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雅嫻
(江西省女子中等專業學校,江西 南昌 330029)
合唱指揮這一科目是我國高校音樂專業學生的必修科目,就目前我國合唱指揮這一科目的課程設置而言,主要以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綜合課程為主。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的不斷發展,合唱指揮這一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對于合唱指揮人才的培養更是迫在眉睫。本文結合國內外資料的查詢,探究合唱指揮教學的具體方法。
在合唱指揮教學中,合唱教學與指揮教學屬于密不可分的整體,但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在傳統的教學當中一般采用整合性的教學方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于疲軟,對于知識的獲取力不能及[1]。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尊重科學性,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案。如在合唱教學中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案,從合唱的基本訓練方式出發,讓學生從最基本的學起,比如發聲訓練,屬于合唱教學中最基礎,同時也是最為重要的,讓每個學生在訓練中找出自己的發聲特點,在學會調節發聲后,再根據自己的發聲優勢選擇合唱的曲目,從簡單的合唱曲目開始,在學生可以輕松駕馭后再進行深層次的合唱曲目教學。在學生掌握了合唱方法后,對學生進行情感教學,不同歌曲有著不同的靈魂,而教學則需要將這些靈魂灌輸到學生的體內,讓學生的合唱有形有神。在指揮教學中,讓學生分辨不同風格﹑不同流派﹑不同文化中的合唱指揮知識,比如西羅馬派的合唱指揮中的指揮動作是向上,而東羅馬派的指揮動作是向下,在合唱表演中,很多合唱作品都屬于西歐,需要靠前發聲,因此將靠前發聲的指揮方式作為學習的重點。其次需要讓學生有著將聲部合理劃分與和諧統一的能力,讓學生懂得不同樂器以及合唱聲部的配合規律。
合唱指揮實質上而言屬于一種有機的完整的知識體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合唱知識,更需要掌握聲樂知識。對合唱作品需要深度的了解,然后根據音律與音階采用肢體語言進行指揮。并且對于合唱隊員進行了解,打破合唱與指揮的分開局面。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上臺進行合唱指揮后,組織專門的合唱隊,讓不同的學生進行合唱指揮,這種交互式學習方法既可以讓學生從合唱指揮員的角度去理解合唱知識,又可以讓學生從合唱隊員的角度來理解指揮知識。這種綜合性的學習方式,可以將合唱與指揮進行有機的結合,通過讓學生采用交互式的學習方法,同時將合唱與指揮兩種教學板塊進行整合,有利于學生的自我發展與提高[2]。
無論是哪一門科目的學習,基礎知識與理論知識僅僅是入門的要求,真正要提高能力需要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出發。在合唱指揮教學中,學生掌握了合唱知識與指揮知識后,還需要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讓學生擁有審美能力﹑自我審視能力以及欣賞水平[3]。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提高自身的音樂核心素養,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放映相關的音樂作品以及合唱指揮的表演作品,比如《歡樂頌》《黃河大合唱》《茶花女》等享譽世界的作品,讓學生感受到合唱作品的震撼力以及感染力,教師在讓學生觀看的時候需要引導學生從歌唱作品當中感受到其中抒發的思想感情,比如在《黃河大合唱》的觀看中,感受到歌曲“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痛訴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讓學生在這種藝術精神的熏陶下提高自身的藝術品位,在學生自己的表演中也會不知不覺的提高對自身的藝術追求,同時提高對自身的要求,讓學生擁有審美能力與欣賞能力,在對同學的評價與自身評價過程中更加的專業與科學[6]。
隨著我國文化事業的不斷發展,合唱指揮教學也隨之發展,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的教學理念仍然存在著不小的差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教學方法的科學性與綜合性,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要讓學生擁有自我審視能力與欣賞水平,可以通過讓學生對藝術作品的觀看,提高自身音樂核心素養,從學生的藝術品位與知識水平兩個方面進行綜合性的提高。
[1]朱元清.高職院校合唱指揮教學方法創新途徑探索[J].北方音樂,2015,35(11):184-185.
[2]張航瑜.現代教學理論在高師合唱指揮教學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09(14):179-180.
[3]梁暉.五項全能技術理念下高校“合唱指揮分級訓練”的可行性研究[J].大眾文藝,2015(15):243-244.
[4]李萍.新音樂課程標準下合唱指揮教學改革方法分析[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3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