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慶
(淮北日報社,安徽 淮北 235000)
講新聞故事需要抓住四個要素
——以淮北日報社新聞作品為例
□楊大慶
(淮北日報社,安徽 淮北 235000)
在當前環境下,講好新聞故事成為媒體增強吸引力的有力抓手,也是推進新聞報道方式改革的有效途徑。本文以淮北日報社新聞作品為例,圍繞懸念、角色、沖突、細節四個要素,就講好新聞故事闡釋一些拙見。
新聞故事 懸念 角色 沖突 細節
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怎樣才能講好故事,才能做到見人見事見思想見精神呢?筆者認為,要牢牢把握住懸念、角色、沖突、細節四個關鍵要素,才能在新聞寫作實踐中讓故事出彩,為新聞創新探索出新方法。
1.巧妙使用誤會
利用誤會設置懸念,可使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讀來妙趣橫生。安徽淮北日報社拍攝的微電影《開往春天的巴士》,就是巧妙運用了一個誤會講述故事的好作品。這部8分鐘的影片講述了一位老太太在公交車上的故事,她不小心把坐墊弄臟了,下車帶回家打算洗干凈再送給司機師傅,由于她沒有當場說明情況,導致同車的乘客懷疑她貪小便宜偷走了坐墊,一名女乘客還在微博中發布了她下車時拿走坐墊的視頻,從而引發了線上線下的熱議。片末,老太太到公交公司歸還洗干凈的坐墊,才把誤會解開,影片也在此刻結束。這部作品就是用一個美麗的誤會講述了一個好故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16年11月10日,在中國報業首屆短視頻微電影大賽評選中,該作品榮獲“十佳微電影”稱號。
2.標題設置懸念
即運用標題制造矛盾,設置疑團或問題,從而形成懸念的一種方法?;幢比請笊绲奈⑿殴娞柦谝唤M標題,《誰是淮北的最美家庭?你說了算!》《今晚開始,淮北這些地方要停水》《淮北人,快來抓賊?。⊥颠@玩意最高可判死刑?。。 返葮祟}的使用也是利用懸念吸引讀者。設置懸念貴在巧,巧于藏而不露。即:設置懸念要根據情節的發展和文章的結構要求而定,如果脫離了這些,設置懸念就顯得虛假、不可信,也失去了設置懸念的作用。
作品能夠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畫人物,它可以憑借各種手段,從各個角度對人物進行肖像描寫、心理描寫、對話描寫、行為描寫和環境描寫,既能展現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談舉止和衣著服飾等外在形態,從而塑造出豐滿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1.肖象描寫
成功的肖像描寫能展示人物的服飾、體態、容貌、表情和風度等外在的特征,產生如見其人、呼之欲出的藝術效果?!痘幢比請蟆房l的作品《相城因你而美麗》一文中寫道:“身高一米六的王玉梅穿著橘色工作服,是孟山路上一抹醒目的色彩”。主要通過對環衛工人工作服色彩的描寫,既寫出了環衛人的行業特色,又在字里行間透露出對主人公的贊美之情。
2.語言捕捉
人物的語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古人說“言為心聲”,可見語言是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鏡子,是袒露人物內心世界的窗戶。《淮北日報》作品《汩汩清泉潤萬家》一文中寫道:“面對體貼的愛人,他一臉歉意地說:沒辦法,誰讓我選擇了這份職業,真幸運能娶到你這樣的好妻子。”這句話一方面表達了主人公對工作的責任感,另一方面又傳遞出對妻子深深的歉意和愛意,言簡而義豐。
3.行為刻畫
行為描寫與肖像、語言、心理描寫相比,在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上更具有特殊作用。足見舉手投足直接關系人物的性格、形象。
“孫燕飛毅然拿起喇叭,強忍著眼淚真誠地向那個男子道了歉,并親自把他送出營業廳?!痹凇痘幢比請蟆房l的《孫燕飛:溫柔地堅持,踏實地成長》中,這一段行動描寫的是淮北供電公司的服務明星孫燕飛,為了公司的形象,她強忍委屈向無理取鬧的客戶道歉的過程,讓我們看到了窗口行業的不易,看到了孫燕飛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敬業精神。
凡是含有沖突的事實,多少都有新聞價值;內含的沖突越大,越具有新聞價值。
沖突構成故事,沒有沖突就沒有故事。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沖突呢?對于作者,沖突是指意見、興趣等各方面的碰撞或分歧,尤其是指由于不可調和的愿望、目的等所引起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斗爭。不可調和的愿望和目的,是真正能使故事獲得生命的沖突。這不光是好人和壞人之間的武裝沖突肉體搏斗,而是不可調和的愿望和目的之間的沖突。故事中的沖突也是由主要人物之間內心的沖突所形成的。
在一個好的故事中,沖突可在多層面上展開。沖突源于主人公內心深處,而后發展成為主人公與其他人物之間的沖突。而且,沖突往往最終發展成為主人公與道德、社會體系或是理念的沖突。
在選擇沖突時也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沖突都適合用,要選擇那些與文章主題相關的內容。一是要選擇有普遍意義的矛盾沖突。如,《淮北晨刊》刊發的作品《淮北檢驗合格的豬肉祁集為何不讓賣》,就是選取與受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具有普遍意義的事件,進行追蹤報道,既很好地推動了問題的解決,又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二是選擇那些個別的、特殊的、具有代表性的矛盾沖突。如,《徐大腳的煩惱 ——58碼的鞋子哪里找》,報道了濉溪縣五溝鎮一個青年得了巨人癥,家庭貧困,想通過媒體幫助呼吁,希望能解決一些實際困難。記者就別出心裁選擇了獨特的角度,從他的大腳寫起,引起人們的注意,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同時也給這個農村青年提供了不少幫助。
細節展現著人物的行為和事態的進程,用細節展現的新聞才能夠再現新聞事實本身的生動性、獨特性、豐富性和深刻性,從而給受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過細節展現的內容,往往比用概括的語言表現的內容更為豐富,更為深刻,因此,對受眾往往就更具感染力和影響力。
“小心地束起馬尾辮并挽入帽子,戴上一次性手套、口罩。深藍色的工作服是一上班就換好的。面對逝者,任勝男要確定自己是莊嚴肅穆的。”在《90后遺體化妝師:逝者容顏的“守護者”》(《淮北日報》作品)一文中,這樣的細節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任勝男認真細致的職業精神。
細節描寫在講好故事中顯然極為重要,它能讓讀者從枯燥無味的事件中擺脫出來,能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讓讀者直接與故事中的環境、場景進行交流,去除作者的主觀感受,讓讀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有助于還原新聞現場,能讓事件本身更加豐富和飽滿。
“年初二上午9點,記者見到楊春太的時候,他正在小院臨時搭起的大棚里忙碌著。一個大案板上已經擺出了所有的涼菜,7眼大大小小的灶,小火、大火地煮著各種肉類,一旁的大盆里,近20條鯉魚、鱸魚依然活蹦亂跳?!薄多l村大廚烹出喜慶美味》(《淮北日報》作品)一文中的這段細節描寫,把讀者帶進了忙碌的新聞場景。
我們發現,優秀的新聞作品會把動作、語言、形態、場景、過程、進展等元素以細節的形式呈現出來,把讀者引入到新聞事件發生的實景中去,幫助讀者還原現場,真切感受現場氛圍,讓讀者從更深的層次理解新聞事件。
1.陳力丹.《新聞理論十講》.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年6月第1版。
2.高鋼.《新聞寫作精要》.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編輯:秦明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