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辰霞
(江蘇省蘇州高新區成大實驗小學校,江蘇 蘇州 215000)
欣賞教學是以聆聽作為基本方式,對樂曲﹑旋律﹑樂器﹑和聲等音樂要素進行提煉﹑聯結和運用的能力。審視當下的欣賞教學,欣賞能力逐漸成為研究的熱點,但欣賞能力無法被簡化概括成內容,使得欣賞能力成為迷失在教學中的“遺珠”。讓“欣賞”成為一種能力﹑一種穩定的素養,欣賞教學亟需重建。
欣賞能力作為一種基本的素養力,作為欣賞教學的重要基石,它是由相關的能力要素構成的,具有鮮明的指向性。

表1 欣賞能力要求比較
表1是本校關于欣賞能力的測試內容,從表中可以清晰看出:三個年級層次不約而同地將體現“欣賞能力”要求的“獲取樂曲情緒的能力”作為認知能力的第一項列入測試內容。其中“獲取情緒﹑記憶旋律﹑整體感知”等關鍵詞凸顯了對“欣賞”這一思維能力的考察。“解釋﹑闡述﹑判斷﹑評價”等關鍵詞突出了對“欣賞方式”的要求。
管弦樂《三只小豬》這節課是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二年級上冊的欣賞內容作品。我教授課程把學習目標確定為:學生能感受快樂活潑的音樂情緒;演唱主題﹑反復聆聽主題,使學生能從全曲中聽辨主題出現的次數;通過學習簡單的小提琴﹑長笛知識,將樂曲同表演相聯系,激發學生能基本準確的合著音樂進行完整的表演,使課堂中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當教者將“小豬”這個動物形象展示給學生后,學生都陷入了同一個迷思——為什么是小豬。我們看到,低年級學生的感知能力不是欣賞能力提高的主要障礙,反倒是忽略教學導入不符合音樂元素性,讓學生局限在理解文字帶來的闡述,嚴重制約了學生欣賞能力的發展。教師對這一實際情況,沒有引導教學鋪墊欣賞方法,而是生硬的要讓學生記住目標材料的標題。實際上,三只小豬的故事已是家喻戶曉,學生已經能從過去的感知經驗里體會情感。
此處,教師一連串的問題具有很強的聆聽指導性,幫助學生在準確提煉的前提下,通過對經驗認知的聯系與聆聽感知的對比,發現欣賞的妙處,潛移默化地發展學生的欣賞習慣,是為欣賞能力和音樂素養的培養奠定基礎。
師:蓋好房子的小豬們開始唱起歌。生1:小豬們在唱:“我們不怕大野狼。”(集體演唱主題旋律)生2:歌聲引來了大野狼,大野狼要吃掉小豬們。生3:小豬們看到大野狼來了,都逃回到自己蓋的房子里躲起來。師:躲到草屋子的豬大哥感覺到了無比的安全,他唱起歌來。想一想怎么去模仿豬大哥。生1:有些害怕的。(集體演唱主題旋律)生1:草屋子被大野狼吹倒了,豬大哥逃到豬二哥家。師:豬二哥為了安慰豬大哥,邀豬大哥一起唱起歌來。再想一想怎么模仿?生2:要唱出勇敢的情緒。(集體演唱主題旋律)師:接下來發生了什么故事?師:豬小弟的房子最牢固,抵擋了大野狼的襲擊。生:小豬們一起開心的唱起了歌——“我們不怕大野狼”。 (集體演唱主題旋律)師:這就是樂曲的主題旋律,想一想,出現了幾次。生:四次。
課至此,水到渠成。學生在反復演唱﹑聽賞中,已經掌握了提煉主題旋律的能力。由課外熟悉的內容到課內升華成音樂作品的形式。這節課的容量是大的,學生記憶旋律的能力需要依靠不斷的模唱練習得到提升。縱觀整個指導過程,教師沒有填鴨式的指導學生,而是在學生原本的能力上,在關鍵處施展一些拓展性的幫助。當欣賞能力中處于底層的能力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那離最終目標就近在咫尺了。
欣賞能力的養成要經歷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三個層面。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如何培養欣賞能力中最關鍵的“注意力”,將是教育一線的教者們最先需要研究和考慮的問題。在欣賞能力的結構要素中,不同層次的能力凸顯了不同階段的學生特點,教師都要做到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方式,便是要緊緊抓住不同階段學生的興趣點來展開教學。
因此,我們不難總結,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根基是提高欣賞能力,而打開這扇門的金鑰匙便是教師本身。如何將提高欣賞能力有效地融入到音樂教學,重建對欣賞教學的認知,是我們每一位教者都應該為之深思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