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信息
山西6項目入圍全國農業文化遺產名錄
近日,國家農業部發布《關于公布2016年全國農業文化遺產普查結果的通知》,408項具有潛在保護價值的農業生產系統入列。山西省稷山板栗栽培系統、臨猗江石榴栽培系統、神池莜麥種植系統、壺關旱作梯田系統、平順大紅袍花椒栽培系統、沁縣沁州黃小米種植系統6項目入圍。這也是山西省農業生產系統首次入列。
農業文化遺產是指人類與其所處環境長期協同發展中創造并傳承至今的獨特農業生產系統。做好農業文化遺產的發掘保護和傳承利用,對于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帶動遺產地農民就業增收、傳承農耕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實際是在做好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農業文化多樣性保護的前提下,探索出一條生態脆弱、經濟落后、文化底蘊豐富的傳統農業地區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最終目的是在保護的同時促進現代生態農業的發展,讓發掘與保護的成果惠及社會。
全國農業文化遺產普查是按照農業部部署指導、省級組織審核匯總、縣級農業部門組織填報的方式進行推進,旨在摸清全國農業文化遺產的底數、類型和分布。2012年農業部開始下發《農業部關于開展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發掘工作的通知》并在全國范圍內開始評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傳承和利用,在全國各地蓬勃開展,“農業文化遺產”也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和重視。
(來源:農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