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藝
(甘肅中醫藥大學定西市分校區,甘肅 定西 743000)
論舞蹈音樂結構與舞蹈表演的關系
黃秋藝
(甘肅中醫藥大學定西市分校區,甘肅 定西 743000)
舞蹈音樂結構是舞蹈的基本結構,其與舞蹈表演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也是舞蹈表演的基礎。基于此,本文分析舞蹈音樂結構與舞蹈表演的內在聯系。旨在通過分析使二者的關系更加明晰化,并為后續舞蹈音樂結構的創作以及舞蹈表演的完善提供理論方面的支持。
舞蹈旋律結構;舞蹈表演;舞蹈情感結構
舞蹈音樂結構體現在多個方面,包括節奏、旋律、內涵情感等,在舞蹈出現、發現的漫長歲月中,其也演化出了多種類型,比如交際舞、華爾茲、現代舞、爵士舞等等,不同舞蹈各有特色的同時又都遵循著相同的原則,即舞蹈的音樂結構和舞蹈表演之間存在明確的對應關系,這種關系也是創造者、表演者必須嚴格把控的,分析其具體內容,有助于進一步了解舞蹈藝術。
旋律是舞蹈的三個基本要素之一,其核心是通過音符的組合、變化使音樂具備美感,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曲調”。曲調與舞蹈表演的關系帶有明顯的相輔相成特征。在欣賞舞蹈時,觀眾往往可以發現音樂和舞蹈之間的對應關系。比如大型芭蕾舞劇《天鵝湖》,一共分為四幕,由于每一幕表達的內容和主體均有差異,因此舞蹈旋律結構大不相同,當白天鵝出現時,音樂輕緩舒柔,體現的是寧靜的景色中白天鵝的優雅,此時的舞蹈表演也是婉轉優雅的,王子出現后,旋律稍有變化,但舞蹈表演總體依然遵循輕緩的規律,一方面繼續表現天鵝湖的景色,另一方面表達王子、公主內心感情的些許波瀾。而當舞劇進入《四小天鵝》階段時,旋律出現了十分明顯的改變,音符的組合更加多變,抑揚也更為明顯,整個舞蹈表演的節奏因此也更快,演員們的動作幅度與音調變化高度契合,而且改變了舞蹈風格,之前表現白天鵝優雅而設計的緩慢、較大幅度的動作在這一階段幾乎完全消失,象征小天鵝活潑、好動的輕快、小幅度舞蹈動作大量出現。
除了旋律變化與舞蹈表演的關系之外,旋律的一致性也影響著舞蹈表演,所謂旋律的一致性是指整個舞蹈表演過程或者階段內舞蹈表演時,旋律變化不明顯,這種情況下,舞蹈的變化往往只體現在動作方面,風格是統一的,比如現代街舞,街舞的受眾主要是青少年和年輕人,而且整個舞蹈的旋律從頭到尾往往都是較快的,表演者在表演時,可能做出幾百個動作,但每個動作的風格都是高度一致的,即體現青春和變化之美。
上述內容體現了舞蹈旋律結構與舞蹈表演的關系,二者之間基本關系為:旋律舒緩,舞蹈動作緩慢;旋律明快,舞蹈動作輕捷[1]。
舞蹈節奏結構與舞蹈表演的關系最為直觀,也最容易捕捉和感受。為便于對該關系進行分析和理解,可以將其分為兩個主要內容,一是整體上舞蹈節奏的結構變化與舞蹈表演的關系,二是階段內節奏細微變化與舞蹈表演的關系。
整體上舞蹈節奏的結構變化與舞蹈表演的關系特征十分明顯,即節奏的快慢可以通過舞蹈動作直觀體現出來。比如華爾茲,華爾茲又被成為圓舞曲,其特色是整篇幾乎均采用3/4拍,第一拍上的重音得到強調,整個舞曲旋律流暢,節奏明顯。由于大部分華爾茲是需要兩個人成對表演的,這樣的設計便于舞蹈者抓住節奏的重點,不至于失去步調。以圓舞曲之王小斯特勞斯的代表作《藍色多瑙河》為例,在《欣賞藍色多瑙河》時,觀眾不難發現,當第一個音符躍出時,往往是擲地有聲的,而所有表演者幾乎都在同一時間開始舞蹈表演,并緊緊跟隨節奏,當節奏加快或者放緩時,表演者們也會調整節奏,與音樂節奏實現一致。探戈的表演風格也與此類似,這體現的是整體上舞蹈節奏的結構變化與舞蹈表演的關系。
階段內節奏細微變化與舞蹈表演的關系具有一定的雙重體現性特征,即表演者往往要根據實際需要做出對應調整。一段成功的音樂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感情和思想,感情和思想的表達則需借助舞蹈動作,不妨以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為例,整個樂章氣勢非常磅礴,與《命運交響曲》相比,《英雄交響曲》的節奏變化十分明顯,尤其是樂章的第一章,《命運交響曲》以震撼的低音起調,《英雄交響曲》起調卻是相對輕柔的,階段內的變化則十分豐富,表演者在表演時,需要抓住其節奏特色,不斷調整動作,契合節奏的變化。而在結束階段,盡管節奏依然保持整個樂章一貫的多變風格,但表演者的動作卻不再追求紛繁復雜的變化,而是以簡單有力的動作直接表達樂章主題,觀眾也不會感覺突兀,這是由于階段內節奏細微變化與舞蹈表演之間的一致性已經借由樂曲主題和此前多變的表演鋪墊完成,這即是二者之間的雙重體現性特征[2]。
情感結構是舞蹈音樂結構的靈魂,古往今來的音樂大家無不是將音樂視為生命、傾注大量心血才得以使作品傳世不朽的,而其情感結構的多重變化在借助舞蹈表演體現時,二者之間的關系往往也具備明顯的規律性。德國著名文學家歌德的作品《浮士德》作為歌劇被搬上舞臺時,劇中大量使用了芭蕾舞曲。歌德在作品中追求的自由、夢想等等一系列元素均借由舞蹈得以表達。作為主角,浮士德的一切思想活動構成了舞蹈表現的主線,其復雜的心理變化、情感活動均以舞蹈的形式反復展示,當浮士德內心迷茫時,舞蹈情感結構是沉緩的,表演者們為求表達這一感情內涵,會采用十分緩慢的動作進行表演,而當歌劇發展到高潮階段、惡魔出現時,浮士德內心的掙扎、感情的驟然變化則要求舞蹈情感結構做出對應調整,以先抑后揚的形式表達整部歌劇對自由理想不懈追求的核心精神和感情,對應的,表演者們的舞蹈表演也在最后階段達到高峰,以大量變化的肢體動作體現感情上的爆發。這即是舞蹈情感結構與舞蹈表演的關系。
通過分析舞蹈音樂結構與舞蹈表現的關系,了解了相關基本內容。總體來看,舞蹈的旋律結構、節奏結構、情感結構與舞蹈表演的關系最為主要,也最具有規律性,了解相關內容更有助于進一步理解舞蹈藝術的內涵。后續工作中,應用上述理論也有助于提升對舞蹈藝術、表演藝術的理解能力。
J618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