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剛
(宜春日報社,江西 宜春 336000)
做一個合格的黨報攝影記者
□劉繼剛
(宜春日報社,江西 宜春 336000)
隨著互聯網的崛起,微信微博客戶端等新的傳播形式相對傳統媒體開始顯現出令人不可小覷的力量。在這種新傳播時代條件下,對傳統紙質媒體,尤其是黨報的圖片報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黨報的攝影記者只有適應時代需要,只有勇于探索創新才能更有效地傳播新聞,經過多年摸索,筆者認為成為一名合格的黨報攝影記者,必須是一個講政治的人,具備專業素養、思想、趣味的人。
一名合格的黨報攝影記者,必須講政治。黨報記者不同于都市報、娛樂報、晚報的記者,必須時刻繃緊講政治這根弦,善于從政治層面觀察和思考問題。作為市級黨報的圖片記者,筆者總是帶著這樣一個善于思考的大腦,從各個層次報道宜春社會發展方面的新鮮經驗。最近幾年,因為照片里出現天價香煙、名牌手表和腰帶等,一些官員成為輿論焦點,甚至被免官等事件頻發,更是對黨報攝影記者的政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懂政治、講政治、保持政治敏感,從政治上觀察問題,發現事物的政治意義,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攝影記者。對于那些政治上重要的、為廣大群眾所關注而又涉及民生的問題,新聞記者都要以巨大的政治熱情和強烈的責任感去發現、去捕捉。在社會生活中,很多人和事往往以普通的形式顯現出來,常常被人們忽視,孰不知其中可能包含“大新聞”。記者的功力就是要見微知著,善于發現隱藏在小事背后的重大內容。作為一名市級媒體的攝影記者,這么多年來,筆者一直跟隨市委主要領導采訪報道,時刻繃緊政治這根弦,對于領導的每一個站姿、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等都要認真琢磨,認真體會,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不可出一絲一毫的差錯。
一名合格的攝影記者,必須具備專業素養。攝影記者既要堅持黨性原則,有新聞敏感性,熟練掌握攝影技術,有深入現場的拼搏精神,能主觀真實地反映社會生活,也要具備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社交能力、調查研究能力以及圖片編輯能力等。在這里,筆者覺得一個攝影記者最需要的是要有深入現場的能力。攝影記者不同于一般的文字記者,拿著材料也可以寫出稿件,攝影記者必須親自到第一線,到現場才能拍出真實的圖片。著名戰地新聞攝影記者羅伯特·卡帕因拍攝西班牙內戰等戰地照片而成名,最終于1954年5月25日犧牲在越南戰場。他曾經說過:“如果你的作品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離炮火還不夠近?!辈还茉谀膫€采訪現場,攝影記者都是沖在最前面的人。今年宜春遭遇了歷史罕見的持續大雨,靖安、奉新、宜豐、銅鼓等地受災嚴重,災情就是命令,警報就是集結號。面對災情,筆者跟隨采訪小分隊深入受災現場,和救援干部、受災群眾、志愿者一起浸泡在水中,最長的一次,在水中浸泡了五六個小時,雙腿腫脹,走路都麻木了,但仍然堅持完成采訪,發回了幾十張現場的真實照片。這些采自災區一線的鮮活報道,讓市民全面真實了解災情與救災狀況,為防洪救災工作凝聚了正能量,傳遞出最強音。
一名合格的攝影記者,必須是一個有思想的人。頭腦指揮鏡頭,思想支配采訪思路,沒有想法,沒有策劃,拍攝就如“瞎子摸象”,就拍不出有分量、有價值的作品。磨刀不誤砍柴工,每次拍攝前必須認真仔細思考,思考拍攝作品是否符合時代的要求,是否符合政治的高度,是否緊扣當前的形式,是否反映老百姓的心聲,是否符合讀者的欣賞。只有勤于思考,才能拍出有生命力、有表現力、有張力、有新聞價值的圖片。2014年的時候,筆者策劃拍攝宜春“散打王”的生活,如何表現一個“散打王”的日常生活和頑強拼搏的精神,如何表現出一個“散打王”與眾不同的訓練氣質?筆者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在拍攝之前,筆者和采訪對象先近距離接觸了四天,每天觀察他的訓練、生活,了解他的想法,在充分掌握他的特性后,筆者才拿起鏡頭,按下快門。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拍攝,這組照片也最后出爐。功夫不負有心人,這組照片最終獲得了中國地市報攝影一等獎。
一名合格的攝影記者,必須是一個有趣味的人。記者特別是攝影記者只有永遠保持一顆童心,一顆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心,一顆有高級趣味的心,只有這樣,才能拍出有創意的、有深度的、有新鮮感的作品?,F如今在攝影記者當中,普遍存在著擺拍現象,認為只有擺拍,才能拍出自己想要的作品,才能表達自己的創作意圖。但筆者認為,新聞攝影必須以抓拍為主,這不僅是新聞事件和新聞規律自身的要求更是對一個攝影記者的極高要求。抓拍要求記者有敏銳的洞察力,準確的判斷力和迅速、果斷、敏捷的反應能力,只有實踐中不斷總結,培養瞬間思維能力,才能及時應變,不失時機,所以說,提倡抓拍也有助于新聞攝影記者自身素質的提高。其實,筆者竊以為,擺拍是一種非常輕松、偷懶的“創作”方法,它把攝影的主動權牢牢地抓在拍攝者自己手中,并能讓記者“保證完成任務”等等。記得有一次筆者和家人到偏僻的某鄉村游玩,在一個小溪邊,筆者無意中發現一位穿白大褂的女子正在洗手,在好奇心促使之下,與其聊了聊,了解到她是一名鄉村醫生,在鄉村工作已有30多年,每天都是在幾個偏遠的山村巡診,職業的敏感讓我感覺到這名醫生是個有故事的人,值得采訪。在采訪過程中,筆者一步步感受到了這名平凡醫生的不平凡,一組鮮活的圖片《大山里的白衣天使》應運而生,最終這組圖片在江西新聞獎評選中獲得一等獎。時刻做一個有趣味的人,時刻保持一顆敏感的心,是一名合格攝影記者的基本要求。
(編輯:高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