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義紅
(泰州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
中美鋼琴教育模式對比探析
賈義紅
(泰州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
鋼琴藝術自西方傳入中國以來,在多年的快速發展儼然已經成為鋼琴大國。美國作為世界上鋼琴教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與中國當前的鋼琴教育模式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本文著重從中美鋼琴教育目標、理念、課程、教學方法及評價等方面進行對比,并提出幾點改進建議。
鋼琴教育;中美對比;差異;啟示
鋼琴藝術發展將近三百余年,而不同時期的鋼琴作品在技法、體裁等方面也推進了鋼琴教育的豐富性。美國是鋼琴教育大國,各類鋼琴比賽更是堪稱世界之最。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鋼琴教育事業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八千萬的琴童數量也當屬世界之最。然而,從中美兩國在鋼琴教育實踐中的對比發現,兩者還存在較大差異性。
(一)教學理念上的差異性
從鋼琴教育理念來看,我國的鋼琴教學普遍具有固定模式,如“傳授-接受、示范-模仿”。由此而來的教學模式單一性、封閉性,使得學生無法從中獲得創新。同時,在教學過程上,教師多強調“規范”、“標準”,特別是在演奏技法上,需要讓學生認真接受并模仿完成。相比而言,在美國的鋼琴教學,其最顯著的特點是講究個性和獨特性,鼓勵學生從自我體驗中來創新,尤其是在張揚個性表現上,其開放性教學理念,對每個學生都給予格外的關注和尊重。
(二)教學目標上的差異性
任何課程的教學都有一定的目標,我國鋼琴教育的教學目標就是“考級”,或者學院派所倡導的“鋼琴家”式的教學目標,很多孩子從小接受鋼琴教育,其功利性思想嚴重,并將鋼琴比賽作為衡量學生鋼琴演奏技巧水平的主要標準。在這種模式下,家長、教師一味追求考級,絲毫不關注學生的興趣,尤其是在考級難度、速度上,拔苗助長式的教學,使得學生難以從鋼琴學習中獲得應有的思想情感與體驗。有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琴童數量中能夠堅持8年或10年以上的約占50%。而美國的鋼琴教育目標是對人的素質的提升,將音樂與生活相聯系,鋼琴教育是一種“有趣的游戲”。可見,美國鋼琴教學的包容性是其教育的基礎。
(三)課程設置上的差異性
鋼琴教學同樣需要設置相應的課程內容。在我國,主要教材有《鋼琴基礎教程》、《全國鋼琴演奏考級作品》等統一性教材;在曲目設置上有莫扎特、貝多芬等作品,也有李斯特、肖邦等代表性作品。從作品種類來看,對于柴可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以及歐美現當代作曲家的作品則少之又少,學生每天都遵循教師指定的曲目在琴房里練習,而上臺演奏的機會非常少。相反,在美國鋼琴教學中,開放性是伴隨始終的。沒有統一的教材、沒有統一的課程,也沒有統一的考核標準。鋼琴課程多由教師研發,并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來制定各具特色的教學內容。同時,在教學內容上大量吸收不同風格的現當代作品,將“本土化+多元化”作為教學理念,讓學生能夠從鋼琴學習中獲得多重音樂認知。另外,在演奏課程上,鼓勵學生輪流觀摩并展開師生交流研討,來促進學生對不同風格音樂作品的理解與體驗。
(四)教學方法上的差異性
教學方法是推進鋼琴教育實施的關鍵,我國鋼琴教育多沿襲灌輸模式、填鴨方式教學,特別是在鋼琴教學中,機械地模仿、被動的接受,使得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在表演上狹隘性顯著,聽覺受限。平時的練習方式古板,缺乏開放性,學生的視野空間受限。相反,美國教學方法更加多樣性,比如問題導向教學法、興趣導向教學法、探索創編教學法、討論教學法等等。在教學過程中,甚至不規定具體曲目,僅提出教學范圍,由學生根據自我興趣來選擇曲目進行練習。
從中美鋼琴教育差異性對比分析來看,我國鋼琴教育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善。
(一)關注學生,將鋼琴融入到生活中
從美國鋼琴教育的人本理念來看,對學生的關注,強調與學生興趣、生活的聯系,使之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素養。這些目標很值得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去借鑒。長期以來,我們的鋼琴教學被所謂的“考級”所牽制,未能真正從鋼琴音樂教育的生活性上,來認識音樂、來理解音樂。鋼琴教學要堅持以人為本,要關注對學生思維、學生情感的激發,要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來提升學生的創造力、來增強學生鋼琴演奏的積極性。同時,在教學方法選擇上,要講究多樣性,開放性,要為學生營造多元的發展空間,能夠激發學生對鋼琴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從鋼琴學習中獲得愉悅感。
(二)注重課程的多樣性、開放性、實踐性融合
我們從美國的鋼琴課堂來看,顯著特征就是多樣化教材、開放性教學、實踐性應用,課程特色明顯。與我國的封閉課堂、單一的示范、模仿、訓練相比,學生僅僅是在對一些傳統的經典曲目進行演奏,并未從中來感受到鋼琴音樂的發展歷程。特別是對現當代音樂作品風格的滲透太少,也難以將鋼琴音樂與本民族相關音樂進行融合,學生完全被動的、機械地學習,抑制了鋼琴教育的主動性。因此,要打破局限的鋼琴教育格局,就要拓寬鋼琴教學視野,從教學上、演奏上、內容上來拓寬,幫助學生漸進提升鋼琴演奏水平。
(三)以興趣為導向來營造自由、寬松的學習空間
鋼琴教育的關鍵在于啟發學生的音樂思維,在于增強學生的音樂體驗,在于促進學生從鋼琴演奏中獲得愉悅。因此,從發展學生的鋼琴興趣,創造寬松自由的學習空間。一方面要通過對不同風格音樂作品的賞析與演奏,來提升學生對手指肌能的訓練,提升和聲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引入選修課程,來拓寬學生的鋼琴視野,挖掘鋼琴作品的文化內涵,增進學生情感、思想、態度的養成。
鋼琴教育同樣也是音樂審美教育,音樂中所折射的人文理念及思想意識是開啟學生藝術體驗的重要途徑。關注學生的興趣,融入多元化教學方法,以開放性、自主性、包容性理念來創設鋼琴教學空間,真正促進鋼琴教育的有序發展?!?/p>
[1] 邵國松.訓練思維還是訓練技能?美國新媒體教育的理論和實踐[J].新聞大學,2014,6.
賈義紅(1979-),男,江蘇射陽人,泰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本科,主要研究方向:鋼琴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