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莎莉
(萍鄉學院,江西 萍鄉 337055)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三歲看到老”,這句話不是沒有科學依據的,4歲之前是幼兒潛能激發的最佳時期[1]。在這一早教理念的影響下,現在的孩子在三四歲時便進入幼兒園接受正規的學前教育,在這一階段,幼兒猶如一張白紙,對于我們所謂的數字和文字,不具備認知和理解能力,但是對于音樂﹑圖像等較為敏感,要想做好學前教育工作,老師必須具備較強的音樂歌唱及表演能力,學會應用兒童歌曲渲染教學情境,指導幼兒進行學習。在這一要求下,音樂課程成為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的重點內容,相關院校必須加強對于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根據現階段學生培養目標,創新音樂情境教學手段,讓學生學會情境交融的音樂教育手段。
隨著社會的發展,計算機逐漸普及,推動了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了網絡資源的優化整合,這為教育事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合理引入網絡教學資源,或者是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的方式,豐富課堂內容,使教學效率得到提升。在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情境教學中,圖片或視頻來營造出與音樂表達內容相同的情境,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聯想能力,從而能夠更好地融入到教學情境中。
就音樂教學情境創設來說,圖片或視頻是最好的方式,比如說在學習《蝸牛與黃鸝鳥》這一課時,音樂中描述了蝸牛在葡萄樹剛發芽的時候,背著重重的殼往上爬,被黃鸝鳥譏笑,歌頌了蝸牛堅持不懈的精神,在課堂上,老師可以在多媒體上播放歌曲的MV,讓學生聯合圖畫理解歌詞,去領會歌曲中蝸牛和黃鸝鳥這兩個角色的性格特點,從而明確歌曲主題,體會每一句歌詞的唱法,唱出黃鸝鳥的驕傲﹑蔑視,唱出蝸牛的堅定。音樂教學情境創設,也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需要學習的一項技能,以便融情于景,告知幼兒一些基本的生活哲理及人生道理。
音樂是一種藝術,與舞蹈具有同樣的韻律感,二者是一體化不可分割的整體。因此,在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教學中,綜合培養學生的彈唱跳能力,是教學的主要目標,因為在幼兒教育中,通常都要以表演的形式為學生表演音樂類節目,比如說在唱歌時邊談鋼琴邊唱歌,或者說在將歌唱與舞蹈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這樣有利于幼兒音樂審美能力的全面提升。
因此,在學前教育專業,應該注重對于音樂與舞蹈的一體化教學,并且指導學生借助音樂和舞蹈來創設一個表演情境。有聲有色的表演,能夠豐富音樂知識表現形式,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歌曲的魅力,并且通過老師的動作和表情感受音樂的魅力,體味其中的蘊意。
例如在《拍手歌》這首歌曲的教學時,可以教導學生學習這首歌的基本動作,邊唱邊做動作,用動作來表示其中的內容,比如說“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孔雀穿花衣,一只蝴蝶不服氣,抖抖翅膀比一比”,擊掌一次,雙手置于身側呈翅膀狀抖幾下。這是一個非常具有表演特色或者說是參與性的音樂節目,學生可見這樣的情境設置在今后的音樂或游戲教學中,肯定能夠營造出良好熱烈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上。
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老師,其教學風格會影響學生以后任職教師的理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營造出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音樂教學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并且將這份對于音樂的熱愛傳遞給自己的學生。歌唱是音樂教學的主要學習內容,在課堂上,老師應該多選取一些輕松歡快的樂曲,作為教學內容,營造出良好的學習范圍。在教學過程中,貫徹對于歌曲背景﹑歌詞含義﹑音符韻律等內容的教學,讓學生全面掌握這首歌曲的文化內涵。例如《一閃一閃亮晶晶》這首兒歌的教學,首先介紹其傳承背景,學習《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這首傳統英國兒歌,然后再進行音符的分解,幫助學生學習期樂理知識,以提升學生對于這首歌曲的理解,飽含感情的歌唱這首歌曲,提升歌曲的感染力,創設良好的音樂情境。
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智力啟蒙階段,其教學質量關系到幼兒未來的成長,因此必須緊抓教學質量,引進優秀的教師團隊。孩子的性格和思維模式形成是在4歲之前,而且這一階段是幼兒潛能激發的最佳時期,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學前教育的重視度越來越高,這推動了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的改革[2]。學前教育專業是培養優秀學前教育老師的搖籃,對于這一專業的學生而言,音樂素質是衡量其教學能力的關鍵性指標,幼兒歌舞彈唱能力是其在日后工作者必須具備的素質。在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教學中,老師應該注重學生對于音樂的感知能力和表演能力的培養,創新教學手段,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1]肖素芬.教師教育課程標準下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改革策略探究[J].音樂時空,2014.
[2]陳云霞.實施教學創新,提升幼教學生水平——淺談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堂鋼琴彈唱教學的多元化實施[J].中國高新區,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