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議方
(江南大學人文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2)
淺談三人舞《5200米高度記憶》的編創手法
張議方
(江南大學人文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2)
三人舞《5200米高度記憶》為敘事性舞蹈,表現在西藏安多縣境內青藏鐵路最高點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口,該舞蹈還原了修筑青藏鐵路的艱辛以及鐵路工人與藏民們同甘共苦的濃厚感情。筆者認為通過舞蹈形式呈現更能讓人身臨其境,讓人去回看歷史,記住歷史。本文主要從動作、道具、結構、音樂四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動作;道具;結構;音樂
三人舞《5200米高度記憶》還原了修筑青藏鐵路的艱辛以及鐵路工人與當地藏民們同甘共苦的濃厚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傳統美德。在西藏地區海拔高、空氣稀薄、高寒的地方作業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修筑海拔5200米青藏鐵路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穿越多年凍土里程最長的高原鐵路,這是世界性的記錄。凍土給整個工程帶來讓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嚴重影響鐵路工程各種建筑物的穩定性,同時影響了運營安全。唐古拉山是藏民族心目中最敬仰圣潔的神山,鐵路工人們用自己的生命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修筑著這條“通天大道”。
該舞蹈在第一段中主要動作以變換不同的“拉力”為主,動作強而有力以此來體現修筑的艱難。在三人舞蹈配合中加入了“攙扶”、“依靠”、“阻擋”等動作,來表現藏民與鐵路工人們同甘共苦的情懷。在動作的設計上編導巧妙通過高空托舉后快速落地的動作來表現地勢的險峻,使舞蹈更加震撼人心。第二段慢板,扮演藏民的舞者捧著手套突然靜止,畫面一下從上一段激烈中定格,另外兩位修筑工人倒在地上,這一刻同時也代表著一個特殊的符號,為紀念那些犧牲的鐵路工人們。接著三個舞者相互攙扶起來,從一聲無比悲痛的撕喊中,讓觀眾感受到藏民們與鐵路工人濃厚的感情。第三段中三人一起撕喊,這一聲喊的如此堅定通過“撐”、“爬”、身體不斷上下起伏的動作來表現他們在遇到困難后堅定不移的信念,終于,露出了堅強的笑容。該舞蹈沒有調度,主要通過肢體語言來進行表達,使用大量的雙人、三人托舉給觀眾帶來強烈的沖擊感。
舞蹈道具在舞蹈編創中,它不僅僅作為其本身符號的功能存在,它也是藝術作品中重要的語匯表達,在很大程度上能使舞蹈作品的表意更為準確。此外,還可以讓我們的表達得到更廣闊的視野,并使我們所運用的所有手段(包活道具的運用)得到更好的發揮與延伸。該舞蹈在道具選擇上選擇了實物:石碑,強調了地點,讓觀眾一眼可知曉舞蹈表達的地點并融入其中;鐵路及修筑鐵路的工具,直接還原了當時的場景,再根據道具的可塑性進行發展,豐富展現出修筑鐵路艱難,使觀眾能夠深刻感受到在海拔5200米高度修筑鐵路是如此艱難的一項任務;手套,像是留下的“信物”它是一種理想也是一種信念,它象征著藏民們對鐵路工人濃厚的情感以及希望。該作品中道具雖然沒有太多巧妙的寓意,但是與肢體動作進行結合、變化,不僅突顯了“艱難”二字,也簡切了當的點明舞蹈真正所要傳達的含義。
該作品通過敘事的手法還原了修筑青藏鐵路的艱辛以及鐵路工人與當地人民同甘共苦的濃厚感情。作品層次簡單清晰,兩人為鐵路工人,一人為普通的藏民,三人之間的關系表達清楚,在情緒變化上逐漸推進,拉近與觀眾的距離使其產生共鳴。整個作品分為A——B——A結構,首尾呼應給人一種回放歷史的感覺。第一段開始,舞臺的右前方,一位藏民演員同時代表著眾多藏民,在唐古拉山的石碑前眺望著遠方,與舞臺中央的鐵路工人形成空間上的對比,表達了藏民對鐵路工人們的敬仰之情。接著通過三人舞段、“拉力”、“抗力”、“托舉”、“攙扶”等動作來表現藏民與鐵路工人們共同克服困難的團結精神并通過技術技巧來表現修筑鐵路的艱難。第二段,鐵路工人因修筑的艱難而倒下,這時音樂變緩,藏民捧起鐵路工人的手套拼命撕喊著。這一聲,讓之前的苦和累全都化成了雪,慢慢在地面堆積,整個山峰都安靜了下來。第三段,表現出他們意志的堅強繼續進行艱難的工程。整個舞蹈結構雖然簡單,但感情路線起伏明顯,通過三段不同的情感變化震撼觀眾的內心。
舞蹈的開頭以開頭營造出一種安靜祥和的氛圍,突然強烈的音樂開始,襯托表現修筑艱辛的肢體語言,讓人不光從聽覺上感到震撼結合視覺效果,更讓人身臨其境。隨著音樂慢慢推進配合著高難度的托舉,從視覺到聽覺上都給觀眾帶來無限的沖擊感。音樂慢慢漸弱到舞蹈第二段的慢板,這時的背景音樂配合著人物的定格,整個畫面安靜下來讓觀眾產生聯想。接著背景音樂中的一聲撕喊音樂又開始慢慢推進,從剛才的凄涼、低落變得壯烈起來,整個第三段通過背景音樂的烘托更加有力,同時也突顯著希望再次燃燒!舞蹈的結尾又回到了最開始,但在藏族女聲民歌中摻雜著火車的鳴笛聲,藏民及鐵路工人的希望終于有了寄托,一切都將成為歷史以此結束。
筆者認為該舞蹈形式簡單清晰,情感鮮明,通過一、三段與第二段進行動靜的強烈對比,更能讓觀眾產生共鳴,體會作品的意義。肢體與音樂的結合、選擇給觀眾從視覺到聽覺上帶來強烈的沖擊,也隨著音樂波蕩起伏。首尾呼應的手法也運用的恰當好處,直接點名主題。整個舞蹈讓人深刻體會到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紀念那些用生命奔波在前線的人們,通過舞蹈的形式更具魄力的讓我們銘記偉大的歷史!■
[1]褚道亮.舞蹈道具在舞蹈創作中的作用[D].中央民族大學,2013.
[2]李永強,劉鋼,錢國華,李建軍.多年凍土區不良凍土地質現象及其對鐵路工程的危害[A].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委員會.2002年中國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質問題論壇論文集[C].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委員會,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