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樂天 李春燕
(1.貴州凱里學院音樂學院,貴州 凱里 556011;2.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工業學校,貴州 黔東南 556011)
聲樂教學中如何運用“音樂形象”來解決所遇到技能技巧問題
李樂天1李春燕2
(1.貴州凱里學院音樂學院,貴州 凱里 556011;2.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工業學校,貴州 黔東南 556011)
雖然在音樂美學領域里關于音樂形象的討論從來沒有停止過,但音樂形象確實能解決聲樂學習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問題,本文只從聲樂學習中的歌唱技能技巧訓練重所遇到的“打開”和“共鳴”這兩個問題為研究對象,闡述如何利用音樂形象來解決這些問題。
音樂形象;打開;頭腔共鳴;胸腔共鳴
音樂形象一詞,主要流行于前蘇聯音樂界及其受其影響的較大的東歐一些國家。在西方,音樂的造型性則更多的是被那在音樂的表現特征這一美學問題上來討論的?!靶蜗蟆边@個詞,在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中都是合成詞、多義詞?!靶巍本褪且姡强匆姷囊馑肌!跋蟆本褪悄7?、模擬客觀事物使之相像的意思。"形象"一詞,其含義就是有形有像的意思。既指客觀事物的外部形式、葉芝對這種形式的模仿和摹擬。前者是可觀的、自然的形象,后者是主觀的、意識中的形象。
有些人認為音樂是聲音的藝術,而聲音是眼睛看不見手摸不著的事物??床灰娒恢臇|西,怎么能說是有形象的呢? 聲音雖然是肉眼看不見,手摸不著的事物,但確實能聽得真,感覺得實在的東西,這是客觀的。眼見和耳聞,都是感覺器官直接感覺到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即感覺,以及客觀事物的多種屬性所構成的統一整體即知覺。
客觀事物發出的聲音都是具體的、獨特的、客觀的。當人聽到曾經感知過的聲音,不僅能知道他是何種事物發出的聲音,而且會在頭腦中呈現出這個事物的形象來。如在黑夜里,當我們聽到熟悉的腳步聲,就能判斷出這是誰來了,他的音容笑貌也會出現在"眼"前。從不同的聲音,人們能夠辨別出不同的事物,如《紅樓夢》里林黛玉第一次見王熙鳳時就是未見其人先問其聲,并以此來刻畫王熙鳳的任務特點。所以,"形象"不僅指能看得見的事物的相貌,形狀和樣子等視覺對象。也包括能聽得真的聲音、言語等聽覺對象。所以把形象的含義僅僅看作是視覺對象是不正確的。一切客觀事物,只要能被人所感覺,就都有形象。
我們開始學習聲樂,老師總要我們“打開”,可以說打開是聲樂學習的第一步,但是什么是“打開”,怎么樣才叫“打開”?往往讓我們摸不著頭腦。我們聲樂傳統教學中往往是借助“打哈欠”來啟發學生,讓學生尋找“打開”的感覺。事實上作為初學者讓他們軟腭上抬、喉頭下移就可以說是“打開”,當然隨著聲樂學習的更進一步,“打開”也就有更進一步的要求,但是作為初學者來說要做到軟腭上抬、喉頭下移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特別是條件一般或者偏下的學生。這個時候,教師通過示范,給學生切實感受“打開”的聲音形象,再通過這種形象的聲音刺激學生,讓學生做出相應的反應。同時我們還要跟學生講解,打開喉嚨發出的聲音有一種形象,我們感覺這種聲音的形象就像是一根柱子、一根管道、一個通道,只要學生有這種感覺,那么打開的狀態就已經初步形成,并且為我們聲樂教學的更深層次埋下了伏筆,之后我們教聲樂學習中的“通道”也會更容易和簡單。
在我們聲樂教學中,我們很清楚聲音的豐滿圓潤取決于共鳴。人聲的共鳴主要有頭腔共鳴、喉咽腔共鳴和胸腔共鳴。
大多數初學者往往很難找到頭腔共鳴,就會出現高音上不去,或者直接沒聲音,或者唱高音時出現“喊”、“卡”、“憋”等現象,這個時候教師通過示范,用帶有很強烈的頭腔聲音給予學生足夠的刺激,讓學生充分感受頭腔聲音的形象,并讓學生做相應的發聲練習,同時我們必須跟他們講解,這種頭腔聲音的形象有“明亮”、“通透”、“結實”、“金屬聲”等特點,頭腔共鳴的聲音管道沒有喉咽腔共鳴和胸腔共鳴的管道那么大。雖然學生不能馬上發出我們教學中所需的聲音,但通過正確和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是可以掌握頭腔共鳴的正確使用。
在聲樂學習過程中,大多數人只關注能不能唱高音,很少人去關注能不能唱好中低聲,他們對胸腔共鳴非常忽視,最后導致中低聲出現“白”、“垮”、“干”以及低音下不來等現象。這個時候更需要我們教師及時的引導和教育,告訴學生什么樣的聲音才是中低聲區正確的聲音,除了我們教師示范外,我們還可以借助現代一切技術提供正確的聲源來引導和刺激學生,告訴學生胸腔共鳴就像一棟大樓的地基,只有胸腔共鳴的這個地基打牢才有頭腔共鳴的一棟棟高樓。同時跟學生講解這種胸腔共鳴的地基聲音的聲音形象是“低沉”、“渾厚”、“結實”等聲音形象。這樣學生通過對“共鳴”有了正確的認識,并最終在歌唱中能掌握和靈活運用。
總之,聲樂教學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作為教師必須運用各種方法來啟迪、引導、刺激學生,讓學生能盡快、盡好地掌握各種技能技巧,而本人教學過程中通過音樂形象來引導和解決教學中的困難確實獲得很好的效果。
[1]鄒本初.歌唱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2]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3]徐行效.聲樂心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J616
A
2014年度凱里學院重點學科“音樂與舞蹈學”(項目編號:KZD2014010)項目資助。
李樂天(1977—),男,湖南嘉禾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聲樂教學和民族音樂;李春燕(1979—),女,湖南資興人,本科,主要研究少數民族地區鋼琴與聲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