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妮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論古箏演奏中的剛與柔
龍 妮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我國文化歷史悠久,其中各種樂器也在歷史長河中應運而生,古箏就是其中一員,它做為一種充滿傳統色彩的樂器,被很多人所追捧,在新時期新發展的歷史背景下,家長的見識和遠見也在進步,更加注重對孩子素質教育的培養,而學習樂器也相對成為家長比較鐘愛的選擇,其中古箏則成為首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能感受到古箏韻律及音色的優美,又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傳統歷史,愈發的產生濃厚的興趣,演奏和學習起來更加積極。而古箏中蘊含的剛與柔之美,剛與柔之平衡更是讓人欽佩與向往,本文對古箏演奏中的剛與柔進行了論述,希望可以為學習古箏的學者提供借鑒。
古箏;演奏;剛與柔
將古箏說成為我國最古老的彈弦樂器我想是不為過的,固有“群聲之主,眾樂之師”的推崇。近年的中國古風受到年輕人追捧,古箏也被越來越多的孩子所喜歡,他們愿意花時間去學習古箏,為自己增添魅力的同時,還提高了自身綜合素質,我們知道古箏約有兩千五百年左右的歷史,是起源于戰國時期的樂器,古箏特有的音色與音律吸引了眾多學習者,讓學習者們在古箏的演奏中深深陶醉。古箏的剛與柔也是它的突出特色,希望通過文章在音律上的剛與柔,在氣息運用上的剛與柔,在肢體表達上的剛與柔以及在彈奏者心理變化的剛與柔分析,可以讓學習古箏的人更加了解和喜愛古箏。
古箏是一種彈弦樂器,琴弦的材質與位置,彈弦的力度、角度與深度,都會影響古箏完美音律的表達。琴弦在演奏者的專業彈撥下發生振動,從而發出和美豐富,動聽悅耳的音樂。在不同的位置,運用不同的方式彈奏,使用不一樣的力度彈撥,時而強時而弱,這古箏的剛與柔則會在這多種多樣的不同中表現出來,古箏的曲目成千上萬種,每首曲子的曲風、音律都不相同,所要表達的感情也是千差萬別的,剛與柔的配合使每首古箏彈奏曲都富有生命力,想要演奏出古箏曲的精髓就一定要注重自己彈奏時的琴弦彈撥的方式,或是力大力小,或是深淺不一,或是左右觸弦,運用技巧演奏出富有生命力的古箏曲。
演奏時候對氣息的掌控與把握,是調節古箏演奏剛與柔的重要手段。不同的呼吸方式適用于不同的音律,緩慢的呼吸適合于柔和輕緩的古箏彈奏曲目,均勻悠揚一氣呵成,不能因為慢速而使演奏變得散開,要流暢貫通,讓人聽起來舒服自然;而快速的呼吸則適用于節奏明快清晰剛強有力的旋律,例如戰爭勝利表達喜悅的曲目,種田豐收表達愉悅的曲目等等,都需要運用快速呼吸方法,剛勁有力,身心產生共鳴;還有一種呼吸方式是緩慢吸氣,快速呼氣,這種方式是將剛與柔進行結合,表達出的曲目更具有生命力和感召,更加吸引人們去聆聽,剛強與柔和的互補,讓旋律自然調節到最完美表達狀態,演奏這的身體也可以在剛柔呼吸中得到放松與舒緩。
肢體表達上的剛與柔能夠有帶動作用。肢體語言的表達分為廣義與狹義,前者還包括面部表情,后者則僅僅為身體動作的表現;肢體動作的感染力很強,比如面對小孩子的時候我們說話自然而然變得輕柔溫和,是小孩子感覺我們感覺容易接觸與信賴;而當情緒變成氣憤的時候,我們會變得很嚴肅,表情也會僵硬;可見肢體動作的表達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僅僅用動作來表達情感,我們在演奏的時候就要運用這樣特點來將古箏曲的剛與柔表達出來。
心理狀態決定了演奏的好壞,演奏的過程和結果取決于演奏者心理剛強或者柔軟的變化,自身心理的剛柔調節對演奏完美的音樂至關重要。當心態過于嚴肅強硬的時候,音樂會變得刻意與不自然,讓人聽起來不舒服;當心態過于放松散漫的時候,演奏出的音樂會松散,無力,不會吸引人產生共鳴。古箏演奏者若想在不同場合下演奏出完美的曲目,就要有目的性和和計劃性的鍛煉自己的心態,培養自己切換心態的能力,將來在演奏時能輕松駕馭,這樣才能成為優秀的古箏演奏者。
簡而言之,古箏演奏中的剛與柔必須相互配合與包容,這樣才能夠演奏出美妙動人的旋律,無論是在音色上,個人氣息上,肢體動作上還是心理活動上,都要剛柔并濟,達到一種平衡與互補,若是演奏時只有柔,則音樂缺乏感召無起伏,綿軟無力,平淡如水,無滋味與意境;相反的,若只演奏剛強的一面,會讓人覺得音樂不夠細膩,過于粗枝大葉,依然沒有吸引力;演奏者要通過平穩自己的心態,配合著適當的肢體表現,并調整自己的氣息,隨著音樂旋律的起伏而波動,隨著音色的剛強而剛強,隨著音色的柔和而柔和,這樣才能演奏出經典的音樂?!?/p>
[1]朱丹.古箏演奏中音色的體現及把握探析[J].黃河之聲,2013,03:79-80.
[2]周巍.淺談如何提高古箏演奏的音樂表現力[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1,05:126-127.
[3]王溫豪.淺談古箏演奏中的情感表現[J].歌海,2008,04:67-68.
龍妮(1981-),女,湖南長沙人,湖南涉外經濟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器樂演奏(古箏)、民族民間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