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蓉
(寧夏兒童福利院,寧夏 銀川 750001)
由于受環境及許多人為因素的影響使福利院的兒童從小與正常兒童隔離開來,與社會隔離開來。在很多時候,孩子們只能躺在自己的小床上,獨自玩耍,缺乏來自保教員足夠的社會性刺激,由于白天下地活動時間少,使用尿布時間長,很多孩子的腳小﹑髖關節外展厲害,下肢活動能力差,造成大多數孩子在運動﹑精細運動﹑認知﹑感知﹑感覺統合各方面的發展明顯落后于社區正常兒童。表現出感覺遲鈍,肌肉活動笨拙,協調活動能力差,在學習活動中主動性不足,自信心不強,積極性不高,注意及專注時間短等。針對以上情況,幾年來我們選擇了音樂教學來彌補這些不足。因為弱能兒童與正常兒童一樣對音樂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和較好的接受能力。他們也渴望自己能唱﹑能跳,能用自己的體態表現他們的情趣,能用自己的歌聲表達他們的情感,能有一個同普通孩子一樣幸福歡樂的童年。
教師應勢利導,利用他們的天性愛好,通過音樂的各種表現形式,如唱歌﹑律動練習﹑唱游﹑舞蹈﹑打擊樂等,使他們高高興興地進入音樂世界,在“愉快教育”的歡樂氛圍中逐步活化右腦。(因為人的大腦分為兩個對稱的半球,一般左腦為優勢半球,是主宰信號和功能的半球,即語言半球。右腦則是從屬半球,即非優勢半球,主宰非語言形式的各種心理活動,如形象的感知,記憶﹑空間的認知和定向,音樂旋律想像能力,顏色分辨等。)我們充分抓住這個優勢特點,利用各種音樂形式來挖掘每個弱能兒童的潛力,培養他們對音樂的愛好,激發他們歡樂的情緒,對開發弱能兒童的智力﹑陶冶弱能兒童的性情很有好處,促進弱能兒童的認知能力﹑記憶能力的發展來補償他們在各方面的缺陷。
弱能兒童一進入音樂教室,就首先感到一種歡樂的氣氛,調動起他們的歡樂情緒,如聽音樂按節奏起步﹑點名﹑表情歌等。因為著名德國兒童教育家奧爾夫認為,“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節奏,而不是旋律”“人無不具有天性的節奏本能,不過得加以誘發﹑培育,進而為音樂所用?!痹诮虒W中,放不同節奏﹑不同音色的磁帶,讓他們根據不同節奏用拍手﹑拍腿﹑跺腳等方法表達他們對音樂的理解,使大腦皮層逐漸地趨于興奮,腦神經的抑制狀態得到一定的緩解,能愉快興奮起來積極地參與課堂。
游戲是一項愉快的活動,在游戲中兒童感受的主要是積極的情感,伴隨著歡笑的面部表情,反應的是與滿足﹑宣泄﹑盡情﹑自得﹑輕松等有關的內心體驗,游戲具有嚴肅性,孩子在參與游戲活動中把它當成真的會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戲之中,不知不覺地訓練了專注力,開發了右腦。
音樂游戲,是智障兒童特別喜愛玩的一個內容,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根據孩子情況,將角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游戲和智力游戲穿插于課堂教學中,有效地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例如《龜兔賽跑》《拔蘿卜》《小青蛙找媽媽》等,使孩子在游戲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矯正缺陷,協調肢體形成良好的品質。例如:我們教師編排的角色游戲《龜兔賽跑》,讓幾個智障兒童分別扮演不同角色的動物,當他們帶上形象美麗的烏龜﹑小兔﹑小猴子頭飾時,聽著音樂,按音樂節奏﹑游戲規則表演小兔和烏龜賽跑時,旁邊扮演其他小動物的智障兒童著急的喊加油提醒小兔別睡覺,整個過程緊張又有趣,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在那種歡樂的氣氛中,孩子們個個忘形的表演,使師生同處于一種童話的世界中,讓這些大腦受損的智力落后兒童,在玩玩樂樂中鍛煉了反應和聽辯能力,培養了他們的節奏感,補償他們的感知缺陷,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智力落后兒童想象力的發展,同時在游戲中讓孩子懂得一個道理,只要持之一恒堅持到底就會達到勝利,比單純講故事收到的效果要好的多。
音樂具有獨特的魅力,優美舒緩﹑活潑歡快﹑激烈雄壯……對不同類型的弱能兒童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進行打擊樂器的訓練在一定程度上還能矯正弱能兒童注意力不集中的缺陷,弱能兒童一般很難一節課自始至終堅持下來,厭倦﹑走神現象時有發生,通過打擊樂訓練活動,可以明顯看到這種現象有所好轉,因為在打擊樂器訓練時,要求孩子必須集中精神,聽從指揮,步調一致,一方面由于打擊樂器操作容易,使兒童能容易感受樂器的歡樂。音樂還可以增強弱智兒童的記憶和理解力,從而有效地訓練智障兒童的注意力,抑制注意力的分散。從小在福利院張大的孩子,由于嬰幼年期受到的刺激少,無法與保教員之間形成依戀關系,在很多方面表現出自私﹑情感冷漠﹑不會與同伴之間合作等等。針對以上情況,在每年的六一﹑新年我們的老師都編排舞蹈﹑童話劇﹑打擊樂合奏﹑時裝模特秀等節目,通過給弱能兒童化裝﹑穿五顏六色的演出服,讓每個弱能兒童都有機會上臺表演極大的滿足了孩子的情感需要,讓弱能兒童覺得自身價值得到了體現,為他們今后的努力樹立了自信心。
從以上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音樂教學對發展和完善弱能兒童的記憶﹑理解﹑想像,增強注意力等方面都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音樂以其本身的美,熏陶和感染孩子,使孩子們不由自主地隨著音樂去展開想像,用耳聽用眼看,用嘴唱,并學會用心靈去感受音樂的美,在全方位多感官的學習訓練中,孩子們的頭腦靈活了,智力也得到了相應的開發。
音樂是弱智兒童教育中不可忽視的一把鑰匙,愿它能開啟更多弱智兒童的心靈。我們將更好地開展音樂教學,力求使每個孩子都能從中受益。
[1]毛倩倩.弱智兒童的音樂教育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9.
[2]張燚.弱智兒童音樂欣賞教學初探[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6(0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