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桐
(周口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0)
基于文化視域下中國流行音樂初探
劉雨桐
(周口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0)
流行音樂本身屬于大眾文化的范疇,其發展對于人們的思想觀念以及生活習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與新媒體突飛猛進的發展,流行音樂在創作內涵與質量方面出現逐漸下降的趨勢,這種形象對于大眾文化的發展方向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本文在基于文化視域下簡單闡釋了現階段流行音樂的發展困境,并對如何提高流行音樂的內涵與質量,以促進我國大眾文化的健康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
文化視域;流行音樂;內涵
我國的流行音樂從上世紀的70年代發展至今已經經歷了30多年的時間,在這個發展階段,其影響逐漸滲透到人們的思想觀念以及生活習慣中,并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互聯網與新媒體的崛起,流行音樂憑借著其本身具有大眾文化的特性也成為了一種最具號召力與影響力的文化形式之一,這一點重點表現在年輕一代身上,其對于流行音樂的追求簡直可以用瘋狂來比喻。雖然,流行音樂的制作與市場已經逐漸的成熟,然而其卻是在苦難中前行。雖然,在大多數人眼中看來,當代流行音樂的發展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但是在這耀眼的光環背后所折射的是一種無奈。在這個消費的年代里,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呈現出經濟化以及市場化的特點,流行音樂也不例外,然而與此同時其發展初期那種帶有理想主義與純粹主義的文化形式已經逐漸喪失,并且為一些“垃圾文化”提供了發展的機會。流行音樂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對于我國大眾文化的發展發展方向產生著影響。因此,及時了解我國當代流行音樂所面臨的困境,并針對性的提出解決措施是每一個流行音樂工作者們需要重點考慮的事情。
流行音樂在發展初期主要靠賣唱片來獲取經濟效益,然而隨著互聯網與新媒體的發展,唱片業受到極大的沖擊,許多流行音樂工作者只能一邊工作一邊進行音樂創作。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音樂創作者在創作方面降低了質量要求,只追求速度,從而出現了一種類似于“快餐文化”的作品。由于上述原因導致在整個流行音樂行業中出現:(1)好聽的音樂越來越少,難聽的越來越多;(2)內涵質量高的音樂越來越少,庸俗的越來越多;(3)講究韻律與技巧的音樂越來越少,形式浮夸另類的越來越多。這些統統是追求短期經濟效益而迎合大眾低級趣味的一種表現,這些音樂的傳播對于人們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又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長此以往,對于我國的大眾文化的發展方向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作用。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流行音樂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文化現象而是形成了一種文化產業。政府本身在推動文藝事業發展,鼓勵并支持貼近群眾、貼近實踐、貼近生活的文化產業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故針對已經逐漸成熟的流行文化產業,更應該發揮出應有的作用。(1)引導流行音樂行業內部進行自我調整,政府亦可采取手段進行規范。(2)政府與流行音樂界進行相互配合,并給予一定的支持,共同促成流行音樂的繁榮發展。(3)政府在參與調整與干預的過程中要注意方法與尺度,給流行音樂留下充足的發展空間??傊?,政府對流行音樂的干預就是要維持流行音樂的商業操作與藝術創作之間的平衡,使流行音樂的發展既能循著音樂的藝術規律,也符合文化產業運作的市場規律,不但給人們創作了更多優秀的文化作品還促進了大眾文化的健康發展。
當前,以互聯網、計算機、手機等為代表的新媒體使得流行音樂傳播的廣度和深度以及人們接受的形式和手段均發生了變化。媒介技術的發展不僅為流行音樂傳播提供了新的平臺,更為流行音樂的制作、載體帶來新的變革和傳播動力。在一定程度上不僅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給人們帶來愉悅,也給一般大眾帶來參與文化的空間。但是,這也為流行音樂的健康發展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一方面,一些媒體以各種渠道利用流行音樂的商業性特點進行肆意傳播,致使流行音樂市場變得烏煙瘴氣;另一方面,要強調的是我們前面所提到的盜版以及免費下載歌曲方面。不可否認,人們的音樂生活的確有所改善,但傳統運營的渠道卻更嚴重地受到破壞,許多熱門商業歌手的歌曲雖得到很高的下載量,但歌手在音樂上的傳統收入并沒有得到保證,這對音樂本身的發展是沒有好處的。所以,要想提高流行音樂的內涵與質量,必須對現有的音樂傳播方式進行改變,保證創作者有充分的收入與精力去進行更加高質量的創作。
音樂創作者本身所具備的文化素養對其作品的內涵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所以,要提高流行音樂的文化內涵,必須提高創作者的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1)不斷注重創作者的音樂感知力。(2)不斷完善創作者的文化素養與高尚情操。(3)不斷注重創作者的生活與實踐積累。流行音樂的創作者們如果滿足了以上要求,那么其審美能力便會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其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會更具文化內涵。
綜上所述,流行音樂的確是一種正在發展著的新文化,其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與偏差,但是只要我們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及時調整則可以在不斷滿足人們精神需求與促進我國大眾文化發展方面產生重要影響。所以,作為流行音樂研究工作者的我們必須以身作則,盡自己最大努力來幫助中國流行音樂提高其文化內涵。■
[1]王韡.流行音樂的文化特性[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13,03:19.
[2]郎啟訓,郭亞非.市場經濟下我國音樂產業化道路發展走向分析[J].民族藝術研究,2013,04:27.
[3]吳宏宇.我國流行音樂三十年發展道路與問題淺議[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0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