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明
衣帶漸寬終不悔一片丹心守凈土
——記三師四十五團二中教師劉龍
□趙建明
一張學生的臉龐,一身深色西服,顯得年輕而有朝氣,讓人很難想象他是一位極普通的數學老師。在他身上,始終洋溢著自信與活力的氣息,他的笑容,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不倦追求。作為老師,他用他的滿腔熱情向他的學生們詮釋美的內涵,用他的滴滴汗水折射著他對工作的無限熱情。他,就是三師四十五團二中數學老師——劉龍。
從當教師的第一天起,他就樹立了一個信念:要愛崗敬業,用心上好每節課,要對得起每一個孩子和每一個家庭。所以只要一進課堂,他所有的私心雜念會全部拋在外面,腦海里只留下學生,他會根據課堂的內容,聽課的對象,上課的時間,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如啟發式、探討式、合作研究式、自學式和講授式。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學生不僅爭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學習心得、才華,更多的是提出自己不同見解和疑惑,課堂氣氛活躍,活而不亂。使每個學生每堂課都學有所得。每個學生都體會到數學的魅力——“數學好玩”,學得越好越有趣,越善于思考和交流。六屆的初中畢業班的數學資料,他都要親自做一遍,精心設計復習教案,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六屆中考,所帶學科均在三師前列。
他還把全副精力用在關愛學生方面。作為一名有經驗的優秀的班主任,有人問他怎樣關愛學生呢?他是這樣說的:首先,了解學生,采取有效的方法教育有個性的學生。學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個性的人。從表面上看,學生之間似乎差別不大,但實際上,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與眾不同的一面。第二,要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他采取的方式是:我尊重你的隱私,尊重你的權利,不主動找你。如果你找我,我總在那里。隨著交往的深入,學生們漸漸地把我當成知心朋友,有好看的書,好看的電影推薦給我看,并且交流觀后心得;有好吃的東西,有趣的事,拿來跟我分享;和父母間的矛盾,同學間的不合,學習上的難題,來征求解決的方法。第三,作為教師,教師道德素質比教師文化素質更為重要。他非常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這些話看似簡單,但卻是他從教二十多年的思考、過濾和積淀。班上有個學生叫劉帥。劉老師剛接這個班時,他上課無精打采,要么搞小動作,要么影響別人學習,提不起一點學習的興趣;下課追逐打鬧,喜歡動手動腳;作業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書寫相當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師就是學生告狀。為了有針對性地做工作,劉老師決定先讓他認識自己的錯誤,樹立做個受人喜歡的人的思想。于是多次找他談話,談話中,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小學的班主任老師。劉老師輕聲問他:“你為什么會恨那個老師?”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為她常常批評我。”劉老師順著問:“老師為什么會常在課堂上批評你,你知道嗎?”他說:“因為我常違反紀律,沒有按時完成作業,書寫也不工整……”“你已經認識了自己的錯誤,說明你是一個勇于認錯的好學生,但是,這還不夠,你覺得應該怎樣做才好?”“想改正錯誤嗎?想做一個受他人歡迎的學生嗎,你要怎樣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紀律,團結友愛,認真完成作業……”“那你可要說到做到喲!”“好!”后來,他無論是在紀律上,還是在學習上,都有了明顯的進步。當他有一點進步時,劉老師就及時給予表揚、激勵他,使劉帥感受到老師處處在關心他,他也逐漸明白了做人的道理。2012年春節不久,周福海的爸爸不幸被車撞身亡。當時,周家有三個孩子,都沒有成人,劉老師知道此事后,號召全班捐款,給予周福海幫助。當時的九(1)班有39人,共計捐款2200多元。給予了周家一定的幫助,劉老師又勸周福海:一定要化悲痛為力量,完成學業,困難是暫時的,要有信心克服困難。在2012年中考中,周福海順利地考上第三師高中。
劉老師在民漢教師交流提升專業能力上也下了很大工夫。四十五團二中是個民漢合校的學校,民漢教師的互幫互學一直是該校教育教學中的一個特點。2011年9月劉龍老師擔任初中數學教研組長,帶領初中數學老師探索數學模式教學,認真開展教研活動,得到同事們的認可和贊同。特別是幫著雙語老師努爾買買提學漢語,幫助和指導努爾買買提老師寫教案、設計教學、開展教學模式等,使努爾買買提老師的漢語教學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不懈地堅持和追求,使他在2002年獲中國數學學會小學數學奧賽“優秀指導教師”稱號,2009年又榮獲中國教育學會中學數學專業委員會頌發的“優秀輔導教師”證書;2003年8月、2004年4月、2008年6月劉老師三次榮獲兵團級“優秀指導教師”稱號,十四次榮獲團“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等稱號,2004年5月被聘為《數學大世界》首批通訊員,2016年7月被光榮當選為麥蓋提縣第16屆人大代表。20多年的點點滴滴,折射出他的執著與追求,映照出他對教育的熱愛、對孩子成長的付出。平凡崗位中,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績。二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學生從他這里不僅學到了課堂上的文化知識,也學到了為人處事之道: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嚴謹踏實的學習態度、矢志不渝的創新精神、孜孜不倦的奉獻事跡……
□欄目責編:磊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