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太原市迎澤區雙塔北路小學,山西 太原 030000)
淺談鍵盤樂器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
王 靜
(太原市迎澤區雙塔北路小學,山西 太原 030000)
音樂教育對中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著積極而深遠的影響。鍵盤樂器作為重要的音樂教育工具,能夠提高中小學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使學生對音準的把握形成宏觀的認識,并加深對音樂的理解。由于鍵盤樂器自身固有的特點,在樂曲的改編和創作中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使學生在參與中感受音樂,在音樂中感受快樂,在快樂中健康成長。
中小學;鍵盤樂器;音樂學習
在當今中小學音樂教學中,器樂教學作為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衡量中小學音樂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1]在音樂教學中,電子琴憑借其演奏簡單、功能多樣、可獨奏可伴奏可模仿等優勢特點,已成為各地音樂教師最喜愛的輔助教學樂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鋼琴逐步進入了中小學的音樂課堂,并且越來越多的在學校樂隊排練、合唱表演、大型演出活動中彰顯著其貴族樂器的獨特魅力。由此可以看出電子琴、鋼琴等鍵盤樂器在中小學的音樂教學中正在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從歌唱課、欣賞課、創作課三個課程內容方面談談鍵盤樂器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音準是音樂的靈魂。在中小學的音樂課堂中,有一定數量的學生對于音準缺乏準確的認識,使得他們在演唱中無法正確地歌唱,鍵盤樂器可以通過彈奏的方式讓學生對音準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從而提高他們在歌唱中的掌控能力。教師在教授歌唱樂曲時可以先使用鍵盤樂器彈奏一段曲譜,之后讓學生對彈奏出的音色進行模唱,久而久之學生把握音準的能力將會有明顯改善。這種形式也會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提高學生歌唱的興趣。
例如在教唱小學二年級歌曲《青蛙音樂會》主題旋律時,很多學生對于樂句中出現的升高半音(#re)沒有清楚的認識,教師就可以通過分別彈奏鋼琴中的mi—#re—mi和mi—re-mi兩組音,讓學生聽辨re與#re的不同,并跟著琴聲來模唱,從而達到認識音高、提高音準的目的。
節奏是音樂的骨架。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往往是以口頭解釋的方式對節奏進行講述,形式過于呆板且效果不佳;但如果我們使用電子琴本身自帶的節奏器對不同節奏進行集中展示,則可以讓學生對各種節奏產生直觀認識,從而達到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教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教師可以通過使用電子琴的弱起、長切分、一拍附點、三連音等節奏型對樂曲中的各種節奏進行逐一講解,使學生可以直觀的了解樂曲節奏;若使用電子琴的伴奏型節拍則會使歌曲在聽覺上更加鏗鏘有力、激情蕩漾。
鍵盤樂器在歌曲伴奏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音樂教學中運用鍵盤樂器進行伴奏不僅會使教學活動更加生動形象,也會為學生們提供更好的學習氛圍。
例如在教唱一首具有新疆風格的歌曲《跳吧跳吧》中,教師可以通過使用電子琴半分解式的和弦節奏,使音樂表現的更加簡潔、明了;在對進行曲類歌曲伴奏時,鍵盤樂器的發音整齊、準確、干脆會使整個樂曲節奏穩定,情感更加堅定有力。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若要收集到各種樂器的演奏資料及不同的演奏音色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而電子琴的數百種音色特質則可以很好地模仿管弦樂隊、電聲樂隊、中國民族樂隊的所有樂器甚至一些國內外少數民族的樂器音色。這不僅可以為學生的音樂欣賞提供大量素材,而且使教師在教授不同樂曲特點時在多個樂器音色間隨意跳轉成為可能。
例如教四年級學生交響樂曲《彼得與狼》時,總共時長28分鐘的音樂中出現了7種樂器,相應的也有7種音色需要學生聽辨,這時用一架電子琴就可以解決所有音色的問題,使學生在40分鐘的課堂上就能輕松地掌握好一首較復雜的管弦樂作品。
在新課程教改中,要積極倡導學生進行創作。創作教學理念首先應該從節奏訓練開始,而節奏訓練離不開樂器,所以教師就可以借助鍵盤樂器來進行節奏創編活動。眾多鍵盤樂器之中口風琴便于攜帶,學生每人一個,更為創作課的良好開展提供了幫助。
我們可以利用口風琴來進行創編節奏。口風琴既像鍵盤樂器一樣可以發出“do re mi fa sol la si”的音,又像吹奏樂器一樣通過演奏者運用氣息吹奏來發音,教師可假設一情景,要求學生用口風琴吹奏節奏來表現音樂情境。 比如用自己創編的節奏表現火車從站臺發出,經過平地,然后穿越山坡,最后緩緩進入下一站的情境。學生采用“1 1 2 2 3 3 4 4 ”這一旋律,利用吐奏的方法模仿火車前進的聲音,逐漸加速,由弱到強進行吹奏,表現火車從緩慢地出站到飛奔越過平原,然后逐漸減速,由強到弱進行吹奏,緩緩停在下一站的音樂形象,這使學生更加真切感受到火車的運行狀態。
學生在進行旋律創作時,可先利用鍵盤樂器試奏,覺得滿意后再寫出旋律;也可以先寫出旋律再試奏,經過這種聆聽與試奏,從而使作品達到更加滿意的效果,也使得作品更加完善。在新課標教學中,應多鼓勵學生多多進行旋律創作,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音樂、感受音樂。
美妙的音樂不僅能啟迪智慧,陶冶情操,而且能夠激發人類的無窮想象力,而好的音樂也同樣需要合適的方式和媒介予以傳播,中小學的音樂課堂就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認識、了解、學習音樂的良好平臺,我們教師及音樂工作者就應當認真利用這一平臺,充分發揮鍵盤樂器等輔助工具的優勢特點,為每位學生創造一個可以清楚、直觀、形象了解優秀音樂作品的學習環境,并激發他們的智慧和創造力,為他們自己也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源泉和動力。
[1]楊清.素質教育下的初中音樂教學對策研究[J].學子(理論版),2016(21).
G622
A
課題項目:本文系“聚焦核心素養 打造高效課堂”——《提高小學生歌唱音準的教學策略研究》之研究成果。
王靜(1988—),女,山西太原人,學士,太原市迎澤區雙塔北路小學音樂教師,迎澤區教學能手,教學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