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綺
(河北大學藝術(shù)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體會北京吆喝 感受市井風情
——兒童歌曲《北京吆喝》賞析
王 綺
(河北大學藝術(shù)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走街串巷的吆喝聲是北京聲音的特點,老北京人吃的、喝的、玩的、用的都在游商小販的叫賣吆喝聲表現(xiàn)出來,突出了北方語言體系的特點,獨樹一幟地創(chuàng)造出老北京獨有的方言。北京吆喝集唱、念、表演于一身,并帶有典型的京腔、京韻、京風、京味兒,逐漸成為了一種才藝絕活并得以傳承。《北京吆喝》是一首帶有老北京文化特征為主題的兒童音樂歌曲,歌曲分為兩大脈絡,第一是對古老的吆喝聲做出了介紹和回憶,第二是對新北京的絢麗發(fā)達做出了贊美,引發(fā)出受眾的回憶和共鳴。本文通過對歌曲《北京吆喝》作品分析,歌頌了新老北京的變遷,體現(xiàn)出了“老北京”濃郁的韻味,同時也弘揚了中國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
《北京吆喝》;叫賣聲;單二部曲式
老北京叫賣聲俗稱“吆喝”,是舊時京城小商小販為招攬生意的需要而自發(fā)創(chuàng)造的一種口頭廣告形式。這種叫賣聲被賦予了鮮明的韻律和曲調(diào),成為了一種獨特的音樂形式,也是老北京人生活的真實寫照。北京吆喝有著明顯的自身特點,即功利性、音樂性和時間性。無論從語言、內(nèi)容、韻律還是民俗風情上都具有強烈的京味特征。兒童歌曲《北京吆喝》,以老北京吆喝為素材,藝術(shù)地反映了古都北京的今昔。通過對老北京傳統(tǒng)的吆喝聲和京韻大鼓這一傳統(tǒng)曲藝元素巧妙地結(jié)合,讓受眾感受市井風情,引發(fā)出受眾者無盡遐想,感受老北京的獨特魅力和對新北京的贊美。
《北京吆喝》是一首京味濃郁的歌曲,由蔡海波作曲,李幼容作詞。全曲展現(xiàn)了一幅古老北京人市井生活的畫卷,渲染出北京人繁華生活的氛圍,同時呈現(xiàn)出北京吆喝的傳統(tǒng)文化。音樂一開始便引入了極其具有古都北京傳統(tǒng)民俗風味的吆喝聲——“磨剪子來鏘菜刀喂”,這一聲吆喝聲語調(diào)強弱、快慢拿捏的恰到好處。聲音婉轉(zhuǎn)而帶有穿透力,節(jié)奏感鮮明,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將聽眾迅速帶入了“老北京”走街串巷的情景當中,感受最真實的北京人生活。
《北京吆喝》由帶前奏、間奏、尾聲、尾奏的帶再現(xiàn)單二部曲式構(gòu)成,其主體為四四拍與四二拍的交換拍子,C宮六聲(加清角)調(diào)式,由首尾呼應的四個樂句的樂段構(gòu)成。作品采用了一段旋律多段歌詞的分節(jié)歌寫作形式,全曲曲長共5分鐘,通過帶有京韻大鼓等曲藝元素的相互融合,突出體現(xiàn)了“老北京”豪放、大氣的地域特色。
音樂以北京胡同里的一聲叫賣吆喝聲引入,隨后的“天下的鄉(xiāng)音哪里最動聽?我最愛聽老北京吆喝聲”由伴唱演唱,道出了《北京吆喝》的主題思想,把受眾帶入了老北京胡同巷子回憶當中。伴隨著板鼓的響起,自然地引入人聲伴唱,運用了典型的京韻大鼓為素材。速度的變化讓人們流露出喜悅之情,隨后伴唱的演唱節(jié)奏歡快,旋律悠長,聲音清脆婉轉(zhuǎn),富有傳承意蘊。歌詞中“一聲聲飄進了孩子的夢”從而為這首歌貼上了兒童歌曲的標簽。伴唱結(jié)束之后,音樂速度加快到每分鐘110拍,加入了琵琶、板鼓等樂器的彈奏。采用了比興的手法,讓曲藝元素更加凸顯出來,烘托出了歡快活潑的氛圍,把聽眾帶進了“老北京”胡同里熱熱鬧鬧的場景。
A樂段共22小節(jié),由“起、承、轉(zhuǎn)、合”四個樂句構(gòu)成的不規(guī)整樂段,是一個背景的描寫。每樂句均由空半拍的形式開始,形成了該曲的特色。獨唱開始演唱,聲音清脆嘹亮,咬字吐字清晰,有著濃郁的北京人的地方特色,同時也為了強調(diào)老北京話的字正腔圓。a樂句由屬音進入,隨后采用六度下行大跳的倚音落至角音。該樂句的結(jié)尾開放于屬和弦。b樂句將突出體現(xiàn)北京特色的倚音技法擴大運用。在樂句的第三小節(jié)采用了六度下行大跳,使“京味兒吆喝”更加形象,樂句收攏于主和弦。樂句加入了人聲伴唱,使得音樂的織體更加豐富起來。c樂句為d樂句作了鋪墊,d樂句由跨度較大的跳進開始,相比于前三個樂句而言,d樂句的規(guī)模明顯加大,不僅是音樂的延長,更加是情緒的無限延伸。一聲“吆喝”更加突出了音樂的主題,吆喝聲韻味悠長,表現(xiàn)“北京”的市井風情。隨之獨唱“啊”和伴唱的交替演唱,把情境渲染的淋漓盡致。進入了短暫的間奏音樂連接轉(zhuǎn)換,緊跟著下一樂段的開始。
B樂段共26小節(jié),由五個樂句構(gòu)成的不規(guī)整樂段。速度加快為每分鐘110拍。a樂句由羽音進入后下行四度跳進,隨之立即回到羽音,把“酸甜苦辣”的音調(diào)和情感都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透露出老北京的濃郁風情。b樂句第一小節(jié)倚音的運用完整地貼合了“高亢低回”的情緒,隨后由主音下行六度跳進的方式“訴說”,引入了高潮。c樂句為全曲的最高潮,由羽音上行六度跳進至角音開始,上行三度極進至屬音,將音樂情緒推至頂峰,最終開放于屬和弦,為d樂句的開始做了鋪墊。歌詞中“北京吆喝讓我品味悠久的民俗民聲”,突出了全曲的主題,使受眾回味著北京的吆喝聲,體會北京的傳統(tǒng)文化。d樂句的“北京吆喝”是c樂句“同頭異尾”的變化重復,音樂富有律動感,強化了音樂的高潮部分。歌詞“古都北京”和“霓虹北京”作為了全曲的表達,對老北京的懷念和對新北京的贊美之情。最后長達13小節(jié)的d樂句將音樂情緒推入了新的臺階,在情感上得到了再一次的升華。
綜上所述:老北京的吆喝是展現(xiàn)老北京市井生活風俗的一種口頭的民俗文化,這首兒童音樂歌曲不僅僅贊美了北京的吆喝,更多的是借助吆喝聲來襯托出老一輩人對北京傳統(tǒng)吆喝的追尋。是對老北京民俗風情的懷念,展現(xiàn)出新老北京的變遷,在燈火霓虹中不禁懷念古樸的民俗民聲。通過與京韻大鼓這一傳統(tǒng)曲藝元素巧妙融合,喚起了受眾腦海中童年生活的回憶,塑造出古都北京的市井風情。一聲聲的“吆喝”更是融入了北京的古老文化,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使得老北京傳統(tǒng)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也是對新北京生活變遷的贊美和未來生活的展望。
[1]蔡海波.兒童歌曲創(chuàng)作的理論與實踐[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15.
J616
A
王綺(1993—)女,漢族,河北邯鄲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現(xiàn)就讀于河北大學藝術(shù)學院,音樂與舞蹈學專業(yè),研究方向:傳媒音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