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龍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掌政中學,寧夏 銀川 750006)
我把民歌引進課堂
趙海龍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掌政中學,寧夏 銀川 750006)
民歌,人民之歌。我國民歌資源相當豐富,當時對于民歌有興趣的人、主動學習民歌的人卻越來越少。在文中就結合筆者實際,對如何教學民歌提出幾點建議,以期可以改善民歌教學的效果。
民歌;教學;素材
由于我國幅原遼闊,民族眾多,各民族各地區的民歌浩如煙海,各具特色,是世界文化遺產中的一大瑰寶,所以我想更深一步地給學生介紹中國民歌。但現在中學生都是從流行音樂的熱鍋里蒸出來的,有幾個能夠對之感興趣呢?或者有幾首名歌能夠吸引這些狂熱少年呢?
剛開學我嘗試著把河北《茉莉花》和江蘇《茉莉花》兩首列為教學內容,其中河北《茉莉花》做為二聲部訓練曲,引起了不少同學們的興趣,由于學生偏愛流行音樂,對一些音樂知識和器樂曲不感興趣,對我國民族民間音樂更是知之甚少,能不能通過唱民歌來調動學生的興趣而進一步培養熱愛民間音樂的情趣,還得進一步嘗試。
剛開始準備材料時考慮很少,想著一節課有一兩首歌曲唱唱,有個對比,再進行講解,從而滲透一些常識性的知識就算可以了。但當我打開民歌曲集之后,發現那么多優秀民歌選用哪一首呢?實在是太好了,任何一首也不愿放棄。尤其是當學生學了《十送紅軍》和《采花》之后,從學生上課的表現可以看出,絕對是感興趣的。我決定把旋律簡單的、容易上口的、大家有點熟悉的民歌列出來并打印,上課時會方便些。就把《歌唱寧夏川》等二十首民歌打印出來,經過一兩節課的嘗試我就有了更新的想法。正好趕上學校公開課,我想從上課質量上和藝術上有所提高,用更吸引人的方法,把這節課推向全校,我就開始構思設計。
首先,教學設計是一個特別重要的環節,應從教學設計、教案設計、學情分析等方面綜合考慮,那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整個課堂的質量。經過考慮,備課應從基本素材、教學活動設計和教學評估三個方面著手。
其次,從素材準備上來說,只有把現有的和容易準備的、應準備的考慮周到之后,才能使備課和上課有保障。所以就打算把《歌唱寧夏川》、《秧歌舞》、《鳳陽花鼓》等幾首說、唱、跳特色突出的民歌作為重點,所以快板、腰鼓、鑼、綢子、手絹也列入了準備教具,因為這些道具及表演同學們平時都能夠見到,所以更接近生活,更有利于我們學生的表演。這樣以來教案就算構思出來了。
在上課前把打印民歌材料發給學生,讓所有同學都更好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
首先,教師提出“什么是民歌?有哪些體裁形式?”要求學生根據以前所學知識和自己了解情況進行回答,教師啟發并提示補充,使學生理解更透徹。這是一個概念熟知過程。
其次在以上基礎上,教師放《牧馬山歌》、《無錫景》、《川江號子》讓學生選擇屬于民歌中勞動號子、山歌、小調哪一類?學生聽后根據音樂知識選擇,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同學生一起分析說明,學生進行識別,這是知識實踐熟悉過程。
第三、民歌視唱過程中教師有選擇的彈奏資料上的民歌,要求學生在教師幫助下先唱譜后填詞。學生在視唱中應用輕聲唱法,聽琴唱準節奏。學生在老師提示下注意民歌中的多種藝術形式。教師根據學生視唱情況同學生一起進行分析,演示。在這一過程中有一個師生大活動是課堂的熱點,這是學生親自參與實踐體驗的重要過程,要求更多的學生參與體驗。
在學習《歌唱寧夏川》的時候,由于我們銀川地區地處西夏府地,寧夏方言性表演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所以要求學生用寧夏方言把下面一段歌頌寧夏的詞快板形式說出來。“寧夏川,兩頭尖,東靠黃河西靠賀蘭山,金川銀川米糧川,枸杞子紅,紅艷艷,雪白的二毛皮九道子彎,我們的家鄉寧夏川,寧夏川。”讓學生明白方言地域在民歌中的重要性。由于學生對本地方言特了解,所以學生興趣很高并積極表現,氣氛相當熱烈。
由于我們銀川離陜北一步之遙,我們學校也有許多陜北學生,要求學生小組比賽形式唱唱我知道的陜北民歌,唱一段或幾句都行,激起了同學們的熱情,有種不可收拾的局面。教師在評價時提示歌曲中突出方言地域的一些常識。
在唱《秧歌舞》的時候,教師提供扇子、手絹、綢子等,要求會扭秧歌的學生在師生伴奏下,扭扭秧歌增加課堂色彩,等熟練之后可男女編隊。整個過程氣氛熱烈同學們,爭相表演。學生的興趣被徹底調動起來了,不但了解到什么是民歌?有哪些形式?還會表演或唱上幾首不同地區,不同風格的民歌,在學校引起了爭論。
從這次上課中我發現同學們對這種不同形式的表演特感興趣,我何不鼓勵同學們從民歌中專門選一些有利于表演的歌曲進行一次表演課呢?這樣不是更能加深同學們的對民歌的了解嗎?
布置下去之后,同學們特別熱情,自己找音樂等資料,編舞、唱歌各盡所能。你會新疆舞,我會蒙古歌,對唱、合唱等各展其能,效果超出了想象。全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民歌在全校熱了好一陣。
這次上課之后我發現,只要選材適當、準備充分、方法得當,學生對我國民族音樂和一些嚴肅音樂還是很感興趣的,所以我們應從思想上行動上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刻苦鉆研、不斷實踐、認真總結,定會取得豐碩的成果。
[1]烏吉斯古冷.對中學生教授民歌的意義[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
[2]滿都拉.中小學音樂課堂中蒙古族民歌教學[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J6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