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洋 沈陽音樂學院
音量平衡指的是樂曲演奏過程中音調、音色等重要音樂元素的和諧,而不只是輸出音量的大小。音量平衡對學生的鋼琴研究技巧要求較高,影響音量平衡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演奏者雙手力度輸出的均衡與對樂曲的理解,教師應當從力度輸出、理解樂曲這兩個方面出發鍛煉學生的鋼琴演奏技能。
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衡量演奏者水平的指標不僅包括音準、節奏,還包括主次旋律的和諧性、副旋律的穿透性等指標。許多學生在演奏過程中忽略了樂曲主次旋律的和諧性,過分突出主旋律的地位,使樂曲營造的氛圍發生了改變。如演奏《歌唱祖國》等樂曲時,如果學生雙手輸出音量不同,過分突出高音部分,該樂曲的氛圍會從莊重、嚴肅為主轉變為以高昂、熱烈為主,這是由于該樂曲的低音部分負責營造莊重的氛圍,失去低音部分的襯托,樂曲要表達的感情便會被扭曲。
由于多數學生慣用右手,所以在鋼琴演奏中,一般用右手彈奏主旋律,用左手彈奏伴奏部分。許多學生在平時訓練中很少對左手進行有針對性的鍛煉,這導致學生左手的力度控制遠不如右手那樣準確,左手著力不均會導致學生在演奏具體曲目的過程中,伴奏部分顯得十分混亂。在實際演奏過程中,許多學生的左手把控著樂曲的低音部分,低音部分強調的是穿透力,如果學生的左手著力不均,低音部分的特點便無法表現出來,且在主旋律的襯托下,低音部分會顯得更加弱勢,從而破壞樂曲的音量平衡。
許多學生機械性地使用力度標記,對左右手的力度轉化不加以區分,主觀上認為力度標記對左右手均適用,這便導致演奏過程中輕重音不分的情況出現。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演奏習慣區分力度標記在演奏樂曲不同部分時的作用,如針對同一部分的力度標記,右手可以根據平常使用的標準進行演奏,但用于演奏伴奏部分的左手則要降低一個力度檔次,如此才能提升演奏樂曲的和諧性。
首先,應當采取措施提升學生左手的手部力量,主要包括手腕的力量與手指的力量。在訓練手腕力量時,教師可以適當引入體育訓練中常用的鍛煉方法,如利用杠鈴鍛煉手腕力量,利用拉力環訓練腕部靈活程度等。其次,在訓練指部力量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球類進行鍛煉,如通過練習運球、傳球等動作提升指部力量,教師還可以借助學生身邊的事物鍛煉學生手指的靈活度,如引導學生在鋼琴演奏訓練的休息時間通過轉筆的方式放松手部肌肉、通過滾動水瓶的方式減輕指部壓力等。
在演奏訓練中,教師可以將學生演奏的過程錄制下來,并要求學生反復對比自己演奏過程的差別,找出演奏最成功的一次進行分析,通過對比找出正確的演奏方式并觀察最成功的一次演奏中左右手的協調方式,為往后的演奏提供正確的可借鑒經驗。通過觀看錄像的方式,學生還可以發現自己演奏過程中坐姿、儀表等方面的問題,并在往后的訓練中糾正這些問題,從而提升自己的演奏質量。
教師還可以用錯誤示范加深學生對左右手協調的重要性的理解,如在第一次演奏時,教師可以故意使左右手輸出不均衡的音量,使學生明顯感受到樂曲的不和諧之處,然后詢問學生在本次演奏中,哪些部分聽起來不和諧,應當如何糾正。教師還可以分別示范左手輸出音量過低、右手輸出音量過低的情況,使存在相似問題的學生找到自身演奏問題的癥結所在并及時糾正。
學生演奏過程中音量輸出不均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鋼琴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許多學生認為基礎音樂知識過于簡單,因而忽視了鞏固知識這一環節,這實際上是錯誤的學習觀念。掌握鋼琴基礎知識是學生理解樂譜的重要前提,如果學生無法看懂樂譜、理解樂曲各個音節要表達的感情,演奏和諧的樂曲便無從談起。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的鋼琴基礎知識教學,尤其是識譜訓練,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當滲透節奏、音感的訓練,使學生充分沉浸在音樂的環境中,提升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在選定具體的演奏曲目后,教師應先帶領學生熟識樂譜,并標記該曲目演奏難度較大的音節,在每次演奏前,教師都應當檢查學生對樂譜的掌握情況,然后規劃進一步的教學方案。如果學生對樂譜有自己的理解,教師可以仔細傾聽學生的建議并對樂譜做適當調整,使學生在演奏時的音量輸出更和諧。
總之,音量平衡在高校鋼琴教育中的地位十分顯著,教師應當在日常訓練中積極探討學生演奏過程中存在的音量輸出問題、重視對學生的基礎訓練,并借用各種資源、通過多樣化的方式幫助學生解決難題,提升學生的鋼琴演奏水平,為提升高校鋼琴教育的質量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