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_蔡倩
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已走上戰略發展快車道
本刊記者_蔡倩
可以說,當今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已走上戰略發展的快車道,正在肩負著紡織工業新的增長極的重任,未來將繼續助力紡織強國建設。科技創新一直是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多學科、多領域的交叉融合,既體現了行業特點,又指明了創新方向。
“十二五”期間,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持續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快速發展,很好地承擔起我國紡織工業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任,并成為紡織工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和主要途徑之一。
這一年,產業鏈融合活動可謂精彩紛呈,它們促進了行業協同創新、共同開發、共贏發展。如2016年6月7日,在產業用紡織品創新聯盟和汽車輕量化創新聯盟的共同推動下召開的汽車輕量化用纖維復合材料技術研討暨產業對接會,實質性地推動了纖維復合材料汽車輕量化產業的發展。
無獨有偶,2016年6月22日,由中國汽車學會主辦、中產協協辦的第二屆中國汽車非金屬復合材料高層論壇召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提出希望進一步加強產業鏈融合和跨學科合作,推動我國紡織基復合材料和汽車輕量化產業的共同發展。
此外,中國縫制機械行業與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專項技術交流會期間,各位行業大佬暢談產業用紡織品企業在裁剪、縫制機械裝備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重點,為下一步深入開展研發合作奠定基礎。同時,2016年中國國際產業用紡織品及非織造布展覽會在上下游相關產業參展商的選擇方面進行了適當的范圍擴大,凸顯了上下游協同發展與創新的趨勢。同期舉辦的第五屆中國國際非織造會議則吸引了來自上下游產業鏈代表200余人參加。
據李陵申透露:未來,協會將以科技創新特別是上下游行業協同創新為動力,加速產業深度融合,促進轉型升級,提升科技水平,拓展新的應用空間和市場份額;將以需求為導向,加快行業供給側改革,把“補短板”作為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率的突破口,滿足國防軍工、醫療衛生、土工建筑等多領域需求。
2016年,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加大投入開發新產品和開拓新市場,加強企業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全年繼續保持平穩增長。
總體來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增速全面回落而產品價格走低是比較大的影響因素。但是,行業總產量仍保持穩步上升態勢,受需求的帶動,應用于醫療衛生、環境保護、交通工具和土工建筑等領域的產業用紡織品的增長比較強勁、投資更為活躍,也是行業內技術創新較多的領域。
2017年,行業的需求將繼續保持平穩。隨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產業鏈上下游產品的價格也將逐步提升,預計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的增速將提升。不過,由于價格變化的相對滯后,會對企業盈利能力造成一定影響,而出口面臨的不確定因素亦會增加,但有較大概率扭轉下降趨勢。
在李陵申看來,行業目前存在問題有四:一是產業集中度偏低致使原始創新能力不足;二是產業配套能力不強致使產需銜接不盡完善;三是提品質、創品牌、補短板仍需加快推進;四是在高端產品市場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
與此同時,李陵申還談到了行業的發展機遇和行業趨勢,分別是內需市場和消費升級是產業用紡織品發展的核心動力:“二孩”政策全面實施和人口老齡化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和環保意識提升;“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應急產業和公共安全需求巨增;國防軍工快速發展。
他表示,隨著裝備、技術、工藝的升級換代,納米、信息、三維成型等技術的交叉融合等因素推動,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產業用紡織品的性能水平和對傳統產品的替代比例將不斷提升,并將拓展出更多新的應用空間和市場份額,為早日建設成為世界紡織強國作出突出貢獻。
此外,李陵申還介紹了2017年中產協的工作計劃。一是進一步加強協會自身建設,爭創品牌協會;二是協助政府做好行業工作,充分發揮協會橋梁紐帶作用;三是繼續深入開展行業調研,做好行業統計工作;四是加大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力度,提高服務水平;五是加大標準化工作力度,加強行業質量管理引導;六是繼續辦好行業展會、論壇等各項重點活動,推動技術及成果交流;七是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擴大行業國際影響力;八是加強行業自律和引導,關注行業運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