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西
(川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四川 廣元 628017)
探究鋼琴學科核心素養
楊 西
(川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四川 廣元 628017)
“核心素養”是以學科知識為基礎,整合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夠滿足當今社會所需能力的綜合表現,是后天教育帶來的結果,同時,它也是個體在解決復雜的現實問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鋼琴作為最普及的樂器之一,學習鋼琴除了能夠訓練鋼琴演奏本身的能力之外,還能夠培養學生怎樣的能力,而這樣的能力又對學生的終身起到怎樣的作用,即是本文所要探究的核心所在。
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鋼琴學科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指以學科知識為基礎,整合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夠滿足當今社會所需能力的綜合表現,它是后天教育帶來的結果,同時,也是個體在解決復雜的現實問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對于個人終身發展、融入主流社會以及充分就業提供有力保障。
核心素養的發展要從1997年所提出的為互動所使用的工具(語言、符號、文本等)、在異質群體中的互動能力(了解環境、預料行為結果等)、自律自主的行動能力(良好的人際關系、團隊意識)等素養開始;到2013年所提出的人本性目標,包括注重身體健康、社會情緒、文化藝術等核心素養;一直到21世紀所需要的學習與創新技能、信息媒體與技術技能、生活和職業技能等。這是核心素養的發展脈絡,它的提出與完善促使著教育者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為成為21世紀合格的教師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學科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科以外,學生還能學到什么,它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之后形成的,具有學科的專業特點,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鋼琴學科核心素養是指除鋼琴彈奏能力以外所獲得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協調能力、集中力、自我管理能力等等,這些能力既符合現代社會發展需要,又能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有計劃有目的
好的演奏者必然具備良好的學琴規劃,學琴規劃大到一個學期、一年甚至幾年所要掌握的鋼琴技術等方面,小到每一周、每一天甚至每一個小時所要練習的內容,這要求學生學會課后自己做筆記,按照課堂上老師所提出的知識點和問題將其一一羅列出來,即確定練琴指標,練琴指標一旦確定下來,就要求課后練琴時一一對應,逐一解決,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訓練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練琴。
(二)具備良好的自學能力
鋼琴中的自學能力的培養主要針對的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無論是在課上還課還是課后練琴;其次,自學能力的培養還包括利用信息手段查閱、搜集大量的資料,豐富自己的文化視野;最后,針對一部分程度較高的學生,盡量要求他們自主選曲,包括日常教學或是舉行音樂會,在曲目搭配方面,也要盡可能引導學生進行獨立設計。總之,在鋼琴教學中,筆者堅信“授人于魚不如授之于漁”。
(三)集中力、耐力、毅力缺一不可
集中力首先包含在課堂上學生能夠對老師所提出的要求做出及時的反應;另外,在平日的練琴過程中,集中力的高低直接影響練琴的效率;最后,有時舞臺上所表現出的種種失誤往往都是由于演奏者心有雜念所導致,所以,若演奏者在舞臺上具備高度的集中于演奏作品的能力,能夠很大程度上減少失誤概率。
學琴之路就好比訓練一名運動員,從稚嫩的業余選手到純熟的專業能手,這期間,彈奏時間的長短從一定程度上與作品的難易系數成正比,那么,隨著篇幅的增長、難度系數的加深無不對演奏者的耐力、毅力、體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鋼琴的學習實際上是訓練一個人的綜合能力。
(一)協調力
彈琴不僅僅是訓練左手與右手,還包括左腳與右腳、眼睛與耳朵、理性與感性為一體的綜合協調能力。腦袋里蘊藏的信息量能夠決定內心世界的豐腴,腦袋與內心中清晰的想法又能夠指導手指彈奏的方向,耳朵又是檢驗這三者是否合一的工具,最終通過調節身體的各個部位,以此達到全身的協調,使音樂的詮釋能夠更加自如,所以,彈琴是身心為一體的綜合藝術。通過此種能力的培養,能夠讓演奏者在實際生活中處理好思維與行動、理性與情感之間的平衡能力。
(二)自我管理能力
在詮釋音樂的過程當中,尤其是演奏古典作品時,情感的宣泄不能像浪漫主義那么自由,要求演奏者在合理的范圍內控制好自己內心的情感,使其符合音樂風格,那么,在合理表達音樂情感的過程中,就能夠很好地訓練演奏者對于自我的情緒控制能力。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意味著較高的情商,這有利于演奏者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三)責任力
筆者認為彈琴中的責任力具體表現在對作曲家、對老師、對聽眾三個方面。其中,對作曲家的負責換言之就是要尊重作曲家所寫的作品本身,尤其是風格一定要純正,不能把莫扎特演奏得像肖邦,肖邦演奏得像李斯特;對老師的負責,即是每次的還課要有意義,即便是進步只有一點點,也能看出學生對老師上課所付出的心血是否尊重,否則就是在浪費雙方的時間和精力;對聽眾的負責,主要指讓聽眾在聽賞音樂的過程中能夠接收到美的熏陶,演奏者所表達的音樂能與觀眾間產生共鳴,讓好的鋼琴藝術分享給每一個熱愛音樂的人。要想鋼琴彈得好,必定要求演奏者具備一顆高度的責任心。一個人是否有責任心,能夠決定他以后在家庭或社會中能否立足,一個具備高度責任心的人,他周圍的親人、同事、領導必定信賴于他。
(四)堅忍力
在攻破技術難點時,少則幾十遍,多則上百遍的重復練習,這樣上百次的重復無不對演奏者的耐力、毅力、不怕困難的堅韌力得到訓練。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難與挫折,困難與挫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克服困難與挫折的方法與毅力,那么,通過鋼琴的訓練,演奏者本身會潛移默化地從中得到了堅忍力方面的訓練,那么就能夠很好地面對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
(五)自學能力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學習一個作品時,在學習的初期,要求學生通過科技信息手段去搜集相關的資料,學琴的中后期,無論是在技術還是音樂上都會遇到一個又一個的難題,這過程,要求學生善于自我發現、分析、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尤其是在音樂表現方面,老師在這個時候發揮的作用已經非常小了,要把一首作品真正的彈出神韻,還得靠學生自我發現音樂、自我感受音樂、自我表達音樂,這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自學兩個字。人的一輩子都不能停下腳步學習,而學習最好的老師只能是自己,活到老學到老應當是好的演奏者應具備的能力,藝無止境、學海無涯,學琴如此,做人亦如此。
(六)審美與創造能力
古典音樂之所以能夠流芳百世,成為藝術門類中核心的一環,必然有它存在的價值,一個古典愛好者,必定在審美能力方面較優越于一般的群眾,一個具備較高的藝術審美能力的人,能夠很好地促使他向著更美好的生活前進,因為,藝術就來源于生活。
學琴中創造力的體現,也就是學琴的終極目標,即音樂個性。每個作品都有其各自所要求的普遍的、硬性的指標,作為普通演奏首先應當達到這一指標,而作為高級演奏者比如說優秀的鋼琴家,還得彈出屬于自己的音樂個性,也就是對音樂的再創造。在一個信息爆炸、提倡創業、創新的今天無不對人類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提出了更深層次的要求,再創造是彈琴的終極目標,而面對21世紀的今天同樣需要。
(七)合作能力
鋼琴表演藝術中的合作能力具體體現在與人伴奏或合奏中。鋼琴之所以普及面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具有多樣的藝術形式,獨奏是最主要的,其次,伴奏與合奏在歷史的長河中也伴有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后者,合奏近幾年來成為鋼琴界非常熱門的一項表演形式,而其中又以雙鋼琴形式較為突出,雙鋼琴需要彈奏者具有較為統一的技術水平與審美趣味,還需要高度的默契。在合作中,禁止你追我趕、突出自我,那么獨奏中習慣性的“我”在此過程中就需要全身而退,取而代之的是互聽、互看、互動、互助、直至成為一體,這種形式的磨練,就培養了演奏者的合作能力。身為社會群體中的一員,每個人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尤其在實際的工作當中,團隊合作意識非常重要,這不僅僅代表一種精神更重要的是他決定一個人的品性,一個具有團隊合作意識的人,必定是一個善解人意、寬容大度、顧全大局的人。
(八)集中力
經常有學生練了很長時間的琴,效果還是不好。這其中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集中力不夠好,這一類的學生,所謂的練琴一般包含玩手機、看電視、吃東西等行為,而真正專注在琴上面的時間并不多,即便手在動,腦子都還想著其他的事情,造成練琴效率十分低下。反之,一個進步大的學生往往練琴時的集中力非常高,即便每天練琴時間較短,但只要在這短時間之內,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都會帶來非常大的回報。因此,較高的集中力是彈好琴必不可少的能力。彈琴如此,生活中干每一件事情也如此,高度的集中力帶來的回饋是驚人的,在充滿吵雜、喧囂、誘惑的現代社會中,能夠安靜下來做事并保持高度的集中力本身就需要力量,而這種力量的大小能夠決定一個人思想與做事的深度、廣度與高度。
鋼琴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解釋了作為鋼琴學科以外的能力培養,是個人在集體生活中所必備的品格和關鍵的能力,它符合社會發展需要。作為音樂教育專業的鋼琴老師,筆者認為教與育同等重要,教主要指教會學生彈琴的知識與技能層面,而育即是鋼琴的育人功能,即除彈琴之外還能培養學生什么樣的能力,這樣的能力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又能發揮怎樣的作用。作為21世紀的鋼琴教師需要深入理解鋼琴學科本質觀、理解核心素養在鋼琴學科育人中的價值和貢獻,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知識與技能兼備,全面而有特長的鋼琴學生。■
[1] 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2] 樊禾心.鋼琴教學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