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怡 南充職業技術學院
園林建設是我國城市化的重點內容。傳統的園林工程建設多注重建筑技術的應用,而隨著人們對美和藝術的認知度不斷提高,園林工程建設越來越追求藝術手法的應用。通過藝術設計手段,不但能夠實現各種景觀的美化,還能夠改善城市空氣質量,維持自然環境的生態平衡,這是生態美思想的重要體現。所以,生態美思想會使園林藝術設計更具功能性,有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水平,應研究如何將生態美思想應用于園林藝術設計中。
生態美思想是人們進行自然改造過程中,將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一種資源規劃指導思想,以生態學理論為原則,收集社會環境、經濟狀況以及自然環境等的相關資源信息,分別從宏觀和微觀上進行資源開發、調度、利用的理論科學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環境內各種資源的協調可持續發展,營造一種和諧穩定的相互作用環境,對于人類生存環境的設計與改造來說,更具有功能性。它能夠協調人口與自然、社會和諧共存,因此生態美思想,旨在引導人們在進行自然改造的過程中注重維持生態平衡。
我國目前正處于工業發展的重要時期,發展工業必定會伴隨著環境的污染,尤其是空氣污染,大量廢氣和煙塵的排放,使城市空氣長時間處于霧霾狀態,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環境。現代化城市改造進行園林建設時,可以應用生態美思想,布置大面積的綠色植物進行空氣中有害物質的吸收,以及風沙的遮擋等,同時能夠實現空氣中的水循環,調節降水條件,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等現象。此外,生態美思想的應用,使園林藝術設計不斷優化和改進,不斷向保持自然生態平衡的方向發展,在維持園林生態系統穩定的基礎上,提高園林景觀的可持續性,同時促進城市園林建設更好地發揮環境效益,切實保護好城市的土壤、大氣和水資源,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在進行園林藝術設計時,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周圍的自然資源。除了利用該區域存在的原始植物景觀外,還可以利用流域水資源進行景觀改造。例如,在水資源豐富的城市可以布置魚塘、水井等來涵養水源,雨季時可以吸收巨大的降水量,旱季時巨大的水庫可以降低干旱對城市造成的影響。這種因地制宜的景觀建設,不僅能夠保持該區域原本的氣候條件,還能夠提高資源利用率,促進城市發展。
在進行園林藝術設計時,還要注意不同生物之間的協調統一,對于維持園林景觀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首先,規劃好不同植物的生長區域,一方面避免不同植物之間形成惡性競爭,另一方面能夠發揮不同植物區域的視覺層次效果,起到藝術性作用。其次,盡可能地讓喬木、灌木、草本植物在景觀內均勻分布,這樣能夠保證單位空間內物種的多樣性,有效避免只有草本植物存在時引發蟲害的可能性。最后,園林藝術設計中的魚塘等水景要保證有適宜的光照,滿足水生植物的生長,維持水景內的生態平衡。
園林藝術設計的根本目的是優化城市生活,應該以人為本進行景觀改造。首先,在布置植物景觀時,盡可能地選擇有利于人類生存環境的植物,例如能夠釋放負氧離子的針葉林,幫助改善人體健康狀況。其次,應在景觀中增加適宜的建筑物,如假山、涼亭等,甚至是健身器械等,方便人們親近自然的同時放松心情,舒展筋骨。最后,可以適當地在園林中增加人文特色元素,如噴泉、石像、雕塑等,增加市政園林景觀的趣味性。
園林藝術設計中,不可避免地要進行自然資源的遷移。這個自然改造過程可能會對自然資源造成破壞,因此應盡可能地在景觀建設周邊進行資源取材,減少運輸成本,并避免資源運輸途中發生動植物死亡的現象。除此之外,應該在園林景觀中布置環保標示,提倡人們愛護自然、尊重自然,保護園林生態環境。必要時,應安排園藝工人定期進行園林維護,經常排查園林景觀是否存在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現象或趨勢,及時進行園林設計和改造,這樣才能夠維持整個園林景觀生態系統的穩定。
進行園林景觀建設,不僅需要科學與藝術相結合,更需要應用生態美思想,以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為原則,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進行園林設計,保護物種的多樣性和協調性,才能發揮出園林藝術設計的穩定性價值。同時,應該以人為本,注重優化人類生存環境,才能發揮園林藝術設計的功能性價值。在未來的園林設計中,要將生態美思想作為指導思想融入園林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