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琪琪
(蘭州大學藝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陜北方言在陜北民歌中的作用探討
蔣琪琪
(蘭州大學藝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陜北民歌是我國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真實的寄托了陜北人們勤勞樸實、熱愛生活的美好寓意,是陜北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陜北民歌中蘊含陜北地區豐富的風俗習慣、民族文化,深深根植于陜北這片土地上,是陜北地區獨特的文化表現形式,陜北方言是陜北民歌的風格和特色,本文主要從陜北方言與陜北民歌的關系進行探討,分析陜北方言在陜北民歌中的積極作用,豐富我國民族地域文化研究內容。
陜北方言;陜北民歌;作用探討
民歌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不同地區受到自然、地理和人文環境的影響,形成的民歌各具特色,深刻的反映了一個地區的風俗習慣和生活風貌,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和民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陜北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其獨特的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孕育出了陜北特殊的民族文化,尤其是陜北民歌,是陜北民族文化絢麗的瑰寶,是陜北地區歷史的見證者,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陜北民歌是產生于陜北地區的藝術表現形式,是陜北人們生活面貌真實的記錄者,是陜北人民智慧和勞動的結晶。陜北民歌主要由陜北方言構成,包括勞動號子、信天游、小調三個類型,反映出陜北人民的情感變化,其代表作品有《走西口》、《趕牲靈》、《五哥放羊》等,展現出了陜北地區的豐富習慣和地理特征,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勞動號子,顧名思義是陜北勞動人民在日常勞作中為了抒發身體的壓力而發出的呼叫,經過歷時的積淀,逐漸成為陜北民歌的一種表達方式,其主要特點是簡潔有力,反映了勞動者勤勞樸實的特點;小調是指以一定的故事情節為主的帶有敘事性質的歌曲形式,如《送情郎》、《探瑜姐》等,真實的記載了陜北人民日常生活的場景;信天游篇幅較短,屬于即興創作歌曲形式,其特點是數量大,內容廣,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景自由的創作,曲調悠揚高亢、節奏鮮明,體現了陜北人民豪放的性格。
從地理位置看,陜北地區主要以黃土高坡為主,地勢千溝萬壑、錯綜復雜,導致交通道路阻塞,難以和外界進行文化交流、貿易往來,獨特的自然環境是陜北民歌形成的前提和基礎,造就了陜北民歌的粗獷豪邁;從歷史和經濟等因素看,陜北地區因為特殊的自然環境,經濟發展相對緩慢,人口分布十分稀少,使得古代封建統治在陜北比較薄弱,人們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也就比較開發,這也是陜北民歌通俗簡單、直白大膽的重要原因。
在千年的歷史發展中,陜北民歌之所以能夠流傳下來,一方面是由于陜北人們的代代相傳和民間藝人的記載,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陜北民歌融入陜北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是陜北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進行嫁娶、祭奠等活動時,都要進行唱歌。陜北民歌的內容十分豐富,現存的陜北民歌大致有8000余首,主要收錄的是19世紀至20世紀40年代的歌曲,既有反映時代變化、反對封建壓迫的革命歌曲,如著名的《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也有反映普通人們愛情生活的小調,如《拉手手》,真實的抒發了陜北勞動人民美好的愛情觀念和婚姻生活。
方言是指一個地區人們日常交流和溝通使用的語言,是地域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陜北方言是陜北民歌最大的特色,方言在陜北民歌中運用,使得民歌更加真實生動,深入民心。方言的形成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和地理形勢密不可分,是當地人們生產實踐的產物,陜北地區主要以黃土高原為主,人口數量稀少,民風淳樸自然,其反應在陜北民歌中,既具有柔和之美,又具有強烈的粗獷豪邁之勢,共同構成了陜北民歌豐富的內容和形式。
陜北方言的發音尤其特殊的韻味,主要表現在前后鼻音的發音中,即陜北方言中很容易將前鼻音發成后鼻音,陜北方言是有一種特殊的發音韻味,主要表現是沒有前鼻音,如“音(yin)”念作“英(ying)”,“親(qin)”念作“輕(qing)”等,此外陜北方言中對于聲母“J”和“G”、“Q”和“K”、“X”和“H”在實際的交流中常常會混淆不清,帶有濃厚的陜北地域文化特征。在陜北民歌演唱過程中,由于歌詞簡潔明了,主要以抒發熱烈奔放的感情為主,子啊演唱時,需要聲音洪亮,依靠口腔的共鳴即興演唱,使得陜北民歌更具感染力,能夠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
在陜北民歌中除了發言的發音有其影響外,方言中各種詞匯的運用組成了豐富的民歌形式,例如大量疊字的使用,“甜蜜蜜”、“樂呵呵”、“笑嘻嘻”、“水淋淋”等,既帶有明顯的陜西地域文化色彩,又具有一定的文學修辭手法,提高了陜北民歌的內涵,體現出一定的文文化色彩。
陜北方言在陜北民歌中的運用,使得陜北民歌更加生活化和真實化,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失去方言為基礎的陜北民歌必將淹沒于歷史的發展中,無法證實的記載人們的生活場景,展現地域特色。因此將陜北方言積極的融入到陜北民歌中,賦作品強烈的生命力,實現方言的藝術的完美結合,通過陜北民歌中的方言演唱,能夠反映出陜北人們勤勞、善良、勇敢、堅強的品質,將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通過歌聲表達出來,實現方言和民歌的完美結合。
陜北民歌是陜北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大眾所熟知和喜愛,陜北民歌以其獨特的形式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還原了陜北人們生產勞動的真實場面,寄托了陜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寄托。陜北方言的形成受一定歷史因素和自然環境的影響,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方言,通過對陜北方言的研究,可以追溯地區的發展歷史及人口變遷,是一項珍貴的歷史資料,以方言為基礎陜北民歌充滿了地域文化特色,是其能長遠流傳下來的重要因素。陜北方言在陜北民歌演唱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疊詞的運用。疊詞是陜北方言的特色之一,在陜北民歌中使用疊詞,不僅可以豐富陜北民歌的內容和形式,使得民歌煙演唱起來郎朗上口,具有鮮明的節奏感,很容調動人們的情緒,引發情感的共鳴,如“噗呵呵”、“藍英英”等,還能夠展現陜北民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氣息,使得陜北民歌更加容易被人所接受,是陜北人們表達情感的重要形式。
第二,襯字的運用。陜北民歌是陜北人們抒發情感的重要形式,民歌中一字一詞都是陜北人民真實情感的寄托,在陜北民歌中,出現了大量的襯字,如“哎吆”、“哎嗨”、“哎子依呀嗨”,本身并沒有深刻的含義,主要作用是豐富歌詞的內容,彌補音調節奏中的空缺部分,使得整首民歌更具節奏感。如《趕牲靈》中:“啊呀帶上了那個鈴(子)兒吆噢,哇哇(得)那個聲”。
第三,韻腳的運用。韻腳是陜北民歌的特色之一,主要是指在每一句歌詞的結尾,運用韻母相同或相似的詞,使得歌詞整體內容和形式更加押韻和具有感染力,能夠在演唱過程中加強觀眾的聽覺效果,達到震撼心靈的效果。
第四,疊音的運用。疊音是指相同字或字音的重疊,在陜北民歌中運用疊音,既可以突出歌詞的內容,突出對事物的描繪,又能夠加強音樂的節奏感,使得音樂內容更具表現力,豐富了陜北民歌的內容和形式。
陜北民歌深深根植于陜北地區這一黃土地中,是陜北勞動人智慧的結晶,在陜北勞動人民日常勞動生活中,形成了豐富的民歌,展現了陜北勞動人民淳樸、自然的人格魅力。陜北民歌來源于陜北方言,是陜北方言藝術化的重要表現方式,只有通過陜北方言演唱出來的民歌才能稱其為陜北民歌,陜北方言以其獨特的形式為陜北民歌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靈感和素材。
首先陜北方言是陜北民歌創作的基礎,民歌是由勞動人民在日常生產勞作中自發形成的民間藝形式,帶有明顯的口語化和日常化,民歌的來源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行為和瑣事,包括勞動中喊的口號、慶祝豐收、表達愛意等等,正是這種自然淳樸的感情表達,構成了陜北民歌最大的特色,彰顯出陜北民歌的活力。
其次陜北方言是為陜北民歌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語言形式,受到歷史因素和自然環境的影響,陜北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音古詞,如“丈夫”叫做“漢”,“妻子”叫做“婆姨”、“小孩”叫做“猴娃”等,都是陜北人民代代口頭相傳而保留下來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分生動想象,耐人尋味。
最后陜北方言在陜北民歌中的創作還體現在數詞的運用中,從某種程度上說數詞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文化特征和宗教信仰,在西方國家,西方人忌諱數字“5”,在很多建筑物中都跳過數字“5”,而中國則忌諱數字“4”,偏愛“6”、“8”、“9”等數字,盡管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真實的反映了民族的歷史文化和精神。在陜北方言中,陜北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對“3”、“5”、“9”等數字的運用十分廣泛,這些在陜北民歌中也有很大的表現,如《黃河船夫曲》全篇以“九十九到道灣”、“九十九只船”、“九十九根竿”,通過具體的數字夸張的表述出黃河地帶興盛的場面,豐富了陜北民歌的藝術表現形式。
陜北方言在陜北民歌中的運用,使得陜北民歌通俗易懂,真實的再現了陜北人民生活勞動的場景,為陜北民歌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是陜北地域文化絢麗的藝術瑰寶。
自陜北民歌得到推廣以來,以期大俗大雅的藝術魅力受到了大眾的喜愛和追捧,尤其是民歌中流露出的陜北方言,讓人感受到陜北地區的歷史積淀。陜北民歌已經融入到陜北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地道的陜北人民,才能用陜北方言唱出民歌的韻味,陜北方言對陜北民歌藝術風格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方面是陜北方言的音腔形成了陜北民歌獨特的演唱形式,在陜北民歌創作中十分重視韻腳的使用,即將相同或相近的韻母生詞作為一句歌詞的結尾,使得歌詞內容整體看上去十分押韻,郎朗上口,只有這樣在演唱過程中才會更加具有節奏感和音韻美,能夠更好的將民歌中的情感傳遞給觀眾,引發觀眾情感的共鳴,使得陜北民歌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渲染力。充分利用陜北方言的發音特點,再結合一定的音樂伴奏,是陜北民歌保持生命力和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陜北方言是陜北民歌情感表達的重要載體,音樂是人們抒發情感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陜北民歌則是陜北人們抒發情感的重要載體,其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陜北方言是陜北人民日常交流和溝通的主要語言,人們的喜怒哀樂都能夠通過方言表達出來,而陜北民歌則是陜北方言藝術性的加工,其通過音樂伴奏和旋律,使其能夠更好的表達陜北人民的情感變化。在陜北民歌中,民歌的主旋律大多以高亢、洪亮為主,歌詞內容簡單直白、真實淳樸,是陜北人民內心情感的真實寫照。
陜北民歌是依托于陜北方言而形成的,是千年來陜北地區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展現了陜北人民真實的生活面貌,歌頌了陜北人民勤勞勇敢、堅強樸實的美好品德,陜北方言在陜北民歌中的運用,不僅豐富了陜北民歌的藝術表象形式,還為陜北民歌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彰顯地域特色。陜北民歌以其獨特的方言表達形式,受到了全國各地人們的喜愛,向世人展示陜北地區這一廣闊富饒的土地。■
[1]蘇楠.陜北民歌的音樂特點-以《大黃河》為例[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7,02.
[2]羅黎瀟.陜北民歌改編鋼琴曲概述與特點分析[J].當代音樂,2017,17.
[3]單南.陜北民歌的藝術魅力[J].北方音樂,2017,13.
[4]向楠.論陜北民歌風格的形成-以《蘭花花》為例[J].北方音樂,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