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婷
(保山學院 音樂學院,云南 保山 678000)
進入新時期以來,我國音樂事業取得了快速發展,中國民族音樂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良好的傳播與發展。同時,網絡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給高校音樂教學帶來了極大便利。日益多元化的國內外音樂發展環境以及日益智能化的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為高校音樂教學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為高校音樂教學帶來了巨大挑戰??v觀當前我國高校音樂教學,絕大多數高校依然將音樂技能作為教學重點,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大學生對器樂演奏﹑音樂作品演唱與表演等方面的技能學習與實踐能力,忽視音樂教學對大學生素養的培養作用??上驳氖牵陙?,我國已有很多高校都認同了大學生素養教育與音樂教學融合的可行性,有效促進了大學生素養的全面發展。
素養是人的情感﹑知識﹑能力﹑態度﹑道德品質﹑價值觀等的多元整合。通常情況下,素養與素質同義。在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素養一詞不斷拓展,不僅包括以上內容,還包括思想政治覺悟﹑人文意識(情懷)﹑職業素質等多項內容。在高校素質教育中,音樂教學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為大學生素質教育與音樂教學融合提供了可行性。在融合前,音樂教師需要明確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明確大學生素養教育的重要性。對于大學生而言,良好的素養是他們正確認識自己與他人,建立和諧人際關系,提升個人魅力,從而更快﹑更好地實現人生目標與創作社會價值的重要保障。大學階段是學生從校園走入社會的最后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高校在強調大學生專業學科知識與技能掌握的同時,加強大學生素養教育與音樂學科的融合發展。只有這樣,高校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
第二,明確大學生素養教育與音樂教學融合的目標。大學生素養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大學生形成樂觀﹑積極的情感與態度,高尚的道德與正確的價值觀等,從而使大學生發展成為健全的個體,讓他們更好地滿足未來社會的要求。而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憑借形象思維的方法,引導大學生感受與鑒賞音樂,引發大學生感情與音樂作品的共鳴,最終幫助大學生實現健全審美心理結構﹑陶冶情操﹑培養正確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的目的。可以看出,大學生素養教育與音樂教學目的是一致的。這就要求音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能僅將大學生音樂成績提升作為唯一的教學目標,還要將大學生素養提升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
大學生素養教育內涵非常豐富,而音樂教學活動也非常復雜。為此,音樂教師若想實現二者的良好的融合發展,必須制訂出科學合理的策略。結合當代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與音樂教學特點,以及當代社會對大學生素養的要求,音樂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著手,實現大學生素養教育與音樂教學融合。
音樂是一種文化現象,有其存在的社會歷史與現實基礎。當音樂被置于文化的背景中,并作為文化的一部分時,音樂便有了文化屬性。與美術﹑舞蹈﹑建筑等藝術形式類似,音樂文化非常復雜,在人類的不同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內涵??偟膩碚f,音樂文化就是一定的社會群體在音樂素質的開發(或生產)與利用過程中,與音樂活動相關的人文﹑科學技術﹑風俗﹑思想﹑哲學等一系列內容的綜合。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音樂文化。大學生學習音樂文化知識,不僅能夠學習到世界各地多彩的音樂文化知識,而且還能夠了解到世界各地音樂文化形成與發展過程中歷史人文﹑政治﹑民族宗教﹑法律﹑生態環境等知識。這些知識能夠有效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民族意識﹑國際認同﹑法治意識﹑文化自信等素養。以中國民族音樂《黃河大合唱》《義勇軍進行曲》《紅梅贊》等一系列歌曲為例。音樂教師不僅要讓大學生掌握了這些歌曲的歌詞﹑曲式﹑旋律﹑演唱技法等知識,而且還要讓大學生了解這些歌曲的創作背景﹑創作歷程以及深遠意義,同時對上述作品作曲家﹑詞作家的生平經歷也要有清晰的了解。學習這些音樂文化知識,對大學生的心靈觸動是巨大的,能夠讓他們更加清楚地了解國情歷史,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這也為他們今后創作出更多﹑更優秀的愛國主義歌曲提供了動力。
音樂專業理論知識內容廣泛,包括基本樂理知識,如識譜﹑識譜﹑記譜﹑音樂術語﹑調式﹑和聲﹑節拍與節奏等;民族﹑民間音樂風格與代表作品分析;音樂史與民間音樂研究等。音樂專業理論知識是大學生學習音樂專業技能,提高音樂能力的基礎。學習音樂專業理論知識,能夠培養大學生的科學精神。音樂教師應當培養大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音樂專業理論知識時的嚴謹態度,讓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標準﹑思維方式與行為規范。音樂專業理論知識當中,無論是基本樂理知識,還是民族﹑民間音樂,都是人類在悠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凝練而成的音樂成果。對此,音樂教師應向大學生強調這些音樂成果在整個人類音樂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讓大學生充分尊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音樂作品,做到不剽竊﹑不褻瀆。對于一些尚未作出明確論斷的音樂專業理論知識,音樂教師應當鼓勵大學生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并培養他們勇于探究﹑積極探索的科學精神。
音樂運用其獨特的聲音傳播方式,將作曲家與詞作家“勾勒”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或內心情感傳遞出來,或喜悅,或哀怨,或歡樂,或憤怒,豐富﹑細膩的情緒給欣賞者美的享受。音樂教師應當注重音樂欣賞教學對大學生素養教育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音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讓大學生欣賞國內外知名音樂家的演唱會或演奏會視頻,然后以個人提問的方式或組織以大學生小組交流的方式,讓他們表述欣賞作品后的心得感悟。相對于個人提問,小組交流能促使大學生之間相互探討,利于他們全體成長。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邀請知名音樂家到校演出,讓大學生更加直觀地欣賞﹑參與名家演出,從而更加有效地提升他們的審美情趣。音樂教師要提升大學生在音樂欣賞過程中發現美﹑感知美﹑評價美的基本能力,培養他們形成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同時,要鼓勵大學生表達自己的音樂作品的看法,尊重他們的藝術表達和創意表現。音樂教師要讓大學生養成作音樂筆記的習慣,讓他們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音樂作品進行評價,或記在本子上,或用錄音筆錄音,或寫在個人QQ空間或微博中,以備后續分析研究。與此同時,音樂教師要重點培養大學生積極的合作學習態度,要對自己的音樂演唱﹑演奏或表演能力有清楚地了解,能夠根據他人的評價反饋,及時反思﹑糾正自己的不足,選擇合理有效的學習策略和方法。
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要多多鼓勵大學生表現自我。高??梢远ㄆ诮M織校內音樂會或音樂競賽,讓大學生以個人或班級為單位參加,提高他們的舞臺實踐能力。音樂教師也可以定期舉辦班級小型音樂會,讓每名大學生把自己的才能表現出來。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人才。他們充滿年輕的朝氣,喜歡自由﹑探索與創造,并對社會生活充滿向往。對此,高校領導與音樂教師應當多舉辦一些以“年輕”“自由”“創造”為主題的音樂表演或競賽,激發大學生的參與動機與熱情。通過表演與競賽,大學生不僅能夠進一步認識自我,提高自己的音樂實踐能力,還能夠交到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起互相支持﹑互相學習與互相促進的音樂朋友圈。對于那些平常音樂技能表現優異但上臺發揮失常的大學生而言,積極參加音樂表演與競賽活動,還能有效調節和管理他們的不良情緒(如緊張﹑膽怯﹑自卑),使他們逐步形成積極﹑自信﹑堅韌﹑樂觀的心理品質。另外,通過音樂表演與競賽活動,音樂教師還可以更加清楚地判斷和評估每名大學生的實際音樂能力,然后依據他們自身的音樂潛質指導他們選擇適合的發展方向。這樣,大學生就會有計劃﹑有目標地分配時間與精力,實現個人的適興發展。
除以上內容之外,音樂教師還應當從當前國內外發生的各類熱點事件與重要言論中提取與大學生素養教育相關的內容。就當前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音樂教師就可以在教學中加強對大學生生態素養教育,鼓勵大學生對原生態民歌進行挖掘﹑整理與學習,鼓勵大學生創作以生態環保主題的音樂作品的形式,實現大學生素養教育與音樂教學融合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明確提出“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高校音樂教學作為高校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教學活動,應當積極貫徹總書記“以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將大學生素養教育與音樂教學相融合,積極探索音樂教學開展大學生素養教育的方法。
高校領導與音樂教師應當不斷深化音樂課程標準﹑豐富并優化音樂課程專業設置﹑規范音樂教材建設﹑探索音樂教學方法,為大學生素養教育與音樂教學融合提供方向定位與指導。另外,還深化大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的素養發展狀況,強化大學生素養教育與音樂教學融合度的及時評價,發揮中國民族音樂對大學生素養教育上的引領價值,為提升中國民族音樂教學地位提供了重要保障。
[1]林暉,黃紅平.普通高校音樂素質教育探析[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4(04):223.
[2]李頂.素質教學背景下高校音樂教學改革問題探討[J].北方音樂,2016,36(08):174.
[3]李丹.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音樂教學資源的重置與整合[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05):30-32.
[4]蔡宇.關于高校音樂素質教育難點分析[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2(05):106.
[5]屠鋒鋒.高校音樂藝術教育對大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的重要性探討[J].通俗歌曲,2015(09):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