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靜
(江蘇師范大學,江蘇 徐州 221000)
淺談阿圖爾·魯賓斯坦的音樂風格
——以肖邦作品為例
李婉靜
(江蘇師范大學,江蘇 徐州 221000)
美籍波蘭鋼琴家阿圖爾·魯賓斯坦,是上世紀最杰出的鋼琴演奏家之一,其獨特的阿圖爾·魯賓斯坦式的、個性鮮明、表現力豐富、情感表達充沛的演奏風格,被美國《時代》雜志評選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鋼琴演奏家之首。
阿圖爾·魯賓斯坦;演奏技巧;演奏風格
阿圖爾·魯賓斯坦是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所最廣為大眾認可的鋼琴演奏泰斗。他在世界范圍內進行演出,譜寫了屬于他的獨特的藝術演奏樂章。他的作品有時細膩而富于詩意,有時流利灑脫而又嚴謹,是二十世紀鋼琴藝術史上,一顆異常璀璨的明星。
阿圖爾·魯賓斯坦是一個極具自我挑戰精神的演奏家,游走世界的演出經歷也使得他的演奏風格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演奏風格。魯賓斯坦早期的演出雖然熱情洋溢,但由于演奏技巧的不成熟,演出中時常出現錯誤。隨著時間的推移,從圣桑的G小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到舒曼鋼琴協奏曲中復雜的各種節奏,阿圖爾·魯賓斯坦以其獨特的高貴的風格完美詮釋出來。在其代表性的肖邦作品的演奏中,他將獨有的清新風格注入其中,將人們傳統對于肖邦作品病態的體驗幾乎完全轉變,雖在初期的演奏中飽受詬病,隨著人們藝術鑒賞水平的提高,這種貶義性的評價慢慢變為贊譽。
隨著魯賓斯坦演奏生涯的進行,他開始拋棄早期演奏風格中的輕佻,向更加專業的角度轉變。中年時期的魯賓斯坦的鋼琴演奏風格年齡一樣,表現出他生命中的深沉與人生閱歷的深刻,作品不僅有其初期活力充沛的特點,更有了人到中年的嚴謹風格。
老年時期的魯賓斯坦的作品風格更是出神入化。多年的藝術生命賦予他獨特的演奏能力,將內斂與沉穩,熱情與奔放以大師級的演奏完美表現出來。更在一次又一次對肖邦作品的演奏與自我評析中,進入音樂的真正最巔峰的境界。
盡管阿圖爾·魯賓斯坦的演奏曲目涉及范圍非常廣泛,但是他最為專研的一個便是肖邦的作品,一個畢生致力于將波蘭的國家民族精神融入到鋼琴音樂創作中的偉大作曲家和演奏家。
阿圖爾·魯賓斯坦對肖邦的音樂作品的演奏是全世界最具有代表性的,與肖邦一樣,兩人的演奏中都洋溢著獨特的波蘭國家民族文化精神,但是說到兩人的演奏風格,也存在不同之處。肖邦本人的演奏風格有著病態和神經質的消極情緒,但是魯賓斯坦的演奏有著獨特的高貴典雅的特點。
阿圖爾·魯賓斯坦的演奏有一種仿佛來自于內心,來自于世界的自然,其獨特的演奏技巧使得作品演奏與原作品緊緊結合在一起,極富創造力又不失原作品的情感色彩。他的演奏更多體現的是人文主義精神中重要的人性光芒,更能感動聆聽者。
魯賓斯坦是后浪漫派的第一人,他幾乎等于用聲音寫下自傳,他的每一個樂句、重音、音符、氣氛都是不疾不徐的清晰明確而且簡潔優美。長期以來,魯賓斯坦一直是新音樂的擁護者(斯特拉溫斯基為他把《彼得羅希卡》改編成散拍節奏的鋼琴曲、法雅為他創作《貝蒂卡幻想曲》),古典樂曲則成為他的戰馬。魯賓斯坦毫不顯柔弱氣息的蕭邦(他昵稱為“我的蕭邦”)就如同他演奏的貝多芬、布拉姆斯、舒曼,典雅而且不多愁善感。對于德國曲目來說,這些特點正是最好的詮釋方法。優雅、有自我見解正是魯賓斯坦詮釋協奏曲的本質,從圣桑熱鬧的G小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小時候在柏林演出的拿手曲目之一)到舒曼鋼琴協奏曲裝飾奏與尾聲淘氣的復雜節奏,魯賓斯坦在克利普斯的幫助下,以全然典雅高尚的風格呈現出來。
如果說魯賓斯坦重錄柴科夫斯基是為了彌補1932年與巴比羅里合作版本力量上的不足(或許這是萊恩斯朵夫最重視的一點),1963年的版本的確是更接近魯賓斯坦的觀點。樂曲的裝飾奏富有沉靜的優雅精致及現代感,保留了樂曲的優越之處;簡樸的小行板也有同樣的效果。詼諧曲樂章的前奏是多么有活力,魯賓斯坦很少使用踏板,木管與左手的“撥奏”會讓人產生是大提琴在演奏的錯覺(第四十小節),藝術效果十分超群。魯賓斯坦晚年的演奏顯得激情不夠,其實這正是他處理理智與情感爐火純青的時候。沒有“肖邦氣質”的聽他的演奏永遠聽不懂,而懂得肖邦的(這種氣質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將因魯賓斯坦而拒絕其它演奏者。他們會聽出魯賓斯坦復雜的情緒、微妙的起伏都體現在的每一個音符的強弱、觸鍵、延音上,正是這些不可思議的細節創造出了魯賓斯坦豐富的色彩變化,是那么微妙和不可捉摸,轉瞬即逝。像在《第一號敘事曲》過渡段中,類似無窮動,減弱、減慢,然后突弱,踏板一松,那種萬籟俱寂的意境,仿佛穿越時間空間,周圍的一切都不復存在了。這是要有深厚底蘊的。魯賓斯坦年輕時曾大出風頭,后來他意識到了自己演奏太浮,于是隱居山間,堅持練琴。從他這種對藝術的態度就可知道他決不是一個迎合大眾的“王子”式鋼琴演奏者。
阿圖爾·魯賓斯坦在美學以及哲學上也有著獨特的詮釋。哲學講究的是理性化和辨證化,這正與他冷靜和內省的音樂風格相符合。他成功的將生活中的歡樂和壓力流淌在音樂中,感性和現實反映出演奏家當時的心情。魯賓斯坦能夠發掘音樂的內在性,將音樂賦予靈動的生命,通過演奏傳達給聽眾,成功打動聽眾心靈,使音樂的美好在美學中展現流露出來。這也正是魯賓斯坦音樂演奏的獨特魅力,將理性現實與唯美浪漫完美融合在一起,匯成一篇完美樂章。
[1]董茉.不同流派的鋼琴音樂風格[J].大眾文藝,2010(06).
[2]陳文紅.20世紀中國鋼琴音樂風格之演進[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6.
[3]周冰琦.音樂美學視野中的浪漫主義鋼琴藝術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2007.
J624
A
李婉靜(1993—),女,漢族,江蘇徐州人,江蘇師范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