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晶晶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淺談聲樂表演中“度”的藝術
白晶晶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歌唱作為一種藝術的表現形式深受大家喜歡,尤其是優美的歌曲可以給大家帶來極為愉悅的享受。但是在實際的演唱過程中,有些演唱者在臨場發揮上過于緊張,要正確解決一種“度”的關系,這里主要是指“緊張”和“放松”的關系,進一步促進演唱者在舞臺表演上發揮正常的水平,本文作者以論聲樂表演中“度”的藝術為論題,對如何“放松”和消除“緊張”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對演唱者更好地歌唱,打消緊張情緒提供一定的幫助。
聲樂表演 “度” 緊張 放松
隨著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入音樂行業。這對于促進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和我國不斷增加的“音樂人”相比,我國在一些音樂的教學上還有待于完善,有些人因為不能很好的掌握“緊張”和“放松”之間“度”的關系,導致在訓練和演唱中受挫,極大地影響了演唱者對于聲樂訓練和演唱的信心。
聲樂演唱要在正確的生理狀態下演唱,但若心理狀態不好,也會影響到正常的生理狀態的發揮,所以,演唱者演唱過程中的心理形態的好壞,對演唱水平的發揮也是至關重要的。為此要掌握一個“度”,這個“度”主要是指緊張與放松的心理狀
聲樂演唱中的“緊張”是相對于“放松”來說的,是緊中帶松的相對關系。用通俗點的話來說“就是除去多余的力量”,不是說“就不用力量了”。躺在床上的放松狀態和熟睡中的放松是兩個狀態,所以還是有區別的。在聲樂演唱中“緊張”和“放松”是相對對立的,我們首先要身體放松,其次像聞花香一樣的口鼻同時呼吸,盡量做到“氣沉丹田”,用氣息帶出聲音去唱,遇到高音時,使膈肌與小腹做到對抗的緊張,迅速放松,唱下一句,進入到緊張的狀態。所以說緊張不是獨立存在的,要適度的緊張,也要適時。因此,我們在唱歌時,要正確處理緊張與放松的“度”。
在聲樂演唱當中,“緊張”一詞一直都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這個“緊張”是每個初學者都會經歷的一個過程,它是受到很多因素影響的。在狀態上,演唱受著心理和生理狀態的影響,在技術原因上,基本功的不扎實,對聲音的控制不到位,還有對聲樂作品的準備不充分,缺乏實踐,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由此產生的緊張情緒,都會讓演唱者感到緊張。我們到底是如何做到正確的把握好“緊張”呢?正確的緊張表現在:吸氣時,小腹收緊,喉嚨與肩膀等其它身體部位的緊張度要逐漸放松下來,腹部肌肉的緊張度要加強;而面部和喉部肌肉不可以緊張,要時刻放松,軟腭要放松不能抬起來,上下前后與喉頭的關系是對抗的也是統一的關系,既要緊張也要放松。身體要自然挺立,這樣才能不緊張,而且還有舒服的感覺,所以緊張要把握的適度。
在生活當中,咱們每一次做完任意一個動作時,都少不了局部的肌肉放松。放松可以使一些肌肉間接松下來,不疲勞,給工作中的肌肉提供協調,使靈敏度和協調性更加敏捷。在聲樂演唱中,“放松”是很重要的一種歌唱狀態,放松是好的緊張的開始,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都知道自然就是最好的。美好的事物都是建立在自然的基礎上的,歌唱中的放松,并不是一般生活當中的放松,它指的是我們在自然的狀態下要做到相關器官的適度放松,這樣唱出來的聲音才能夠“松弛”,這也是恰到好處的歌唱狀態。我們在唱歌時要做到,肩膀自然下垂,面部肌肉放松,就好像你發自內心的微笑一樣,就這樣慢慢的、放松的狀態下來演唱你歌曲中的副歌部分,即高音部分。歌唱就是建立在自然放松的狀態上。在這也恰到好處的證明了自然的就是最好的。它是一種全身心的運動,是有適當地緊張度和放松的運動。
放松的字面意思是控制或注意力由緊變松而松弛,松懈或輕松。然而對于聲樂表演者來說,放松不是絕對的,歌唱中的松是指放松而沒有松懈的意思,是指令人興奮和期待的放松。唱歌也是一種放松運動,歌手應該清楚發力和放松的肌肉部位,只做聲帶適當的發力和自然放松,表演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放松在聲樂中是基于合理的發力,美妙的好嗓子和漂亮的音色大多是基于正確的發力。在唱歌中的放松指的是心情和精神放松,歌唱器官和肌肉應該具有靈活和合理的基調或緊張。放松這個詞主要表達缺乏緊張,它和貫通的意思差不多。平時我們可以通過半聲練習,來鍛煉我們正確的發聲方法。唱半聲要求聲帶收好,有一個強大的氣息,將半聲腔體對準共振位置達到外松里緊。只有恰如其當地把握好分寸,才能較好地發揮歌唱水平。
有了對“緊張”和“放松”的認識之后,那么我們就要通過認實踐來提高了。加強基本功的訓練:半聲練習、真假聲練習等,通過實踐我們知道,掌握了熟練地技巧,才能給歌者增加信心,讓他們聲情并茂的演唱。
緊張和放松在整個過程當中是相輔相成的,在平時的練聲過程中,學生們可以通過來回走動,在放松的形態下,提醒自己歌唱的時候聲音向下,氣息向上,形成對抗。喉頭應相對的穩定從而去遮擋氣息。歌唱的各個段落之間,需掌握呼吸的節奏,保持著氣息的下沉,別僵硬。也要打開喉嚨讓喉嚨穩定下沉。這就是我們經常在聲樂教學中提到的用“巧”勁來歌唱,即“該用的時候用,不必用的時候不用”。這即是所謂聲樂表演中“度”的藝術。
[1]劉洋君,宋偉偉.再論聲樂演唱與教學中的自然[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2).
[2]逯璐.淺談聲樂演唱中“聲”與“情”[J].音樂天地,2006(09).
[3]劉麗娟.論協同理論運用于聲樂演唱教學的可行性[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8(05).
J61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