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珍歡
(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8)
論高職院校合唱訓練對學生的積極影響
宋珍歡
(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8)
長期以來,合唱這種傳統而高效的音樂訓練方式在高職公共音樂教學中卻鮮有應用,令人抱憾。故而本文將深入辨析合唱訓練對于高職學生的積極影響,以此論證在高職公共音樂教學中引入合唱訓練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合唱訓練;高等職業院校;樂感;音樂審美修養;職業素養
眾所周知,合唱是一種傳統而高效的音樂訓練方式。但其在高等院校公共音樂教學中卻缺乏廣泛的應用,是令人遺憾的。有鑒于此,本文將分三個方面論述合唱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積極影響,以此來闡明在高職公共音樂教學中引入合唱訓練的重要意義。
當前,高職院校的公共音樂教學基本上都是圍繞音樂欣賞課來展開的。音樂欣賞固然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但也應該看到,單純的音樂欣賞對于培養學生的音樂藝術實踐能力來說還是有所欠缺的。所以,如果高職公共音樂教育過分依賴音樂欣賞課來展開,就容易使教學形式陷于被動,從而壓抑學生實踐意識、創造意識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有鑒于此,筆者認為高職院校應在公共音樂教學中引入“合唱訓練”模塊,并促使其與既有的音樂欣賞教學形成相輔相成的“動—靜搭配”,以期為釋放、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觀能動性提供新的窗口與平臺。在借助合唱訓練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就可以通過演唱實踐來培養學生的樂感了。
樂感,就是個體對于音樂的感知、理解、記憶、模仿等各項能力的總稱。具體來說,它又可以細分為音準感、節拍感、節奏感、力度感、音色感、調性感、和聲感、結構感、形象感、意境感等多種具體的音樂感知能力。對于上述各項音樂組分的感知、理解、記憶、模仿等能力,就稱為“樂感”。相對于其它的音樂藝術實踐能力來說,合唱可以說是培養學生“樂感”的高效途徑。原因在于,合唱要求參與者在演唱的音準、節拍、節奏、音色等方面都達到高度的統一。如果有哪一個成員唱丟了音準或唱錯了節奏,那么就會非常明顯地影響到整體的合唱效果。而且,合唱基本都是以四部和聲的形式來展開,本身就可以構建起具有典型和聲效果的復調織體,自然有利于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和聲感知與理解能力。所以,在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動性被有效地激發、調動起來之后,他們就可以在合唱訓練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強化、深化對于音準、節拍、節奏、力度、音色、調性、和聲、結構、形象、意境等音樂組分要素的感知、記憶、理解與模仿能力,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起比較敏銳的“樂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筆者認為應當將合唱訓練作為一個“模塊”引入到高職公共音樂教學中,形成更為合理的教學內容配置體系,在調動學生能動性的基礎上有效培養其樂感。
眾所周知,相對于音樂欣賞或者是獨唱來說,合唱訓練的氛圍要顯得更加生動而熱烈。因此,合唱訓練也就更加容易激發、調動學生的情緒,從而促使其自身的情緒順利地轉化、融合成為歌曲內在的情緒。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就能自然而然地跟隨合唱訓練的逐步開展而深入體會所唱歌曲的情感內涵。從而使自己的內心的精神、情感得到升華,以期從根本上發揮出音樂陶冶情操的積極功用,更為有效地實現音樂的情感教育功能。
而從另一方面來說,學生在合唱訓練中能夠有效地體認歌曲的思想內涵而引發情感、情緒方面的共鳴,那么也就更容易深入地感悟出歌曲內在的美感了。音眾所周知,音樂以表現人類的思想情感為己任,音樂之美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人類的思想情感之美。所以,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借助合唱訓練生動而熱烈的藝術氛圍,就更容易發揮出、彰顯出音樂的審美教育功能,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修養。
以上兩部分,簡要解析了合唱訓練對于鞏固、提高公共音樂教學效果的實用意義。接下來,本文還擬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從“培養團隊協作意識和能力”的角度來辨析合唱訓練對于拓展、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建設性作用。
中國合唱協會副理事長孟大鵬曾談到:合唱能夠幫助參與者“學會安靜”、“學會傾聽”、“學會合作”、“學會尊重”、“學會服從”、“學會分享”。因此,除了音樂審美和情感教育功能之外,合唱還能幫助高職學生重新認識自己在團隊中的作用,從而更加清晰地體認自己在群體協作中所處的角色位置和功能,學會遵守紀律、傾聽他人、尊重伙伴、合作共贏、服從命令和分享快樂。因此,合唱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有效地協調個體學生與群體之間的關系,幫助高職學生找準自己在群體協作中的定位。而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則正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職業素養,對于高職學生畢業后的求職競爭以及進入工作崗位之后的職業生涯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助力和推動作用。因此,合唱訓練對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來說,也同樣能夠發揮正面的積極導向作用。
綜上所述可見,相較于傳統的音樂欣賞教學來說,合唱訓練能夠更為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主動和能動意識,創造更為生動、熱烈的藝術氛圍。這不僅能夠促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培養起較為敏銳的樂感,而且可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體會歌曲內在的思想情感,陶冶自身情操,升華內心思想,提升審美修養,從而更為有效地發揮出音樂的審美和情感教育功能。此外,由于合唱訓練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能力,所以它也能夠更為直接地幫助高職公共音樂教學順應職業教育要求,突出職業教育特色,彰顯素質教育功能。正是從上述幾個方面來講,筆者建議借鑒“模塊化”的課程建設思路來將合唱訓練引入到高職公共音樂教育當中,使其與既有的音樂欣賞教學形成搭配,發揮合力,促進高職公共音樂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1]彭晶.高職合唱指揮課程建設研究[J].戲劇之家,2015,06.
[2]陳瓊.談高職合唱的前置教學[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