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書賢
(平頂山日報社,河南 平頂山 467000)
做好新形勢下的輿論監督
□孫書賢
(平頂山日報社,河南 平頂山 467000)
做好輿論監督是新聞媒體作為社會公器的一項重要功能,也是黨和國家賦予新聞媒體的一項神圣使命和責任。開展好輿論監督,有著深遠的社會意義和政治意義,不但可以幫助黨和政府做好工作,促進改進和完善工作,而且還對維護人民群眾利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我們該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新聞輿論監督工作呢?下面筆者結合10多年的新聞采訪工作實踐,對這個話題做些探討。
筆者以為,開展好新形勢下的新聞輿論監督工作,首先要維護社會穩定大局,把握正確的新聞輿論導向。當前,新聞宣傳工作要牢牢把握大局,以清醒、冷靜的頭腦思考問題,在求真務實的基礎上采取行動,一切問題都要用大局來進行檢驗,凡不符合這一大局的事情堅決不能草率行事。
新聞輿論監督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有了正確的輿論導向,才能夠充分發揮媒體的積極作用,激發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和發展。輿論監督不能輕易草率地見到什么就監督什么,更不能為監督而監督。要積極穩妥、周到細致地選擇題材,抓準主題,注意認清事情的本質與現象,做到有的放矢。要注重貫徹“團結、穩定、鼓勁”的方針,揭露問題,要有利于問題的解決,而不是捅“馬蜂窩”。批評性報道,既要準確,又要講“度”,不能以勢壓人,而要以理服人,從而達到最好的社會效果。
2015年4月,洛界公路郟縣某路段由于路況太差,又沒有紅綠燈,造成同一地點在短時間內發生了兩起車禍,造成了一人死亡的悲劇,群眾對此意見很大。筆者經過采訪后,很客觀地寫了一篇稿件。稿件見報后起到了很好的輿論監督作用,交通部門很快對該路段進行了鋪修,公安交警部門在相關路口處安裝了紅綠燈,妥善地處理了事故善后事宜,取得了政府、群眾雙方都十分滿意的效果。
在新形勢下,隨著媒體傳播方式的不斷改革與發展,媒體與受眾的交流變得十分簡單快捷。如何在眾多輿論監督線索中選準監督對象,做到有的放矢地進行監督呢?
筆者以為,要以輿論監督的目的找準監督對象。輿論監督主要目的是推動社會進步,促進工作的改進,凈化社會風氣,維護黨、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維護社會穩定。輿論監督的出發點應該是積極的、建設性的。因此,首先,記者在確定輿論監督的對象和批評報道的選題中,必須具有政治家的敏感意識,決不能為單純追求報道的轟動效應而隨意報道。要著眼于改進工作,抓住群眾關注、政府重視、有普遍意義、可以預見能夠解決問題的,作為輿論監督的選題。其次,要對批評報道所產生的后果有前瞻意識。輿論監督的效果應該是促進事情的解決,完善有關部門的工作,或者是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鑒。如果批評報道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激化了矛盾,引起社會的不安定,那么,這樣的批評報道就背離了輿論監督的初衷。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報銷問題一直是群眾關心的焦點問題,一旦發生一點意外情況,就可能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2016年8月初,筆者接到郟縣一村民的投訴:2014年1月9日,他因股骨頭壞死經郟縣人民醫院轉診到了漯河股骨頭專科醫院,一直住院到同年12月6日才康復出院。出院時本應報銷合作醫療費用29715元,可該院卻只給他報銷了9715元,剩余的2萬元居然給打了一張欠條。近兩年來,這位村民為了這筆報銷款多次往返于郟縣、漯河之間,可事情一直沒有得到解決。記者問清當事人事情的來龍去脈后,采訪了郟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對事件做了進一步的了解,然后又電話采訪了漯河股骨頭專科醫院。2016年8月3日,筆者將此事公開于報端。稿件見報后,漯河股骨頭專科醫院、郟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都沒有提出異議,對筆者的客觀公正由衷贊賞,實現了雙方都滿意的效果。由此,筆者也成了郟縣衛生局的常客,為日后的新聞采訪鋪平道路。由此可見,只要把握好批評報道的度,做到客觀公正、不偏不倚,才會取得意想不到的宣傳效果,力求達到既能維護受害人的利益,又能讓被批評者虛心接受。
輿論監督在促進工作、凈化社會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一名記者一定要配合好黨和政府的工作,對是非曲直尚不明確的事件,一定要把握好報道時機。對于熱點問題如過早介入,不但不能促進問題的解決,反而容易引發新聞糾紛,陷入尷尬的境地。如,記者對熱點問題介入過晚,公眾關注的熱情開始消退,傳播效果就會大大減弱。這就要求記者既要監督到位,又要看主流、看大局,不能自由主義引導,抓住枝節問題隨意炒作,誤導公眾對事件的真相了解。要真正做到“解難不發難,補缺不拆臺,幫忙不添亂”。既要反映人民群眾關注的焦點問題,又要幫助黨委政府做好疏導工作;既要揭露問題和矛盾,又要讓群眾看到解決問題的前景和希望。要清醒地認識到輿論監督不是簡單的曝光、揭丑,而是重在建設和引導。
2014年4月3日下午,郟縣某鎮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輛運載石子的貨車與一輛大型貨車相撞,造成運載石子的貨車司機嚴重受傷,兩車不同程度受損。筆者剛在4月4日對此事件作出報道,山前李村又在4月6日下午發生了大貨車撞塌民房,7歲男童被埋石堆的惡性事件。筆者立即趕赴現場進行了采訪后,在4月8日發出了現場新聞稿。隨后,筆者又對山前李村交通事故頻發的原因進行了深入采訪,又在4月11日發出了追蹤報道。三篇稿件的持續報道,引起了郟縣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很快妥善處理了交通事故善后事宜,在山前李村設立了減速慢行警示標志,安裝了過路減速帶。這既給山前李村民創造了一個安全的生活出行環境,也促進了當地政府、交通部門工作的改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搞好輿論監督就要注重提高監督水平,實現輿論監督所達到的預期效果。作為一名記者,在行使監督職責時,要注意做到事實準確,是非分明,不能感情用事,要以客觀公正的態度看待問題。對有異議和爭論的問題,在進行采訪時要采訪多方面的意見,確保做到雙方當事人都挑不出毛病,抓不到把柄。在采訪報道中要堅持就事論事,對問題不能隨意擴大、渲染,確保做到用事實證明一切。在采訪輿論監督的報道時,要力爭得到主管部門或權威部門人士的表態,或得到他們的配合,記者不能隨意下結論,防止喧賓奪主從而造成新聞失實。在進行輿論監督時,抓準了問題就要跟蹤報道到底,有始有終,不能出現虎頭蛇尾、不了了之的情況。要真正做到”出于公心,出于良心,出于善意,出于誠意”,使所監督的問題得到圓滿的解決。
2014年3月22日傍晚,筆者接到群眾報料,稱郟縣某鎮衛生院經常焚燒醫療垃圾,附近居住的居民對此苦不堪言。筆者隨即趕到現場進行了查看,又采訪了郟縣衛生主管部門后,在3月24日發出了一篇報道。報道發出后,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正在開展三城聯創的郟縣黨政部門立即責成郟縣衛生監督所進行核實查處。郟縣衛生主管部門的有關領導找記者說情,希望記者不要再對此事進行繼續報道了。記者征得了郟縣宣傳部門的理解和支持后,繼續對此事給予關注。郟縣某鎮衛生院對焚燒醫療垃圾的事情進行了整改,同時,誠懇地接受新聞媒體的監督,并主動邀請記者前去查看整改結果。3月25日,記者對該院的整改情況發出了追蹤報道,促使群眾反映的問題得到了圓滿處理。通過此事,記者深刻地認識到,在行使輿論監督的權利時,要做到有理有據,真實可信,客觀公正,才能取得理想的監督效果。
總之,做好新形勢下的輿論監督報道的方法還有很多,還有許多可以探討的方面。輿論監督報道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值得我們去努力探討。
(編輯:秦明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