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羽亭
志賀菌檢驗技術的新進展
姜羽亭
志賀菌在我國臨床上非常常見,患者出現志賀菌感染后的主要臨床癥狀為消化系統疾病,并且以細菌性痢疾為主,對人體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脅,在發病原因中,患者由于飲用水、食物產生的感染在所有患者中居首位,患者發病后需要通過實驗室檢查觀察病菌類型以及感染情況,可見志賀菌的實驗室檢驗,在臨床上的應用十分關鍵,志賀菌的檢驗技術經過臨床不斷的研究和發展,已經取得了飛速的進步,能夠在臨床上采用多種檢驗技術進行判斷,現就目前志賀菌的檢驗技術進行研究。
志賀菌;檢驗技術;優勢分析;進展
志賀菌即痢疾桿菌,在人群中具有極高的傳染性,對人體的消化系統產生損傷,志賀菌感染后,患者會出現發熱、腹痛、腹瀉等癥狀,俗稱“痢疾”,痢疾發病主要有志賀菌進入人體腸道后,侵入腸道的上皮細胞,造成患者健康受到影響[1]。臨床研究證實,全球由于痢疾死亡的患者為1.1萬人左右,且多數為兒童患者,尤其在發展中國家中,醫療條件、飲食衛生性均存在差異,造成痢疾頻發,我國屬于發展中國家的一員,對痢疾預防與治療十分重視,預防呈現出一定的效果,但在臨床診斷與治療過程中,對志賀菌的檢驗技術依舊與發達國家存在差異,本文就目前志賀菌的檢驗技術進行分析,總結志賀菌臨床檢驗技術特點。
志賀菌屬于革蘭陰性桿菌,具有短小、無芽胞、莢膜、鞭毛的特點,志賀菌具有多菌毛的特征,在人體中對于生存的營養要求較低,在人體的腸道中十分適合生存,志賀菌能夠分解葡萄糖,并產生酸,在人體中的破壞性較大,臨床采用抗原檢驗和分析后發現,志賀菌具有4個血清群,分別包括痢疾志賀菌、福氏志賀菌、鮑氏志賀菌以及宋內志賀菌[2]。隨著臨床對志賀菌的了解逐步加深,臨床上由于志賀菌感染產生的疾病確診和治療效果也隨之得到改善,在我國臨床研究中證明,至2003年,我國的細菌性痢疾發病率降至3.9%,我國人民的細菌性痢疾發病率明顯降低,雖然取得了較高的臨床效果,但較發達國家的發病率仍舊有一定的差距[3],志賀菌屬于通過食物、飲用水等傳播的病菌,在日常生活中的發病率較低,可以通過公共衛生進行控制,但在出現大量公共衛生安全事件時的影響較大,因此臨床對志賀菌的檢驗和診斷十分重視。
2.1 生化鑒定檢驗方法
常規生化鑒定檢驗方法的主要操作技術,是利用生化培養方式進行檢驗,包括增殖培養、分離純化、生化試驗以及血清試驗。在檢驗過程中需對上述步驟進行依次完成,檢驗的步驟多、操作次數多,工作時間長,在臨床檢驗當中的應用價值較低,且隨著我國其他迅速、準確的檢驗鑒定方法逐步開發和應用,常規生化鑒定檢驗的應用率逐漸降低,但生化鑒定檢驗方法的優勢在于,該方法的檢驗結果更加直觀,準確性強,假陽性、假陰性率低,能夠對其他檢驗結果進行判斷,屬于基本的檢驗鑒定方法。我國國家標準方法當中規定,常規生化鑒定方法檢測志賀菌的時間在4~5 d。其中王迎慶[4]等采用4種檢驗培養基進行志賀菌的檢驗,發現SS培養基對于志賀菌的檢驗準確率最高,作為檢驗培養基效果明顯。
2.2 聚合酶鏈反應檢驗
該方法的優勢在于,能夠對血清中的志賀菌進行準確、快速的檢驗,在臨床應用時,主要應用在公共衛生事件的判斷和檢驗當中,采用熒光PCR和酶聯免疫PCR均能得到準確的檢驗結果[5]。志賀菌的病毒變化特點決定了患者的體內存在大量的志賀毒素,并造成患者出現嚴重的臨床癥狀,但如果患者的血清中膽紅素、膽酸鹽指標較高,則對檢驗結果產生影響,在檢驗前需要通過對標本進行處理,才能得到準確的檢驗結果,處理方法包括低速離心、高速離心或不同孔徑過濾,通過上述方法進行處理,能夠迅速取得合格標本[6],并投入志賀菌的檢驗當中,在臨床應用當中的速度較快,操作方便,王琳琳[7]等利用PCR檢驗進行志賀菌和大腸埃希菌的檢驗,兩種病菌檢驗結果均十分準確,尤其在福氏志賀菌的基因分型和鑒定中效果十分明顯。
2.3 酶聯免疫檢驗技術
酶聯免疫技術屬于免疫學檢驗手段,其應用原理是采用抗原、抗體的特異性反應對志賀菌培養后產生的酶對底物進行催化結合處理,該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的特點,在臨床應用中的特異性較強,并且屬于自動化檢測方法的一種,酶聯免疫技術的特異性雖然較高,但在準確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劣勢,尤其出現較高的假陽性率,因此在檢驗過程中主要對志賀菌的特異性進行檢測,在臨床疾病的確診過程中,仍需要其他檢驗方法進行輔助檢驗。秦巧玲等采用間接酶聯免疫技術進行志賀菌的檢驗發現,志賀菌的檢出限最高能夠達到106 CFU/ml,在臨床上的應用效果極高[8]。
2.4 蛋白質印跡法
蛋白印跡法在臨床上的應用時間較長,于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即進行臨床應用,該方法的優勢在于,能夠通過檢測蛋白質的特異性進行志賀菌的檢出,檢驗過程中對檢驗樣本中的微量抗原檢出率高,且對于出現多克隆抗體的樣本中進行單克隆抗體的檢測效果顯著。在檢驗過程中,通過對固相膜上的免疫印記進行觀察,能夠在糞便中有效捕捉到大腸埃希菌和志賀菌,準確率高、敏感度高、特異性高,是目前臨床上應用價值最高的檢驗手段之一,且操作方法簡單,結果保存時間長。張敬平[9]等利用該方法進行志賀菌檢驗后發現,其檢驗準確性與PCR檢驗的準確性相似,陳軾等采用蛋白印跡法與生化鑒定檢驗方法分別進行檢驗,兩種檢驗方法的檢驗結果無明顯差異,能夠觀察到蛋白印跡法的檢驗能力較高。
綜上所述,志賀菌對我國人民的健康影響巨大,在臨床上的檢驗方法也相對較多,除常規生化鑒定檢驗方法外,蛋白檢驗、基因檢驗、免疫學檢驗方法的發展也十分迅速,并逐步替代或輔助生化鑒定檢驗方法對志賀菌進行檢驗,在臨床上應用上述檢驗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志賀菌的檢驗效果,提高檢驗速度。
[1]李勁鋒. 志賀菌檢驗技術的研究進展[J]. 職業與健康,2014,30 (13):1874-1877.
[2]劉紅旗. 宋內志賀菌污染學校水源引起菌痢暴發的病原學檢測分析[J]. 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7,17(4):682-683.
[3]盛躍穎,陳洪友,張曦,等. 免疫磁珠捕獲法檢測志賀菌的模擬研究[J]. 檢驗醫學,2012,27(3):167-170.
[4]王迎慶,蔣力,蘇德茂. 四種培養基對志賀氏菌屬檢出效果的實驗比較[J]. 中國衛生檢驗雜志,1993,3(4):236-237.
[5]賀電,張曉曦,單志蘭,等. PCR檢測技術在志賀菌引起的腹瀉疫情中的應用[J]. 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7,17(5):858-860.
[6]倪惠君,王虹玲,費軍良. 一起由宋內志賀菌引起感染性腹瀉疫情的病原學分析[J]. 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2013,40(5):328-330.
[7]王琳琳,王穎芳,段廣才,等. 志賀菌CRISPR的檢測及其與耐藥的關系[J]. 微生物學報,2015,55(4):476-483.
[8]吳學兵,唐建云,楊建華,等. 志賀菌致感染性腹瀉菌型監測結果[J]. 實用預防醫學,2009,16(3):930-931.
[9]張敬平,吳家林,肖勇,等. 沙門菌、志賀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多重PCR快速檢測技術的建立與應用[J]. 檢驗醫學,2008,23 (6):642-645.
醫學論文中統計分析方法的選擇
對于定量資料,應根據所采用的設計類型、資料所具備的條件和分析目的,選用合適的統計分析方法,不應盲目套用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對于定性資料,應根據所采用的設計類型、定性變量的性質和頻數所具備的條件以及分析目的,選用合適的統計分析方法,不應盲目套用χ2檢驗。對于回歸分析,應結合專業知識和散布圖,選用合適的回歸類型,不應盲目套用簡單直線回歸分析,對具有重復實驗數據的回歸分析資料,不應簡單化處理;對于多因素、多指標資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礎上,盡可能運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以便對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標之間的內在聯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釋和評價。
New Progress of Inspection Techniques for Shigella
JIANG Yuting Clinical Laboratory Department, Heilongjiang Mul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Mulan Heilongjiang 151900, China
Shigella is very common in our clinical patients, the main clinical symptoms of shigella infection of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 and bacterial dysentery, caused a great threat to human health, in the cause of disease, patients with food to produce drinking water, infection rate was the highest in all patients through laboratory tests, observation of pathogen type and infection to patients after the onset of visible laboratory of shigella, clinical application is crucial, shigella examination technology throug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time, has made rapid progress, can use a variety of inspection techniques in clinical judgment, this paper the shigella test technology progress.
shigella; test technology; advantage analysis; progress
R446
A
1674-9308(2017)01-0064-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7.01.037
黑龍江省木蘭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科,黑龍江 木蘭15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