□賈樹敏
(廊坊日報社,河北 廊坊 065000)
從“中央廚房”探轉型之路
——廊坊日報社實施全媒體轉型的實踐與體驗
□賈樹敏
(廊坊日報社,河北 廊坊 065000)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傳統媒體單一的信息生產方式和傳播方式受到新媒體的沖擊,全媒體策略被提出,建立全媒體“中央廚房”成為媒介融合的創新之舉。如何打造“中央廚房”,根據自身的探索結合實踐,根據業內最新的發展業態探討全媒體“中央廚房”的實現路徑和體制機制再造的思考。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實現“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重要要求,遵循“需求導向、創新驅動、互通共享、融合發展”的建設思路,廊坊日報社依托“兩報一網”(《廊坊日報》《廊坊都市報》、廊坊傳媒網)強大的采編、技術優勢,融合廊坊報業主流媒體的優質資源,打造了廊坊日報社全媒體中央控制室(中央廚房),這是一個全媒體融合的新聞生產機制和指揮調控體系,實現了“報、網、端、微、播、錄、屏”的全媒體融合,在全國地市級媒體融合發展方面先人一步、棋勝一招,得到了中國報協、中國記協、河北省報協、河北省記協、河北省委宣傳部的領導以及很多報業同仁的肯定和贊揚。
當下,媒體融合發展之路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傳統媒體尤其是地市級媒體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講求體驗、分享、協同的互聯網時代,傳統、單向、線性的傳播已經日益為受眾所拋棄,提高受眾對信息傳播的參與程度,在互動中分享,在分享中體驗,需要各媒介之間的高度融合。廊坊日報社與時俱進,提出了打造內容生產和傳播的“中央廚房”的構想,全面部署、探索全媒體轉型的之路。
廊坊日報社的“中央廚房”在2015年興建,于2016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新聞梯次發布,報道循環傳播”是方法,“多維關注世界,立體宣傳廊坊”是目標。經過一年多的運營,全媒體生產系統現已升級成為國內最新版本。
廊坊日報社中央控制室承擔著以下四大功能:
資源聚散功能。主要是針對新聞生產中系統規范流程、分離采寫編過程,打開各個編輯部之間的用稿限制,打通網絡和移動手機客戶端等多媒體格式內容,實現全天候、全平臺發布多媒體格式的新聞信息。
指揮調控功能。發揮著對全媒體集中指揮、高效協調、采編調度等核心作用,滿足日常宣傳管理、線索分派、突發事件處置、重大主題報道等狀態下的全媒體指揮需求。
采編發聯動功能。“中央廚房”由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采編團隊入駐,這是新聞產品生產和分發的中心。完成融合產品的全天候采集、制作與發布。
技術支持功能。為融合產品提供技術支持服務,本著“移動優先”的理念引入動新聞視頻、無人機視頻、VR視頻、微博直播、微信超級電視直播、H5設計開發等專業團隊,實現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
在融媒體采編發網絡中,“中央廚房”既是硬件基礎的技術平臺,也是大腦和神經中樞,具備集中指揮、采編調度、高效協調、信息溝通等基本功能。指揮調度功能和采編發聯動功能這兩個層級是“中央廚房”的核心部分,其運轉要實現“人人見面”、面對面工作。其他層級可以借助技術手段實現“人機見面”。這樣設置,有利于實現管理扁平化、功能集成化、產品全媒化。
體制出活力,機制增動力。再造采編發流程,是深度融合需要跨越的“關鍵點”,也是構建新型媒體必須跨越的關口。對報、網、端、微采訪力量實行統籌管理、調配、使用;強化績效考核,實行優稿優酬,根據新聞傳播力排名進行獎勵,這些都是廊坊日報社正在嘗試的做法。
根據自身的基本情況廊坊日報社在原有報業格局框架范圍之內進行首輪機制再造,進行積極穩妥的改革。
新聞生產的起點是線索,基于移動端的工作方式,我們把所有的線索匯聚在全媒體生產系統線索庫,在此平臺上可以實現線索的分派、搶占和稿件追蹤。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可以在系統的個人平臺上直接寫稿,也可以通過移動手機終端回傳實時報道至自采稿庫;經授權分配權限的通訊員可將稿件傳到通訊員稿庫。
廊坊日報社要求全媒體記者分三個時段回傳稿件,進行循環傳播、梯次發布。第一個時間段限制在進入新聞現場20分鐘之內,第二階段限制在采訪完畢2小時內,第三時間段限制在4小時之內。由碎片化傳播到完整、深度傳播,基本實現新聞的發生地就是新聞傳播的起點,新聞與事件同步傳播的能力,新聞梯次全平臺傳播的目標。
記者稿件入庫以后,由各記者部主任進行一審把關,審核通過后,在全媒體平臺上稿件就進入公眾視線,紙媒編輯走紙媒的流程,編輯、上版、制作、出樣、簽發、出版。
新媒體編輯開始走新媒體的流程,當把守稿件總入口的首席內容官根據稿件的特點發送到相應的平臺。
網站小組、微博小組、微信小組、客戶端小組、視頻小組、美編小組分頭行動,差異化編輯。帶班主任和值班總編輯把守發布出口,以保障稿件的安全性。
為了順應新媒體工作節奏,新媒體的編輯也會按照來稿時段分班作業,下午四點半為白班和晚班的接班時間,晚班編輯值守到當天最后一條稿件發布完畢。
要真正實現融為一體,合而為一,不是將媒介資源簡單相加的關系,而是把所有信息根據其特性特點,在不同的媒介建立一些連接、相互推薦,使信息資源在不同的媒介當中相互激勵、相互放大,這個帶來的是爆炸式的傳播。我們已經初步嘗試了資源相互推介帶來的喜人成果。
從2016年“兩會”報道開始,廊坊日報社就開始試行“中央廚房”工作機制,打通全社采編資源,建立記者與報紙、網站、“兩微一端”之間的對接樞紐,及時傳遞需求信息,及時發布定制產品。在一年多的重大戰役性報道和全社重大活動中,“中央廚房”已啟動運行10余次,“‘兩微一端’的快,網絡的全,報紙的深”得到初步顯現。
2017年三八婦女節這一天,新媒體中心牽頭策劃了“身邊女神”活動,各小組嘗試組建項目組,采用全媒體聯動,紙媒與新媒體互相推廣的辦法,讓傳播效果發生裂變。
項目組給出了采訪方案和吸粉福利,視頻小組聯合記者進行了街采,制作成視頻,在廊坊云報屏、網站、微信中發布,各個媒體端口互相推送二維碼和活動福利,在官方微博以#最美女神#為話題并@了各路大V和廊坊籍女神趙麗穎并得到本尊的回復,8小時閱讀量達到50萬+,轉發人數和點贊人數超萬,微信和網站的閱讀量也創造了當月新高。
7月23日,廊坊安次區楊稅務大集上,瓜農崔靖祥因好心提醒顧客防范小偷,被盜竊團伙追打,被刺身亡。這一廣受社會關注的事件經新媒體中心運營的“廊坊發布”微信發布后,迅速達到10萬+。隨后,新媒體記者采寫的《“7·23”受害好心人留千斤甜瓜 愛心認購慰家人》通過廊坊傳媒網官方微信發布,經轉發又迅速引爆朋友圈,引發市民積極響應。網上認購持續到次日凌晨3點。不足10小時,崔家的1000公斤甜瓜被認購一空,并收到善款82895元。8月1日,經安次區人民政府研究批準,決定追授崔靖祥“安次區見義勇為先進分子”榮譽稱號,并頒發獎金10萬元。
網友稱贊廊坊日報社是良心媒體,希望能發揮平臺作用,組織更多的愛心活動,讓更多人通過我們的努力,看到公益和善行的力量。
真正的融合關鍵是體制機制的突破,重點是觀念理念的轉變,核心是人的融合。目前,兩報一網記者成為全媒體記者的意識在不斷增強,稿件豐富性和及時性大大提高,融合之路已經成功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但是,我們依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紙媒和新媒體各編輯部之間各自為政,按新聞發生的時間長短分頻段采集工作并非每個記者都能做到;直接把用于報紙的稿件拿過來原封不動地搬運到網站、APP、微博、微信上也是司空見慣;每次采訪總是本單位幾套人馬尷尬碰面……
實踐告訴我們,要實現深度融合并非易事,即使在同一個報業集團里,各部門、各子報及網站也各有各的心思,因此,采編隊伍的融合,最大的挑戰在于打破原來利益分割和邊界,帶來機構融合,帶來各方面利益的打破,這是面臨的最大的難題。機制設計,體制改革具有指揮棒和利益調配杠桿的作用,不用文山會海,不用聲嘶力竭的喊話,好的制度會說話,大家都能看得懂。
改革永無止境,創新永不停息。融合發展是一場惠及長遠的深刻變革,更是一次始于足下的艱苦創業。我們正在探索橫跨各個媒體大格局、打破部門的限制的大部制改革,媒體融合新聞采集、編輯為試點,挖掘平媒編輯、記者的潛力,使之成為橫跨平媒和新媒體的全新生產系統。就個人而言,則要樹立融合為一個新的共同體的思想,忘記原來各自為戰的自己,以新的共同體的利益和發展目標為追求,根據新業務的需要,完善自身能力。
打造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是廊坊日報社的發展目標。我們要構建好媒體間相互聯動、資源共享、發展共贏的大宣傳格局,不斷調整思維、不斷創新表述、不斷拓展渠道,在融合中消除媒體邊界,開創黨的新聞事業發展新局面。
(編輯:高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