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寧 河南大學
經歷了18世紀啟蒙思想的劇烈沖擊和革命動蕩以后,19世紀初期歐洲浪漫主義藝術應運而生,涌現出舒伯特、門德爾松、李斯特、肖邦等一大批才華橫溢的作曲家、鋼琴家,橫貫近一個世紀,也為后世留下了數量龐大的經典音樂作品。此時的鋼琴音樂更是發展到了一個難以企及的高度,這一切與鍵盤樂器的改良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鋼琴在發展初期體型龐大,價格昂貴,幾乎成為貴族身份與地位的象征,非平民所享之物。19世紀初期,隨著帶有攀帶和制動木的擊弦器的發明,擊弦槌可以豎立起來,琴弦得以垂直于地面排列,立式鋼琴就此誕生,這一發明使得鋼琴的尺寸和占地面積大大縮小。同時,工業革命進行得如火如荼,工業技術的發展及其制造業的出現,使得鋼琴的制造開始漸漸變得產業化,鋼琴價格大幅下降。物美價廉的鋼琴開始出現在市面上,這使得音樂家逐漸擺脫教會和貴族的束縛,有了獨立自由的發展空間。
19世紀中葉,著名的鋼琴制造師亨利·施坦威研發并運用了加粗、加長的鋼制琴弦,大大優化了琴弦的張力,使鋼琴的音色更上一個臺階。琴弦排列從原先的平行排列衍生出交叉排列,由于排列法的改變,琴弦即使比原來的更長更粗,體積卻變得更小,比原來笨重的大物件更為靈活。
鍵盤機械的改良是鋼琴發展演變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18世紀出現的維也納式擊弦機和英國式擊弦,大大優化了鋼琴的觸鍵感,音色音量也有改觀,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演奏者的彈奏需求。19世紀初期,艾拉爾德發明出復式震奏杠桿裝置,使得鋼琴鍵盤的反應更加靈敏,弦槌在擊弦后能迅速回彈,離開琴弦,處于下一次彈奏的預備狀態,使鋼琴可以滿足彈奏者快速重復地彈奏同一個鍵,并且強弱變化明顯。
鋼琴的音域在莫扎特時期已將五個八度擴展為六個半八度,到了浪漫主義后期,音域擴大到了七個半八度。
這一個世紀以來,鋼琴的演進、變化賦予了鋼琴無盡的可能性,也為鋼琴音樂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硬件保障。19世紀之前,鋼琴很少能單獨登上舞臺來演奏,但是隨著鋼琴性能的改觀,作曲家和鋼琴家有了無盡的可能性,高難度作品層出不窮,除了單純的鋼琴曲外,還出現了用鋼琴演繹的交響作品以及其他樂器的鋼琴改編曲,浪漫主義時期鋼琴獨奏會甚至風靡起來。
舒伯特是浪漫主義樂派初期的一位鋼琴作曲家,他的音樂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尚的藝術追求,他也是浪漫主義風格作品的最早開拓者之一。他的作品至今是鋼琴教學過程中的必彈曲目。舒伯特并不一味地追求鋼琴作品的高難度和炫技性,但他的音樂更具抒情、細膩的性質。這說明他的作品在演奏時,要求鋼琴能做到各種表情變化,鋼琴音色優劣也是至關重要的。
門德爾松自幼就是一個音樂神童,首創了《無言歌》這一新的體裁,巧妙地把歌唱性和鋼琴織體結合起來,在當時大為流行。《嚴肅交響變奏曲》和《#f小調幻想曲》兩部大型作品,充分展示了鋼琴的藝術表現力和炫技性。
舒曼是一位一生飽受坎坷的藝術家,他的音樂思想主張追求真和美、道德與藝術的統一以及技巧與藝術的統一。他說,音樂絕不是供人娛樂,供人茶余飯后解悶的,它必須是一種高尚的東西。樂曲構思必須廣闊深刻,充滿靈感;演奏技術要完美,能把自己的印象、情感看法表達出來,去感染別人。他反對藝術的三個死敵,即平庸、千篇一律和粗制濫造。他對藝術追求的高要求,使他成為19世紀音樂美學的先行者。舒曼的鋼琴創作富有詩意和文學性,他的代表作有《幻想曲八首》《狂歡》等。
肖邦是浪漫樂派的又一位大師,他的鋼琴作品體裁極為豐富,如瑪祖卡與波羅乃茲舞曲、夜曲、即興曲、敘事曲、諧虐曲、幻想曲奏鳴曲、協奏曲,十分豐富多彩。肖邦不追求過分的炫技,他的音樂中最有特點也最突出的貢獻是和聲,善用各種尖銳的變音,大膽的轉調,并用旋律做裝飾。他的和聲對李斯特和瓦格納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受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影響,浪漫主義后期炫技性的鋼琴作品開始流行起來。李斯特深受影響,他的鋼琴技巧超乎尋常,鋼琴創作難度常常達到難以企及的高度。直到現在,李斯特的練習曲都是我們鋼琴學習道路上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學習節點。他的練習曲將鋼琴的魅力發揮得淋漓盡致,讓鋼琴本身的美更加外露。李斯特的又一貢獻是鋼琴改編曲,他將其他器樂作品、聲樂作品、交響樂、歌劇用鋼琴加以演繹,一方面促進這些旋律的傳播,另一方面大大開發了鋼琴的各種可能性,擴展了鋼琴的表現力。
鋼琴通過這一個世紀的改良與進步,使它走出了貴族與教會的束縛,得以普及開來。鋼琴演奏技術也快速地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這個時代名家輩出,佳作不斷,在鋼琴音樂發展史上形成一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