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蕾
(寶雞文理學院音樂學院,陜西 寶雞 721013)
音樂教育是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重要途徑。
音樂教育是指通過音樂影響人的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增進知識技能的一種教育模式。按照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進行音樂教育是必要的。音樂教育也可分為專業音樂教育和普通音樂教育,二者的培養目標是不同的,前者是經培養音樂專門人才為目標;后者的教育目標為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及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的良好的基礎。
(一)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音樂知識的廣泛性和蘊含豐富的音樂情感,更體現出藝術與思想的完美融合。通過音樂教師對學生音樂教育的正確引導,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二)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和創新力,提高學生的審美價值。音樂的特殊性是通過人的聽覺沖擊,在大腦中形成各種各樣想象的事物,是具有不確定性的。黑格爾曾指出:“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想象是創造的前提,創造是人類進步的動力,音樂的不確定性可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自我想象能力,音樂教學正是培養想象力,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學科。音樂教育在啟發學生創新思維的同時,也將學生帶進了音樂魅力的氛圍當中,引導了人的審美觀念。美好的音樂審美觀可以引導人、鼓勵人、帶動人朝積極健康的方面去發展,通過學習我們能夠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就能夠選擇正能量的音樂陶冶情操。
(三)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集體是冶煉學生性格的熔爐,實踐活動是學生性格形成的必由之路。音樂實踐是音樂教育當中的一個環節,通過一些集體音樂項目達到領略音樂的藝術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增強學生的責任感。集體化活動過程不僅使學生領略了音樂藝術的魅力,提高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增強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培養熱愛集體和團隊協作的能力,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能力。
音樂素養是提高自身素質修養的必要條件,音樂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通常來說,人的生理素質多表現在身體素質上,而音樂不僅可以促進人的身心健康,還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以調節人體內在的身體功能。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音樂教育與生理健康是密不可分的。音樂教育是種特殊的語言,我們可以通過音樂教育來幫助改變人的行為舉止。美妙動聽的樂曲不僅可使人精神愉悅,而且可在生理上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二)音樂教育是培養健康心理的一種途徑。音樂是一種內心與情感交流的藝術,音樂可以調節人的情緒和減輕人的心里壓力。在現如今各行各業激烈競爭的形勢下,心理是否健康就尤為重要了。從音樂教育的角度來講,音樂可以調節人的心理、改善人的情緒。偶爾的自卑、焦慮和沮喪等等的不健康心理在音樂的作用下,會得到緩解,釋放壓力,所以音樂教育不可或缺。音樂教育中,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課堂上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專業課上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展現學生自我,以學生為圓心的方式展開課堂教學。另外,實施素質教育,要重視音樂教育的多種類化,和學生一起組織更多的課外活動,參與更多的實踐,更能讓學生擁有自信的體魄。
(三)音樂教育在人智育方面發展的影響極其深遠。據有關人員調查,世界上大概有百分之七十的杰出人物在最早都接受過良好的音樂教育。經有關神經方面的專家研究表明,人的左腦具備的功能是邏輯性思考,而人的右腦則具備的是形象思維式的功能,所以右腦也被稱作為“音樂腦”,創造思維性的大腦。音樂教育對人的大腦起促進平衡發展的作用,因此,可以提高人的智能素質教育是毋庸置疑的。
(四)音樂教育為道德教育的營養補充。音樂教育是以藝術性和思想性相融合的方式來影響學生的。音樂教育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使人受教。音樂教育所承載的道德教育在無形當中滲透到學生的內心,再被表達和體現于學生的言談舉止上。如果將音樂教育比作量的變化,那么道德教育就是質的飛躍。
美育是高校學生素質教育的一種極為有效的重要途徑。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一部分,從高校學生審美與自身修養的實際出發,進一步提升高校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音樂鑒賞力。高校的音樂教育課程大多以審美為主線,輔以中國古代音樂史、中國近代音樂史、西方音樂史等的優秀音樂作品為基礎,擴大高校學生的音樂視野,提升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增強學生的鑒賞能力,拓展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掌握更多的音樂知識。因此,學生可以準確、明銳的給出對音樂內容的判斷,無論是音樂的內容上還是音樂的具體形式上。
高校開展音樂教育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擁有了豐富情感,增進了身心健康,提升了文化素養,是培養高水準人才的重要途徑,具有重要意義。在當今社會下,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為音樂教育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同時,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加強教材建設、課程設置和實踐教學環節,重視藝術教師的文化和專業素質以及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只有這樣,才會使音樂教育更加充分的發揮它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用音樂打造絢麗多彩的高校校園文化,使每位與音樂教育無關的同學更多的了解到音樂所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