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媛
(山西大同大學音樂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0)
論情感與技巧在鋼琴演奏中的完美統一
劉慧媛
(山西大同大學音樂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0)
在經濟發展的前提下,人們愈發注重音樂帶給人們的享受,不僅注重鋼琴演奏的技巧,還注重鋼琴演奏的情感表述。以鋼琴演奏的方向來講,由于太過注重技巧練習,不能令兩者給予結合,從而令音樂喪失原本的韻味以及創作的目的。透過持續思考、探尋乃至諸多資料的查找,對鋼琴演奏中情感與技巧的結合給予了分析,提出有利于兩者完美統一的策略。
情感;技巧;鋼琴演奏;完美統一
鋼琴演奏則是令演和奏完美結合。技巧屬于基礎,情感體現是核心,只有把兩者完美統一,才可以實現鋼琴演奏。可是如何讓技巧和情感在鋼琴演奏中獲得良好的融合,還需要進一步分析。因此,需要與鋼琴演奏的狀況相融合,深入分析情感與技巧,了解情感與技巧在鋼琴演奏中的應對方法。
音樂演奏成為了音樂的二次創作,每個人在演奏中,展現出的效果也各不相同,鋼琴演奏也如是。在鋼琴演奏中,除卻熟練曲目的演奏,還需在演奏中結合本身對曲目的體會,也就是情感,若想情感可以獲得真正表達,則需要高超的演奏技巧,不然則較難完成。所有鋼琴演奏者對音樂的感悟各不相同,則為極具特色的藝術個性,而情感與技巧的結合則變成動態過程,這不但要演奏者對各類技巧的熟練掌控,并且還可以將自身的情感投放到曲目內,從而對曲目具有自身的間接。將情感和技巧融合在一起,而特殊的藝術性則體現出鋼琴演奏的生命力。
人們通過語言相互表達理念,透過藝術將情感表達出來。一個能夠經由聽覺和視覺接納他人傳達的情感之人,則能夠感受到所要表述的情感,這也成為在藝術活動中的根基。情感對藝術活動極為關鍵,音樂是情感藝術,音樂藝術中的抒情成為美學方面的特點。鋼琴藝術是音樂藝術的一種,也是如此。音樂屬于情感的一種體現,不通過任何外力則可以深入人心,情感則會在音樂中閃閃發光。
情感成為了鋼琴演奏的生命與靈魂。演奏者在演奏當中能夠通過鋼琴曲展現出情感的繁瑣與豐富,才可以與聽眾達成共鳴,從而實現以情動情的藝術成效,才可以被稱作鋼琴演奏的有效完成。比如,在理查德·克萊德曼眾多演奏當中,鋼琴曲《獻給愛麗絲》將貝多芬對愛麗絲的深情厚愛展現的淋漓盡致,表達出現代人濃烈真誠的情感。比如,鋼琴大師郎朗在演奏《黃河》時,以濃烈的情感將作家冼星海想要在《黃河大合唱》中表達的中華民族堅韌不拔、永堅不摧的精神,盡數展現出來[1]。
諸多鋼琴演奏者在演繹作品和展現作品特殊情感時均具有較大的差別。這就需激發演奏者對于情感的體會,將情感效應激發出來,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將自身的情感融匯于演奏當中。
1.強化作品的審美體會
鋼琴演奏在表達情感時源于演奏者對作品的審美感受。審美體會是主體體會與心腎結核的內心活動,成為了情感體會的基本條件。若想令鋼琴演奏者能夠獲取審美意識,則應當透過以下方式給予傳達。其一,鑒賞職業鋼琴演奏者的音像內容。作為職業鋼琴家,尤其是鋼琴大師二次創作的作品,均應當對其特有情感給予良好地見解,具有較強的藝術影響力。尤其在不同版本的相同作品當中,在分析音樂旋律與銀色變化時,表現出情感的元素,可以讓演奏者獲得更為精確的內心體現。并且,多聽音像材料也屬于藝術材料的積累,成為提升演奏者藝術修養的一個有效方式;其二,多聽同行演奏。同行演奏的能力或許遠遠不如音像作品,可是其具備可以直接讓演奏者在情感方面感受到現場效應,讓演奏者能過自然而然地進入審美范疇;其三,把控作品的風格。時代的特點與作家的個性體現于藝術當中則形成了作品的風格。把控作品風格則為確保了情感體驗。作品的風格與作家的性能合二為一,鋼琴演奏者應當深層次了解作家的生平及作品的創作環境、社會背景,從而令演奏者具備極為深切的情感體會。
2.以審美感知為基礎給予聯想與想象
聯想與想象通過審美感知進行深入的心理活動,猶如審美的載體。演奏者僅僅通過審美感知展現情感表現。在演奏中,演奏者才可以聯想并想象樂曲中的節奏、旋律以及調試。比如,鋼琴畫家德彪西的作品具備閃爍、朦朧、極具已經的音樂旋律,才可以令演奏者想象到其音樂描寫的具體美景。
3.理性分析并思索作品
鋼琴演奏者不但要具備感知體會,還應當具備理性分析能力,從而才能夠令演奏者對熟知到的事物給予真正了解。需認真閱讀琴譜,掌握曲式的結構,知曉和聲及調性,這些都變成演奏者了解作品創作靈魂極為有利的方式。
演奏者本身的生活經驗與文化素養也會對情感體驗帶來較大的影響。演奏者應當不斷體會不同的生活,累積更多的生活經驗,不斷了解各類風格的曲目,多聽一些音樂會和同行的演奏,經過分析、體會作家在創作當中的情感,從而提高自身的素養。
鋼琴表演以體現情感為目標,作為藝術理念的方法,透過樂器演奏變成表現的途徑,經過演奏打造的琴聲表達出了情感所在。鋼琴演奏經由演奏的技巧給予傳達,在鋼琴演奏當中,將技巧編排和把控得當。鋼琴是樂器之首,不僅擁有寬廣的音域、優美的音色,還能夠進行獨奏,或者與其他樂器進行合奏,不難發現,鋼琴演奏技巧的熟練度則變成鋼琴演奏成功的關鍵原因。若想熟練地把控演奏技巧,需通過勤奮學習,練習各種風格的樂曲演奏。鋼琴演奏技巧尤為豐富,在挑選時必須符合想要傳達的情感。從而激發出情感的共鳴。在鋼琴演奏當中,應當令曲譜具備的生命情感極為鮮活,應當通過各種技巧給予融合。只有通過詳細的編排,才可以令演奏的技巧更加自如,演奏者才可以更加富有自信。比如,莫扎特的鋼琴曲被稱作永恒的陽光,樂曲不但體現出自由的歡暢,并且極為優美、淳樸,極為溫暖。莫扎特在鋼琴曲情感的表述中應當具有純熟的技巧,通過干脆的斷音,展現出內心的跳音,手法熟練地在琴鍵中進行流轉,這些技巧的編排,能夠將作品中的美感真正地體現出來。所以,鋼琴的歌唱技巧無法忽視,經過各種技巧地結合,才可以將鋼琴演奏中對于美學的特征體現得更加明確,展現出具備情感的歌唱性[2]。
在音樂當中的藝術個性,變成表演者在情感體驗乃至具備技巧的藝術表現。鋼琴演奏的藝術個性成為了鋼琴演奏者在演奏當中的特征,變成了演奏者通過自身描繪樂曲作品特有的個性化理解,是演奏者對演奏目標風格與內容的表現。鋼琴演奏者所具備的文化修養、思想理念、個性特征以及藝術造詣則具備一定的差異,所有演奏者對相同的鋼琴作品解析并不同,并且打造出自身的特征。即使作為同一位演奏者,演奏的曲目也相同的狀態下,可是由于演奏的環境、時間乃至地點等因素所影響,并且樂器配合度有別,也會構成不同的演奏成效。
藝術個性應當將尊重原作品作為條件。對作品的解讀需要通過理解與服從作曲家的意圖給予執行。并且,在理解作品時應當體現出演奏者對于人生觀以及世界觀的見解,在不脫離作品時,應當盡可能體現出所看及所想。樂譜是演奏的本質所在,而非無法撼動的規條。鋼琴演奏者通過演奏而令原作品及自身的體會構成良好地融合,不但要加強原作品的實質性,還應當追尋個性化與創造。演奏者的藝術性需滿足作品自身的風格特點與對于美學的追求。作曲家通過自己身處的生活年代創造作品,所以其作品應當具有時代的特征。對鋼琴演奏家來講,應當學習鋼琴音樂在發展當中的過程,對不同階段的音樂形式以及風格給予有效的把控,對各種時期的各個作曲家的素材來源及創作習性充分了解。
鋼琴演奏藝術個性的構成應當具備相應的過程。其創建于情感體會逐步建立的演奏技巧已經滲透于根基當中。對藝術個性的建立,從整體上了解寫作方法。如何運用不同的方法,則成為演奏者對作品的了解程度。以此則應當解讀鋼琴作品的演奏,建立獨有的情感體會。解決這一問題最佳的方法則是把控已經具有的鋼琴音樂發展過程[3]。
完美地演奏不但可以完美地把控鍵盤,并且還能夠不斷深入思考。一名優秀的演奏者需要具備充分的學識、良好的理解能力、較強的演奏技巧,實現各類技巧的有效統一,以此將對作品的獨特情感感受滲透至作品的二次創造中。以尊重原著為條件,有效創造,開發樂曲的風格特征、藝術樂趣、特殊情緒、音樂韻味等,以實現技巧與情感的完美統一,構成特有的藝術個性。
[1]趙元.淺談情感與技巧在鋼琴演奏中的結合[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4):169-171.
[2]王培伋.論情感與技巧在鋼琴演奏中的完美統一[J].肇慶學院學報,2010(06):47-50.
[3]楊賢忠.論鋼琴演奏中情感因素的技巧化[J].藝術百家,2010(S2):359-360,351.
J624
A
劉慧媛(1981—),女,漢,山西大同,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