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靈靈
(宜昌三峽廣播電視臺,湖北 宜昌 443000)
關愛留守兒童 踐行媒體責任
——地方電視臺用原創少兒電視節目為孩子講“好”故事
□郝靈靈
(宜昌三峽廣播電視臺,湖北 宜昌 443000)
隨著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加快,農村留守兒童成為突出的社會問題。在電視行業朝著“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方向高速發展的同時,地方電視臺面對央視、衛視臺和新媒體日益激烈的競爭態勢與壓力,如何運用廣電優勢關愛留守兒童,講好本地故事,彰顯媒體公信力顯得至關重要。從2013年春季起,湖北宜昌三峽電視臺打造了宜昌市《新春第一課》節目,目前已連續舉辦5屆,一大批留守兒童的感人事跡從身邊走進電視進入課堂,吸引了全社會的積極關注,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引發了觀眾追捧,傳遞了城市大愛真情,弘揚了時代精神,產生了積極的社會效果,有力提升了地方電視臺的社會影響力和輿論引導力。
隨著電視節目不斷推陳出新以及觀眾需求的不斷增長,電視專題節目故事化成為一種趨勢。《新春第一課》采用了故事化的敘事方式,用敘述、描寫等手法細致入微的展現故事中的情節和細節,讓所有故事鮮活起來。講故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能引起共鳴,《新春第一課》所講的每一個故事,都發生在孩子們的身邊,如,2013年首次推出的四個身邊典型:獨自一人支撐殘缺家庭的9歲女孩徐夢婷、帶著癱瘓媽媽上學的女高三學生黃露露、靠打工資助甘肅留守兒童的貧困女大學生曹浩、勇奪奧運羽毛球“雙冠王”的中國羽毛球隊宜昌籍運動員趙蕓蕾……這些身邊的人物更能引發觀眾的共鳴。
在節目制作中,每一個故事的開頭都有不同的切入點,有的故事開門見山,先聲奪人;有的故事從回憶開始,娓娓道來,引人入勝;有的故事則另辟蹊徑,將最具視覺沖突的畫面展示給觀眾,喚起觀眾的期待。良好的開端是電視媒體講故事的制勝法寶,在情節的發展中運用起伏轉折,使觀眾不斷得到新的信息,同時,節目摒棄了現在很多電視專題類節目刻意制造懸念、設置矛盾、制造沖突等花哨的電視制作手法,回歸講故事的本質,始終以真誠、平和的敘事手法展示故事本真。在剪輯中,充分發揮視聽節目優勢,將生活中的細節、有視覺沖擊力的畫面與解說、音樂、特效、字幕等有機統一,吸引觀眾迫不及待的看下去。
細節是電視節目的“點睛之筆”,細節不僅可以深化主題,還可以增強節目的感染力、沖擊力,使整期節目變得豐滿、生動。電視節目具有聲畫合一的優勢,可以充分調動人的視覺、聽覺等各種感知手段,可以通過人物神態細節、動作細節等畫面語言,鮮明生動的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讓觀眾“觀其行、聞其聲、見其神”。用細節說話是電視節目的基本要求,只有擁有大量足以表現人物和事件本身的細節,才會講出一個好故事。以情動人是增加節目感染力的重要法寶,而唯有細節表現才能達到以情動人的效果。如,人物的表情、目光、神態、肢體動作、衣著細節等都有著傳神、達意、傳遞信息的功能。這些“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動作細節、神態細節、物件細節、環境細節等語言符號的運用都是《新春第一課》講好每個不同故事的最重要因素。如,在2017年《新春第一課》五峰牛莊鄉晏爽姐妹的故事中,有一個長鏡頭展示了她們翻山越嶺上學、放學回家干農活的場景,冬日刺眼的陽光下,一對背影單薄的姐妹走在杳無人煙的鄉間小路上,汗水順著她們的額頭不斷地滴在地面上。這一細節化的場景看哭了不少電視機前的孩子們,讓他們真真體會到留守孩子的不易,也讓這對不屈服于命運,堅強努力的小姐妹深入人心,令人敬佩。打造有溫度作品 引發全社會參與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
講好中國故事一定要有好的故事。怎么講當然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但故事夠不夠好,則同樣不容忽視。作為一檔反映留守兒童狀態的電視節目,在故事中人物的選擇上至關重要,片中的人物既要能代表現階段留守兒童現狀,又不能在片中一味賣慘。如何讓故事既有感染力又充滿正能量,責任媒體需要傳遞建設性的意見,需要帶給觀眾向上的力量,在歷年的《新春第一課》節目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在人物故事的選擇上以講述留守兒童陽光向上的故事為重點,以社會各界關心、關愛留守兒童為內容,以呼吁父母陪伴孩子成長為落腳點,力求營造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氛圍。在節目中不僅要反映留守兒童在成長中的煩惱以及他們面臨的問題,更要落腳到正面上引導孩子們克服困難、積極向上,最終在和諧有愛的基調下,呼吁大家關注、關心這一群體。如,2013年故事中的主人公,帶著癱瘓媽媽上學的女高三學生黃露露不僅成功當選“感動宜昌十大民選新聞人物”、“宜昌市優秀共青團員”。2013年5月7日,央視新聞聯播以《帶著媽媽上學的日子》為題,報道了宜昌女孩黃露露的事跡,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并當選央視評選的“最美孝心少年”,成為留守兒童自強不息的杰出代表,也為宜昌市30萬中小學生樹立了標桿,成為孩子們追捧的身邊榜樣。
在2017年宜昌《新春第一課》電視節目播出當天,一場名為“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在宜昌市正式啟動,宜昌市計劃于2017年底將所有農村留守兒童納入有效監護范圍,杜絕農村留守兒童無人監護現象;著眼長遠,加快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讓農村留守兒童得到有效關愛、健康成長。
(編輯:高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