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佳
南華大學經濟與法學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0
論興奮劑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胡 佳
南華大學經濟與法學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0
在法律保護屏障存有漏洞的情況下,往往使興奮劑犯罪的刑法規制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通過語義剖析、實證思辨等方式,對興奮劑犯罪的概念、特征展開探討,旨在充分發現和認識興奮劑犯罪中的關鍵問題,對癥下藥,正本清源尋求遏制濫用興奮劑行為的刑法規制方式。
法律;刑法規制;犯罪;競技體育;興奮劑
興奮劑濫用現象屢禁不止,究其緣由,大致有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犯罪收益大于成本。正如古羅馬著名法學家西塞羅所言:“再堅強的堡壘也敵不過金錢的侵蝕。”在巨大的利益驅動下,不乏將興奮劑作為比賽殺手锏的運動員。在商品經濟時代,尤其在“舉國體制”之下,奧運冠軍不僅意味著名譽、地位,更與商業價值掛鉤,運動員們更容易受到誘惑,鋌而走險。
第二,反興奮劑監督不力。隨著體育競技國際化賽程日益推進,一些國家和地區為了政治利益或其他需要,對參加體育競賽的運動員及其團隊濫用興奮劑的做法袖手旁觀,存在縱容的情況,甚至采取保護主義。各國家與地區之間分工合作不到位,以及缺乏合理的監督機構等因素也可能導致反興奮劑監督不力。
第三,懲罰種類單一、力度不夠。我國對于濫用興奮劑行為的懲罰,往往采取的是體育組織內部處罰機制或追究民事、行政法律責任的方式加以規制,而刑法規制一直相當鮮見,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未對競技體育中濫用興奮劑行為作任何明確涉及。
在初步探究興奮劑濫用原因的基礎上,對興奮劑犯罪的概念作如下界定:興奮劑犯罪是指在競技體育領域內,運動員故意非法使用或持有、其他相關人員故意非法制造或企圖制造、進出口及企圖進出口、買賣、給予、散發或企圖散發興奮劑類物質情節嚴重的行為之總稱。
“競技體育”作為體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體育競賽為主要特征,以攀登運動技術高峰、奪取比賽優勝為主要目標,競技體育本身無可厚非,但若妄圖以非法手段取勝那就另當別論了。
國際奧委會采用“窮舉法”,即通過列出興奮劑清單作為判定的標準。國內對于興奮劑的界定主要是指興奮劑目錄所列的禁用物質。但是,隨著新型興奮劑的層出不窮,這種方法的局限性便無處遁形。但是無論興奮劑的表現形式如何發生變化,其目的都是企圖通過不正當手段取得比賽的勝利。基于此,不管是傳統的興奮劑,或者已經開發出的新型興奮劑,或者將來可能出現的興奮劑,都屬于上文所稱“興奮劑類物質”。
嚴重濫用興奮劑行為乃體育競技場毒瘤,它不但背離了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破壞了競技體育比賽正常開展,損害國家形象,更令相關運動員身心健康遭受巨大損害。興奮劑犯罪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首先,濫用興奮劑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主要體現在:(1)損害運動員身心健康。例如1960年羅馬奧運會上丹麥運動員詹森參加百公里計時賽猝死,死因是服用過量苯丙胺和酒精,一時之間轟動了國際體育界。(2)破壞競技體育比賽秩序。興奮劑的出現,使一些“惡意”運動員靠作弊的伎倆僥幸取勝,則必然使恪守游戲規則的人蒙受損失,既背離了體育公平競爭原則,又使社會公序良俗遭到惡劣破壞。(3)玷污國家形象。1865年,在荷蘭的一次游泳比賽中發現有選手服用興奮劑,1879年,又有關于自行車運動員在六日賽中服用興奮劑的報道,在1908年奧運會上,意大利馬拉松運動員多蘭多·彼得里跑到終點后昏迷,被認為是服用了刺激劑士的寧,這些惡劣的興奮劑事件都不同程度的玷污了國家形象。
其次,該行為具備當罰性應被刑法規制。通過使用興奮劑達到獲勝目的之行為雖然不同于刑法第266條規定的詐騙罪,但在一定程度上亦構成了廣義上的“欺詐”。在西方國家,例如法國、意大利、美國等都制定了一系列刑法規制條款或相關條例。由此,可根據犯罪人的情節輕重對其犯罪行為作出評價,對接受刑法制裁者限制或剝奪相應的人身自由、政治權利、財產權利,使犯罪人身體、精神或財富上承受一定的痛苦。
再次,依照刑罰社會學的觀點,該行為不但具備形式違法性,還有著實質違法性。根據德國刑法學家李斯特違法性理論的觀點,形式違法性與實質違法性有著現象和本質的關系,處于更深層面的實質違法性往往通過淺在的形式違法性表現出來,也正是因為實質違法性揭示了犯罪目的且對法益造成了一定侵害,所以需要以條文的形式加以規范。
濫用興奮劑行為不僅違反了《反興奮劑條例》的禁止性規定,更侵犯了國家對興奮劑的管制秩序,侵害了相對人的正當法益,背離了社會主流倫理道德觀。
[1]張幸玉.
[2]劉禮國,徐燁.對興奮劑定義的探究[J].凱里學院學報,2008(3):85-88.
[3][意]切薩雷·貝卡利亞.論犯罪與刑罰[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
[4]康均心,夏婧.興奮劑的入罪問題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0(1):7-8.
D
A
2095-4379-(2017)25-0061-01
胡佳(1993-),女,漢族,江蘇宜興人,南華大學經濟與法學學院,2015級法律(非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預防犯罪與刑事司法。
2016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興奮劑犯罪的刑法規制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CX2016B469),負責人:胡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