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芹 | 景德鎮陶瓷大學
《專題設計》是高校在原有專業基礎課程上增加實踐操作課程,希望能夠適應市場企業需求而開設的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特點如下:
第一,發展性。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各行業對于人才的職業素質要求隨之提高,高校的教學課程也要緊跟發展潮流,不斷開拓創新。《專題設計》這門課程就是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各行業的需求而設,具有很好的發展性。
第二,實踐性?!秾n}設計》這門課程的設置初衷就是培養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這就需要該門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操作性。課程將不只是拘泥于現有的理論知識,而是更加重視實踐,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第三,創新性。盡人皆知,市場各行業瞬息萬變,這就要求高校的課程設計與時俱進,緊跟發展潮流。需要根據不同的企業定位、市場需求,讓學生在運用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開動腦筋去開拓創新。
通過該課程,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掌握專業知識,能夠得到更多的市場導向信息,根據市場和行業的需求進行職業規劃,獨立自主完成工作的全過程。這門課程的設置意義重大,但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在《專題設計》這門課程設置上,學校對課程盲目定位,不能從現實的企業崗位要求角度考慮問題,依然采用毫無新意的教學模式,使理論知識到實踐操作的銜接落空。
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專業教學意識薄弱,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不能有效結合,課程設置無法滿足教學要求。另外,有些學校的師資力量不足,教師的工作量大,無法集中精力做好一份工作,甚至一個教師可能擔任幾門課程的教學。
如上所說,《專題設計》這門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倘若課堂教學只是依靠教師講授理論知識,無法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有些學生的理論知識深厚,但實踐能力卻很差,無法在實際工作中應用自己在校期間所學的理論知識。這就是“重理論,輕實踐”這一陳舊教學理念作祟導致的后果。學校將理論與實踐相分離的做法,實在無法適應當前企業對人才的發展需求。
合理設置課堂目標,既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要體現市場的需求,既要符合教學需求,又要具有實踐操作性,能夠提出適當的問題,讓學生主動深入思考,經過師生之間的討論,更好地解決問題。而且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目標任務,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參與意識和創新意識。
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應當以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實用主義學習理論為課堂教學的理論基礎,逐步實現由“以課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主角”到“教師為引導者,學生是實踐主體”的轉變,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創新和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多媒體教學、案例分析法、講練結合法等。
在新教學模式下,專業教學將會變成以具體任務為導向、以個別項目為啟動的實踐活動,教師將不再是課堂的主角,不斷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獨立自學、創新實踐、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是當前高校必須改革的方向之一。
教學過程中,每一個環節評價和總結任務的設置是需要教師、學生和企業這三方完成的。專業教學評價體系重在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不斷鉆研的能力,強化學生的市場意識和經濟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課程的設置應當緊跟市場發展潮流,符合企業的需求,這樣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也為市場的繁榮發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資源保障。
《專題設計》這門課程的改革,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使學生的團結協作和創新能力得到發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將學校到工作和社會的銜接落到實處?!秾n}設計》這門課程的改革需要緊跟市場發展潮流,盡最大努力符合企業的需求。當然,《專題設計》這門課程的改革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它的存在價值是無法忽視的。針對市場需求對《專題設計》課程進行改革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