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露
(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陜北的主要特點就是人民非常自由與爽朗,歌曲風格非常多樣,這個地方的歌唱者也擁有多種多樣的歌唱技巧,歌唱過程中歌唱者也將自身的創造性發揮得淋漓盡致,想要演繹好陜北歌曲最主要的兩項工作就是練習好陜北方言與深入了解當地的民風與文化,因為方言和普通話存在很多差異,語言的發音會對歌曲的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而文化也是陜北歌曲里面影響重大的內在因素,下文從此出發,詳細闡述把握好陜北民歌演繹風格的有效措施。
很多地方方言都具有各自的特色,也擁有比較悠久的發展歷史,具有濃厚的文化積淀,對于當地人而言,它是十分親切的存在,將地方歌曲演繹得有感情﹑有水準,就應當充分了解這個地方的方言特點以及人文特色。陜西方言的歷史文化大致包括這些:它的發展最初是源于漢藏語系,后來轉變成為了漢語,再后來就演變成為了中原官話,西安方言是它的代表,其中關中方言是古代時期君王想要統一天下所必須使用的國語,這種方言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都沒有消失,最終形成了它的獨特個性,現今陜西人說話時大嗓門也是因為這種方言高亢與奔放特點的影響。
每一種藝術表達方式都離不開情感的潑墨,陜北民歌也不例外。它們游走于巒巒疊嶂的黃土高坡,帶著厚重的文化氣息與人文風情。每一種曲調的形成都離不開當地人們的恣意傳唱。他每一種鄉音都蘊含著特別的韻味在里面,對于我們說是文化的載體。所有的藝術文化瑰寶都是被寄予時代的烙印,是社會意識形態的斑駁下最突出的作品。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經典才是真真切切的,隨著歷史的車轍前進的步伐,使之越來越厚重。
陜西方言和普通話一樣擁有四個聲調,而且還具有十分明顯的對應讀法,聲調的讀法存在比較一致的規律:陜西話中不存在上聲,普通話里面應該讀上聲的它讀作去聲,因此發音時非常順暢與痛快,同時也有一部分原因是陜西方言在發音時會有拖音的延長,另外,如果普通話發音為一聲,那么在陜西方言中對應的就是輕聲,普通話的二聲調對應的是陜西方言中的二聲調,但是陜西方言中的陰平則對應的是普通話中的四聲調,陜西話還會給沒有聲母的﹑以元音或者半元音開頭的字加上聲母,這導致普通話里面的“an”在陜西話當中的發音是“nan”,同時平舌與翹舌在陜西話里面是沒有區別的,聲母是平舌或者翹舌﹑韻母為“u”的字具有相同的讀音,一般發音為平舌的聲母加上“ou”的韻母的拼音組合[1]。
因為地理環境﹑民風民俗等原因的影響,南北兩個方向的音樂擁有不同的風格,就像不同詩人的詩具有不同的風格一樣,它們的風格也具有各自的特點,用一個比喻來說,南方的歌曲就像是含蓄委婉的詩詞一樣,而北方的歌曲則更多地表現出豪邁與開放的特點,表達感情的時候也非常直接,不喜歡轉彎抹角,這在它的曲調與發音當中也有體現,聲調的跨度很大,而且在每一句歌詞的最后一句都會比較明顯地體現出它的發音特點和規律。在曲調和歌曲內容方面,陜北民歌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而且就節奏來說,它的特點也比較鮮明,通常唱歌的聲音非常高亢,比較響亮,聽起來唱歌人非常舒展,節奏不固定,十分自由,音域范圍十分寬闊,旋律的變化比較大,有時候具有較大的起伏,有時候卻又相當平穩,有的歌曲表現情感的時候非常豪放,而有的時候卻又很溫和,這些歌曲都是陜北人民在不同的心境下的情緒表達與釋放,雖然很多陜北民歌都是非常高亢與豪放的,但是它也存在小調風格的歌曲,這種歌曲通常表達的是非常細膩的感情,這種歌曲的聲音通常給人一種委婉的感覺。陜北民歌的歌詞通常都不長,演唱起來難度不大,因為它的發聲﹑曲調以及演唱方法都算不上復雜,演唱這些歌曲時需要把握好地方特色,盡量比較準確地掌握歌詞中的語詞發音,還要注意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并且在自己的演唱過程中將它表達出來,總之首先需要把握好每一個細節,充分表現歌曲的風格,在演唱時融入相應的情感,然后再做好歌曲演唱的整體規范工作,最后,一首比較地道的陜北民歌就產生了[2]。
民歌聲樂屬于實踐性非常強的一種藝術,雖然文章對正確而科學地把握陜北民歌風格做出了詳細的闡述,但真正做好這一工作還是需要歌唱者不斷落實,只有努力摸索才能夠真正懂得如何運用有效的方法去演繹好陜北歌曲,對文章所給出的建議措施才能夠有比較深的體會,將演唱理論與實際的歌唱過程很好地聯系起來,同時,還需要注意提高陜北民歌的演唱技巧是需要較長時間練習與付出的,唯有耐心積累自身的經驗,才能夠收獲到最豐碩的果實。
[1]韋菁.關于民族聲樂演唱技法與藝術風格的辯證關系探討[J].北方音樂,2016(04):16.
[2]楊莉麗.略論民族聲樂演唱技法與藝術風格之辯證關系[J].北方音樂,2015(17):65.
[3]劉建峰.陜北民歌演唱風格的探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1.
[4]覃勤.劉勰“樂心在詩”觀的音樂審美實踐[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