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印平 宜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開始重新審視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民間裝飾藝術,并且將其越來越多地融入現代藝術設計中,這不但弘揚了中華傳統文化,還給中國的藝術設計帶來了新的活力,開辟了新的發展路徑。
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在漫長的勞動生產過程中逐漸產生了傳統的民間藝術,而這其中最主要的是傳統的民間裝飾藝術,它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是紋樣。勞動人民在漫長的勞動過程中,憑借著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希望,在不斷改變生存環境的同時,他們把自己美好的情感寄托在各種動物、植物以及大自然現象之中。他們用自己簡樸的筆畫勾勒出一些具有明顯象征意義的,表達了濃厚的感情色彩的,各具形態的紋樣。這些紋樣由于筆畫簡單,又表達了大多數人最樸素的思想感情,所以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并形成一些獨具特色的,具有專門的表象意義的紋樣圖形,如云紋圖案、水云圖案、雙喜圖案、萬福綿延圖案等。這些紋樣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和積淀,成了中華民族傳統美術中的重要裝飾元素,在現代藝術設計中也大放異彩。
其次是色彩。在我國傳統文化中,陰陽五行為各種色彩賦予了不同的典型意義,由于這一學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決定地位,使各種色彩的應用以及社會地位得到了固化。這不但被社會各個階層所廣泛接受與認同,而且還得到了極大的延伸,使色彩在原有的表象意義基礎上還有更深入的發展,包含著深厚的情感底蘊。例如,黃色曾經是中國古代帝王的專用顏色,它代表著皇權與尊貴;而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喜歡紅色,它代表著喜慶吉祥,成為中國最主要的文化元素并被世界所廣泛認同,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被非常廣泛的應用。在現代多元藝術思想背景下,色彩正被越來越多的作為傳統藝術元素應用于藝術設計之中。通過它的象征意義不但表達藝術設計者的目的,并且利用色彩帶給人們更直觀的感受,給予人們更加美好的藝術體驗。
受傳統文化結構和民族精神的影響,我國的現代藝術設計者在藝術創作中結合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審美取向,在充分展示自己設計藝術技巧的同時,基于自身所濡染的傳統文化背景和生活習俗,總要或多或少地回歸到民族文化情結。因此,在現代藝術設計中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傳統的民間裝飾元素,它的價值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人文內蘊方面的價值。我國不同的民族由于地域以及生活環境的不同,創造了不同的美術形式,其中的裝飾元素也各具特色,代表著各個民族獨特的精神風貌,也蘊藏著各自豐富的人文內蘊。現代藝術設計中融入民間裝飾元素,可以有效地提升藝術作品的觀賞性,還可以在建筑設計中達到彰顯地區特色的宣傳效應,能讓觀賞者產生獨特的藝術體驗與情感共鳴。在這其中,紅色、中國結、雙喜字、龍鳳圖案、萬福綿延紋樣最具代表性,它能夠和幾千年來沉淀于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吉祥、幸福理念有效契合,有效地拉近了廣大人民群眾與藝術作品之間的距離,使藝術作品不再是陽春白雪,從而能夠和人民群眾產生思想共鳴[1]。
其次,在藝術審美方面的價值。民間裝飾元素雖然都是由簡潔的線條、艷麗的色彩和簡樸的圖形構成,但是在幾千年的傳承發展過程中不斷積淀了廣大勞動人民的情感與思想,不但具有相應的藝術體現,更蘊含著深刻的情感與寓意, 傳遞著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以及對幸福美滿的期盼,還有對大自然最純樸的感情。現代藝術設計中融入民間裝飾元素,可以讓觀賞者獲得直觀的欣賞體驗,快速激發內心的審美情感,在享受藝術美感的同時能夠獲得傳統文化精髓在心靈中的升華。而且民間裝飾元素與現代設計藝術技巧相結合,可以更加體現文化的多元屬性,使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在作品中進行交流與碰撞,賦予藝術作品獨特的藝術風格,極大地提升了藝術作品的表現張力。
最后,其社會價值。民間裝飾元素是我國幾千年來勞動人民群眾在勞動生產實踐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它扎根于人民群眾,產生于勞動創造,它摒棄了華麗和浮夸,實實在在是勞動場景的再現和對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表達了勞動人民群眾最真切、最純樸的情感。因此,這些裝飾元素中所蘊含的思想內容能夠被大多數人認同,具有普世的價值觀和積極的社會意義。在現代藝術設計中融入這些民間裝飾元素,可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中最本質的思想內涵,讓人們在當前紛繁復雜的現代生活中體會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和諧發展的要旨,重新在心靈世界中構建恬靜和諧的、美好的理想世界。三、現代藝術設計中民間裝飾元素融入的具體表現
綜觀我國的建筑設計,在早期大多模仿西方建筑模式。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特別是改革開放帶給人們思想觀念的解放,中國的建筑設計開始呈現出本土化風格。民間裝飾元素因為承載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積淀,開始逐漸被重視,由最初單純元素的展現,到目前與現代建筑藝術的有機融合,實現了在現代建筑藝術中的升級。
首先,民間裝飾紋樣融入現代建筑設計。民間裝飾元素中的紋樣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內涵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在建筑設計中得到了普遍的應用。在現代建筑設計中,設計師們經過對這些傳統紋樣進行重新排列和處理,將紋樣的表現形式與建筑的藝術設計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強化了建筑物的藝術內涵與文化精髓,提升了建筑形象在人們心理上的文化認同。特別是在少數民族地區,通過民族特有的紋樣能夠很好地表現民族特色。而在城市建筑群落中,民間裝飾紋樣更能給呆板的、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增添原始氣息,給人們忙碌的城市生活增加一份回歸田園的歸屬感[2]。
其次,民間裝飾色彩元素應用到現代建筑設計中,可以從色彩的直觀感受提升建筑的視覺效果,使人們在享受藝術美感的同時對建筑物的功能進行明確的判斷。色彩應用于室內裝飾,設計師根據室內不同功能區域設計不同色彩,可以帶給人們更好的生活體驗,既能美化人們的生活環境,也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家居功能區的實際應用效果,還可以帶給人們諸多生活上的方便。另外,在生活環境細節上的色彩設計,可以有效地協調室內的整體環境設計,更能突出某種文化意蘊,使人們沉浸于某一種文化氛圍中,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耳濡目染的影響與熏陶。色彩應用最典范的建筑形式是世博會的中國館,凝重的深紅色,大膽而熱烈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精神,承載著中國走向世界的愿望,同時也表達了中國希望被世界所了解的思想。她大膽的、獨具匠心的色彩應用,為中國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現代工藝美術作品與傳統民間裝飾元素也有著緊密的聯系。首先,從制作工藝來看,每一個具體的制作環節都是民間的能工巧匠,在生活創作中積累的藝術形式的升華。它涉及很多方面,既有宗教文化又有民俗文化,表現出迥異的風土人情和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在這些藝術表現中,對民間裝飾藝術的應用非常普遍,現代工藝美術對傳統民間文化進行了有機的融合和吸收,成了一個藝術整體,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
其次,現代工藝美術也對傳統的民間裝飾元素進行了充分的挖掘與弘揚,從其藝術表現中挖掘最本質的內涵,然后落實到工藝設計中,再憑借現代化的先進生產技術創作出具有傳統韻味的美術作品。在這方面,陶瓷工藝美術作品最具有代表性,這類工藝作品更多地融入了傳統民間裝飾藝術元素,特別是那些獨特的色彩藝術還有傳統的紋樣圖案,并且利用現代化的機械設備,在精準掌握過去需要無數次嘗試才能夠掌握的條件背景下,一次就能成功而且批量生產[3]。
民間裝飾元素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代表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它也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成果。隨著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這一藝術理念深入人心,民間傳統的裝飾元素越來越多地應用于現代藝術設計中,成為當下藝術設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寶庫。在現代藝術設計中融入民間裝飾元素,不但可以強化藝術作品風格的多元性,更能夠用傳統文化的積極因素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從而帶給人們獨特的藝術享受,進而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為中國藝術設計在世界藝術殿堂中取得應有的地位,做出有益的嘗試和積極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