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倩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藝術學院,重慶 401524)
重慶歌劇《巫山神女》中“九妹”角色美探析*
武 倩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藝術學院,重慶 401524)
歌劇《巫山神女》是我國第四個直轄市重慶市成立之初,由重慶市歌劇院、重慶交響樂團聯袂創作的大型音樂歌劇。這部歌劇講述了三峽水岸上的浪漫神話故事,以中西音樂結合的方式塑造了典型的音樂歌劇形象,突出新穎的創作表達方式,為人們陳述了一幕幕揮淚的愛情與大義的故事。本文基于歌劇《巫山神女》創作資料,對其藝術形式、藝術內容進行賞析,并且主要探索了歌劇女主人公九妹一角的藝術內涵,以此豐富對重慶歌劇藝術創作的研究。
重慶歌劇;《巫山神女》;九妹;角色分析
編劇作者基于搜集到的關于神女傳說的資料,并結合三峽獨特的地貌風景重新進行了再創作,把巫山神女的形象豐富起來,并且為其勾勒出浪漫、純真的相愛歷程,同時填入各種拉動歌劇情節的故事矛盾,創作出一部極具代表性的傳統歌劇藝術經典。尤其是在情感渲染之中,編劇不僅融入對愛情、親情的思考,更將自然大義、生命價值等充滿意義的元素表達淋漓盡致。
上古時期,女媧煉石補天,其中十二塊天石落到三峽江中沉在江底下變為暗礁“朝我來”,因此造成數次船毀人亡。在這樣的背景下一艘行船來過,船夫水旺高唱船歌,生機勃發,其體魄健壯,其歌喉遼闊,漸漸吸引了“朝我來”中九妹的眼光和身心,兩個人心地善良,對愛執著,卻為拯救江底鬼魂和至親之人舍棄自身生命,將彼此的愛化作執念,一人成為守護峽江平安的神女峰,一人成為朝朝暮暮縈繞峰巒的七色彩云。《巫山神女》主要刻畫了這兩個年輕生命的純真愛情,卻又在其愛情之中融入更多的深意和情感,讓人們沉浸在浪漫主義世界之中時不斷的突遇各種沖突和矛盾,最終形成波瀾起伏、催人淚下的藝術表演。
盡管我們給《巫山神女》定義為悲劇色彩的歌劇,但是這部歌曲仍然以其浪漫愛情主義的表達方式而著名。由于編劇在最初創造過程中將中西方歌劇元素都應用在其中,使得《巫山神女》改變了傳統歌劇的創作表達方式,特別是在編制神女九妹與水旺的愛情故事之中,良好的借鑒了歐洲浪漫主義色彩元素,將原本樸素的愛情故事渲染成為充滿神奇、充滿矛盾的故事情節。站在角色的立場上,發揮了角色個性與情感傾向,同時在音樂設計上也形成了跟隨人物情感變化的音樂詠嘆調,使得歌劇在表演之中越發有血有肉,促成各種情感。
當然,浪漫主義的藝術創作傾向往往又經常與悲劇性的故事聯系起來,從浪漫主義誕生源頭來看,歐洲各大經典音樂劇、歌劇,如《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悲劇色彩正是其藝術創作與表現中美的升華,其愛情高潔,其對希望的渴望在破碎中為人們心靈所震撼,這種浪漫主義表達傾向以其特殊的藝術魅力,引發了人們的深思和喜愛。
1.音樂創作中的音樂元素
《巫山神女》在音樂創作上極大的開拓了視野,將多種音樂元素融合進這個只有四幕的歌劇表演之中。整部歌劇的音樂主體是四川號子,而其他輔助音樂卻多至十幾種,例如川劇、清音等,這些音樂元素或許不能稱之為聲樂、歌劇,但是在傳統歌劇之中更多的背景音樂創作都是建立在這些戲曲藝術說唱基礎之上的。作曲家們針對《巫山神女》具體情節設計了個性化的歌劇音樂,使得音樂與表演合二為一,既增強了歌劇觀賞性,又提升了歌劇音樂魅力水準。如水旺與眾船工合唱《我來了!》,主要選用了四川號子作為音樂構成元素,號子聲音響而脆,與水旺強健的體魄互相輝映,將這個熱情、爽朗的漢子形象推向舞臺中央,對表演起到了烘托作用。并且在這些音樂之中作曲家們大膽的汲取西洋歌劇元素,在歌劇創作中充分將中、西音樂結合,使得全局音樂風格新穎,既有濃郁的地方藝術色彩,又帶著強烈的現代化音樂氣息。
2.多元化的聲樂表現手法
整部歌劇的聲樂安排手法十分豐富,從角色聲樂搭配來看,《巫山神女》中的角色具備多樣的聲樂段,包括女高音、花腔女高音、次女高音、男高音、男中音,這些聲樂共同編制了龐大的歌劇音樂網,使得歌劇詠唱形式多樣,極具歌劇的藝術魅力。不同的聲樂段相互交織,推動了音樂表演的節奏,使得多元化的音樂構造在復雜的戲劇中完美體現。每種角色的聲樂表現似乎都是根據角色性格、情緒、風格來量身定做,使得這部神話色彩的歌劇氣氛高漲,取得良好的藝術表達效果。
除單獨重要角色的聲樂表現外,合唱也是歌劇表演中的重點部分,《巫山神女》之中合唱的角色來自重多船工、鬼魂、寡婦等,他們通過磅礴、厚重的大合唱表達人物情感,樹立起了渺小而又堅強的人物形象,充分表達出對生活的不屈不撓和向往之情,對主要人物的塑造起到補充和升華的作用。例如,在第三幕中,眾多沉入江心的船工鬼魂出現了,他們在鬼域之中備受磨難,這些船工鬼魂無法離開鬼域,只能在這里忍受無窮無盡的折磨和黑暗,他們唱到“奈何橋呀奈何橋,一步一晃的過咯,尖刀山呀尖刀山,一步一哭的挪喲”,幾十個壯漢掙脫不掉枷鎖,只能走在搖搖欲墜的奈何橋,踏過鋒利的尖刀山,低沉的合唱唱出鬼魂的哀傷,也唱出了遭遇觸礁后沉入江心船工的絕望。
九妹是《巫山神女》中的女主人公,編劇在重新再創作的過程中賦予了九妹天真、美好的品格。雖然九妹在峽江中度過許久時間,她卻一直保持著樂觀、開朗、純真的本性,她是一個向往人間愛情的女孩,她希望自己擁有著世間最寶貴的愛情。而在最恰當的時刻,水旺劃船而來,也許是水旺那正直、樸素的姿態,也許是水旺那淳樸、平實的歌喉,給九妹心中注入陽光,兩人漸漸互相吸引,一直到互訴衷腸。九妹在愛情的過程中體貼、關懷著水旺,她對二人的愛情是非常認真且執著的。但是,當現實中出現偏差,當“朝我來”毀壞水旺身邊的親人朋友的生活與生命后,九妹陷入了矛盾,此時她不斷面對著選擇和矛盾:是二人的相思相守,是解救數千沉溺江心的鬼魂,是打破峽江沉船源頭“朝我來”的“詛咒”,還是聽由“朝我來”大姐說的,不要去管這些事。這些矛盾使得九妹抒發一段段催人淚下的詠嘆調,在這個時期九妹是矛盾的,她夾雜在與水旺的愛情甜蜜與對眾人的愧疚之中。所以在唱到《我到底該怎么做?》時,九妹充滿彷徨,她唱到“毀礁的秘密說還是不說,無窮的惆悵惶惑,我到底該怎么做?”短短一首詠嘆調引出九妹的疑問,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刻畫出九妹極度復雜的心緒,使角色形象更加飽滿豐富。
盡管“九妹”性格善良、純真美好,但是她依然是“朝我來”姐妹中的一員,結合傳統神話形象來看,神女多為高貴,充滿神性的,對待世人百姓總是寬容之中帶有冷漠,就像大姐那樣。而九妹能夠成為《巫山神女》之中的女主人公,則是因為其形象有著最為重要的音樂審美價值——崇高感,九妹崇尚愛情,為愛放棄自己的生命,將拯救他人作為了愛情實現的一份責任。《我到底該怎么做?》中九妹唱到“我仿佛通了人性,懂得了美丑善惡,我真的有了感覺,懂得了愛恨折磨。”最后她毅然說出毀礁的秘密,拯救了數代沉于江心的鬼魂,讓我們體會到了九妹無私偉大的崇高感。
《巫山神女》無疑是成功的,對比以往歌劇版本,新版歌劇對故事情節、音樂創作更加費心,極大的提升了角色人物的藝術魅力,并展現出歌劇藝術的風采。這對重慶地區乃至我國歌劇創作和表演具有深刻的意義,未來應不斷探索歌劇藝術創作特點和方法,以此來提高我國歌劇創作的藝術水平。■
[1]張禮仁,陳亭.歌劇《巫山神女》的音樂創作研究[J].文藝爭鳴,2010,24∶126-127.
[2]李盈盈,中西合璧的典范——淺議原創浪漫主義歌劇《巫山神女》[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10∶265-266.
[3]李倫基.歌劇《巫山神女》導演追求[J].中國戲劇,2008,12∶33-35.
2016年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重慶歌劇創作的歷史審視與美學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16SKGH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