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薇
(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0)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王子薇
(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0)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關乎教育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之一,有效性的教學要求教師在新課標的要求下,融合適當的教育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評價體系等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在現行的新課標原則的指導下,對小學音樂課程教學存在問題進行思考,并對提高小學音樂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提出幾點建議。
小學;音樂課堂;有效性
新課標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前提條件下,為使學生能夠體驗到音樂的魅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良好的人文素養,要求小學音樂教育要以審美體驗價值為核心, 創造性發展價值為導向,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達到文化傳承的目標。小學音樂課程的教育中理念中,要求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評價機制。
不論是小學音樂新課標的價值要求還是教育理念,都要求教師在教學課堂中重視教學的有效性。有效性的教學實際上就是要求教師在給學生傳授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的過程中,能夠實現教學活動的結果和相關的教學要求。教學有效性的主要參考指標為學生是否真正的了解音樂的審美,思維是否能夠得到鍛煉,是否得到全面發展。同時,教學有效性也要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并重,養成學生創造性學習的習慣。
“被動式”教學形式主要是指教師采取“填鴨”“單一問答”等單方面傳授知識的形式來進行教學,目前最常用的音樂課堂互動方式就是“單一問答”方式。例如本節課有新歌曲要學習,教師提問:“同學們,今天老師教一首好聽的新歌給大家唱,好不好”,學生回答:“好”,隨即老師進入教學環節,開始唱一句,學生學一句的教學模式。這種單一式的提問看似讓課堂變得很生動,實質在教學中,教師提的這些問題是比較膚淺的,問題的本身很難讓學生有新鮮感,也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不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此類問題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小學生對課堂知識獲取方式的要求,學生無法從老師處得到深層次的理解,無法靈活地感受到音樂給自己帶來的樂趣,不能自主地學習音樂,教學效果事倍功半。
課前準備好教案,有利于教師梳理教學邏輯、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但是過分依賴于教案,課程教學會變得無趣。例如教師教授《七子之歌》時,按照教案,先介紹這首歌的背景,利用多媒體展示有關于這首歌的紀錄片,然后給學生試聽一遍,然后再根據精心準備的教案按部就班的教授學生演唱歌曲。這種嚴格的按照教案來教學的方式往往使得教師容易忽略了學生作為主體的存在,這種方式,忽略了音樂本身的豐富內容,只重視多媒體教學的演示操作,忽視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流互動。
小學音樂教育,教師發揮很大的主導權利,教師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課堂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師應該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可以通過培訓或者自學的形式學習多領域的專業文化知識,拓寬眼界,有助于對音樂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要加強教師的音樂專業知識修養,小學音樂教育階段最主要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熱愛,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讓學生學習到一定的專業音樂知識,音樂教師只有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素養,開拓音樂教育的視野,豐富音樂教育方式,才能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目標反映了教學活動的初衷和目的,音樂課程新課標要求三個教學目標原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有機結合。教師在制作教案確定教學目標時,首先需要做到確定學生為教學目標的主體,一切教學行為應當以學生為中心,切實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有自主的體驗,從而幫助學生激發對音樂的熱情;其次,在確定教學行為時,應當具體、明確、具有可操作性。教學的方式也應當靈活多樣,要在充滿情感教學的基礎上進行師生互動。最后,教學行為的對象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表現突出的學生,教學對象應該是全體學生,教學評價也應當是具有靈活性,要以普通大眾同學的標準來進行評價,多帶鼓勵性質,不應該有針對性和指向性的惡意判斷。
教學結構主要將教學內容、學生、老師、教學環境等因素進行合理組合運用,而教學內容的合理性是直接影響教學結構是否合理的核心要素。音樂課堂教育的美育特征使得音樂教學內容應當將課程的知識性和審美性相結合,音樂教學內容是學生認識音樂、學習音樂、感受音樂審美的直接載體,老師在安排教學內容的時候應當注重發現和引導學生的音樂審美樂趣,教會學生音樂審美方法,最主要的是要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學習音樂,鍛煉學生的音樂分析能力和創造能力,讓學生自主的形成對音樂美的渴望。在這個基礎上,教會學生唱歌,舞蹈,欣賞,樂器,音樂劇等等。合理的音樂教學內容應當借助恰當的音樂教學方法,讓學生形成合理的音樂審美認知和價值觀。音樂審美認知的培養可以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實現,例如課堂上增加音樂肢體表演、模仿樂器表演、音樂游戲等等,這些教學方式的運用能夠更好的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多樣化的音樂教學方式和恰當的音樂教學內容,再配合合適的音樂教學環境和師生互動,能夠使得音樂教學結構安排合理,達到理想的音樂教育目標。
G622
A
王子薇(1997—),女,西華師范大學2015級音樂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