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泰源
(廊坊日報社,河北 廊坊 065000)
信息時代報紙與新興媒體的融合之道
□張泰源
(廊坊日報社,河北 廊坊 065000)
近些年來,伴隨各類新興媒體的不斷涌現以及飛速發展,各個報社面臨的市場競爭不僅越來越激烈,而且生存與發展令人堪憂。新興媒體具有個性化突出、表現形式多樣、受眾選擇性更多以及信息更新更加及時等諸多優點,對報社形成了巨大的沖擊。為了有效改變報社的生存與發展現狀,本文試圖探討研究報社與新興媒體的融合之道來有效提高用戶黏性,分析報社在激烈的媒體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并贏得進一步發展的路徑。
新興媒體 報社 融合 發展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各種新興媒體的出現如過江之鯉,使得媒體承載的方法逐漸趨向于多元化發展,其表現形式也變得更加多樣化。基于新興媒體的優勢,作為傳統媒體代表之一的純文字媒體——報社,更是被打得節節敗退,不僅原本擁有的優勢地位遭受著巨大的沖擊,而且原本擁有的陣地也在不斷丟失。然而我們還需要看到,新興媒體的出現雖然給報社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但其實也給予了報社一個難得的改變自身、贏取更大發展的機遇,因此報社務必須把握住這一機遇,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通過與新興媒體的融合實現經營轉型升級。
信息時代背景下報社與新興媒體的融合是大勢所趨、時不我待,是各個報社鞏固和壯大陣地,把握更多話語權的必然選擇,而要想實現與新興媒體的融合,觀念融合是關鍵和前提。所謂觀念融合是指要形成適應報社融合發展的新思維、新認識、新觀念。盡管目前我國各地許多報社已經開始了與新興媒體融合的實踐探索,但仍然有相當多一部分報社尚未完全跳出傳統觀念的束縛,仍然試圖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來實現報社與新興媒體的融合,其中坐等政策、項目、技術、資金等惰性思維,以及害怕融合會打破原有格局的利益等等,這些都是制約報社與新興媒體融合的最大因素。有的報社缺乏戰略眼光,寄希望于一蹴而就、一針見效;有的報社存在畏難情緒,害怕與新興媒體競爭;有的報社盲目跟風別人,結果使融合陷入困境。由此可見,如果各個報社不能站在媒體融合思維上接入與新興媒體的融合、嵌入與新興媒體的融合,那么報社就不可能取得與新興媒體融合的根本性成功。近年來,廊坊日報社堅持理念引領,通過派多批骨干外出學習以及全員培訓這一方式,力求在報社全體干部職工中樹立“五大理念”,即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轉型升級是必由之路,核心理念是互聯網思維用戶至上,基本模式是傳播+服務或新聞+服務,基本方法是策劃+活動。在更新思想觀念的基礎上,廊坊日報社又教育報社全體干部職工堅持互聯網思維,探討新的思路、方法、模式,把握新的規律性的認識、方法、路徑,實現“六個轉變”:即變紙媒為全媒、變平面為平臺、變單向為互動、變品牌為資源、變傳播為服務、變讀者為用戶。
為順應全媒體融合發展趨勢以及數字化發展現狀,各個報社應當對新媒體產品加大研發、孵化力度,通過打通報社與新媒體在經營管理、內容生產等方面的壁壘,打造多元化的新媒體平臺,實現雙方的融合發展,進而促進報社經營轉型升級的成功。為占領新媒體輿論陣地,牢牢掌握主流話語權,廊坊日報社相繼創建了《廊坊日報》《廊坊都市報》、廊坊傳媒網官方微信、微博和廊坊云報手機客戶端、廊坊云報屏、廊坊電子閱報欄、呼叫平臺及八個經營部門微信、微博,形成了包括“三報一刊一網一端十四微一屏一欄一臺”8大類23個媒體發布終端的新媒體矩陣。同時利用融“紙媒、網媒、掌媒”功能于一體,集新聞、資訊、廣告發布于一身的,具有突出宣傳效果的廊坊云報屏,實現了對市區主要公共場所室內空間的全覆蓋。此外,廊坊日報社還投資建成100個高標準電子閱報欄以占領公共場所的室外空間,最終形成了“紙媒、網媒、掌媒功能齊備、優勢互補,室內云報屏、室外電子閱報欄無所不在、相得益彰的綜合性、全方位、立體化”傳播格局。可以說,自從搭建了多元化的新媒體平臺,廊坊日報社不論是新聞傳播力度,還是受眾人數,都達到了空前的效果,極大地拓展了黨媒宣傳陣地,使黨和政府的相關政策與方針全天候無縫隙及時送達廊坊乃至京津冀周邊。
長久以來,我國大多數報社的經營性收入主要來自于廣告、發行以及印刷等三個方面,在其他方面的經濟來源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單一的經營局面不僅增大了報社的經營風險,而且制約著報社尋求進一步發展。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廊坊日報社就以“智慧社區”和發行部“淘廊坊”為切入點,通過與北京笑臉科技公司的合作,從而打造一個市民“吃、穿、住、行、游、購、娛、健”一站式的服務鏈,實現了水、電、暖、氣、物業、衛生、停車、生活用品等各種費用的網上查詢和支付,進而通過一站式的服務鏈提升報社影響力,擴大報社傳播力,拓展報社創收空間。通過一站式的服務鏈,居民找物業、社區周邊商業服務、各類公共服務、咨詢服務等,在指尖上用手機就可以完成,諸多線上線下的管理和服務方式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服務效果,一站式服務鏈是一個上連“天線”送去黨和政府溫暖、下接“地氣”服務市民百姓的互聯網+媒體的智能實用項目,它不僅打通了“智慧城市最后一公里”,同時也打通了“報社服務市民最后一公里”,還為報社創造了一個新的經濟來源途徑,有利于廊坊日報社能夠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媒體融合發展、經營轉型升級中,助推廊坊日報社獲得進一步的發展。
綜上所述,文章分析了信息時代背景下報社發展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并指出了只有與新興媒體融合,才是報社實現經營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在此基礎上,通過列舉具體的事例,從樹立與新興媒體融合觀念、搭建多元化的新媒體平臺、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三個方面提出了報社與新興媒體的融合之路。
[1]高亢.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難點與對策 [J].新聞愛好者,2014(12):30-32.
[2]王桂芳,周健曄.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4(06):98-100.
[3]鄒祥勇.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與策略[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05):82-85.
[4]殷俊,李月起.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策略[J].新聞與寫作,2014(09):36-38.
[5]鄒祥勇.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與策略[J].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2014(04):1-4.
(編輯:高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