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思捷
(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重慶 401520)
中國鋼琴作品之藝術美探析
余思捷
(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重慶 401520)
中國鋼琴藝術作品是以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鋼琴演奏技法及作曲法相結合而生。自鋼琴傳入中國以來,歷經二十世紀初時期中國優秀作曲家的不懈努力,創作了一系列以中國傳統文化、民間音樂與少數民族音樂為素材的中國特色的中國優秀鋼琴作品,無不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意境,展現出中國鋼琴作品的藝術美。
中國鋼琴作品;文化傳統;審美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著包括中國古詩詞,書法、繪畫、戲曲、音樂等優秀的傳統文化的結晶,這些優秀的文化審美意境成為中國鋼琴作品審美追求的來源與根據。試想將中國傳統文人詩畫中的藝術審美境界精神,將其轉換成以中國鋼琴作品的形式呈現,通過鋼琴獨有的音質音色與表現形式將其闡釋而出,產生一種鋼琴上的新的藝術審美效果,無疑為表現中國傳統審美意境特別的表現方式。
縱觀我國古代,自古以來就有詩樂一體之說,亦如《詩經》即是通過音樂的形式將其唱出以此表達情感。在書畫與繪畫上,詩與書合二為一,將中國傳統藝術的空靈悠遠之境更是表現的淋漓盡致。回看我國優秀鋼琴作品,更是將這種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土壤下的中國意境的藝術美的完美演繹。例如以我國著名的鋼琴作曲家黎英海的代表鋼琴作品《陽關三疊》、《夕陽簫鼓》等作品可以說就是中國化的完美呈現。鋼琴作品《夕陽簫鼓》改編于我國傳統樂曲《春江花月夜》,樂曲為多段體結構,全曲圍繞著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慣用的“春”、“江”“樂”、“夜”、“月”等詩意的美景呈現出一種大自然的和諧贊美和詩韻般的意境,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特征的詩情畫意,具有著濃郁的中國民族風格。
我國的傳統民歌,民樂、戲曲音樂等來自于民間,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藝術審美理念,廣闊地域,東南西北各個地區都有著自己本民族特色的民間代表藝術。北方民族的大氣、豪放的性格特征;南方的溫柔、細膩;西域的少數民族的活潑、熱情,宛如一副生動的民間藝術畫卷展現在眼簾。將民間音樂與少數民族歌舞素材二度改變創作移植到鋼琴的表現形式上來,不僅使我國的民間音樂、歌舞煥然一新,更促進了國內國際音樂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此種我國優秀的鋼琴作品有著名作曲家丁善德的《中國民歌主題變奏曲》,《第二新疆舞曲》、瞿維的《花鼓》、汪立三《“蘭花花”變奏曲》、周廣仁《陜北民歌主題變奏曲》、桑桐《內蒙古民歌主題小曲七首》等等,這些即為取材于我國民間歌曲和少數民族音樂,采用西方作曲技法,同時又融入了濃厚的中國民族風格改編而成的優秀鋼琴作品。
以《“蘭花花”變奏曲》為例,該曲是根據陜北著名民歌《蘭花花》改編而成。作曲家在保留故事特殊背景抒情的基礎上,大膽的運用西方的作曲技法,變換和聲、復調等手法,擴展了主題故事旋律又不失中國民間色彩,作品中以變奏形式手法組成三段式體裁,主題首先用慢板奏出,旋律優美,表現出一位美麗而又淳樸的姑娘形象。中段速度加快,情緒開始激動,表現的蘭花花反抗封建禮教的反抗精神。再現部回到主題,奏出姑娘對忠貞愛情與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近年來我國各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相互交流與學習日益頻繁,在本民族原生態的藝術文化上的自身傳承與發揚方面得到發展,其中鋼琴作品的發揚上就涌現出豐富的優秀作品。作于二十世紀中期的鋼琴曲《第二新疆舞曲》即為典型代表作品。
論及中國傳統審美觀,不得不談及到影響中國傳統文化幾千年的儒、道兩家的傳統主流思想中。中國鋼琴作品的審美觀亦不例外。早在先秦時期的孔子就曾提出“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盡美矣,又盡善矣”等有關音樂的審美思想。儒家以孔、孟、荀為代表崇尚善美相結的中和之美,在藝術上追求真善美的和諧統一。而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倡導崇尚自然之美,藝術的美即為自然之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莊子》)。儒道兩家對藝術的追求與審美境界觀的探討思想形成了我國傳統藝術的主流審美觀念,在對美及藝術的追求上注重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這點在中國鋼琴作品的審美觀上尤其要與西方傳統鋼琴作品相區別開來,其美學追求反映和詮釋著作品的民族審美觀念。
鋼琴曲《二泉映月》是作曲家儲華望先生改編同名二胡曲《二泉映月》,作品繼承了我國民族特色的五聲旋律,同時縱向和聲處理,橫向上運用復調手段在各個聲部穿插線條化的表現,曲子旋律美麗凄婉動人,但同時又表現出我們中華傳統的民族堅強不屈的品格,在哀婉中又寄存理想,恰是儒道兩家所追求的無過無不及的“中和”與自然之美之典范。
具有著中國風格和民族特色的底蘊是中國的鋼琴作品的定位標簽,他根植于中華民族生活,同時又在時代腳步的促使下不斷發展與創新,在我國鋼琴發展百余年的歷史,上世紀的音樂家們在我國鋼琴曲的探路上為我們指引了前進的方向并取得了斐然成績,但我國鋼琴曲的發展并不止步于此,時代的步伐沒有停息,民族的發展沒有止步,鋼琴藝術上的百花園等待我們新一輩藝術家去澆灌。■
[1]蒲亨建.對我國音樂文化學研究現狀的初步思考.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5,04.
[2]孫淑平.中西音樂文化中的審美意識.藝術百家,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