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霞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
高職聲樂教材民族化與本土化的回歸
張素霞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
高職課程與普通高等教學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僅表現在學生的質量方面,更表現在專業本身的本質方面。一般來說,高職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實干人才。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的高職音樂教材,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內容,向著更加富有民族化和本土化氣息的方向發展,讓高職音樂學生能夠在學習音樂的同時更好地感受到音樂本身的藝術魅力,為后期更好地開展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本文重點探討高職音樂教材的本土化和民族化回歸的問題。
高職聲樂;教材;本土化;民族化;回歸
在中國現今的一個迅速發展的時代,中國高等教育已經逐步擴入到大眾教育階段。與之相對應的教育路線、教育觀念、教育價值觀等內容也隨之發生很大的變化。高職音樂教材作為一種體現高職教育理念和教育價值的教材,不僅要將音樂本身的內容更好地呈現出來,更要將中國傳統文化以及本土化文化很好地灌輸和繼承下去。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高職院校的音樂教材卻沒有太多的變化,很多教材依然原封不動的采用傳統的教學內容,只是簡單的轉換歌曲和內容,其余的教學方式沒有任何變化,這為高職音樂教學的發展蒙上一層霜。為了更好地提升高職音樂的教學質量,我們應該從多種角度出發,促使音樂教材向民族化和本土化方向發展。
目前來看,高職院校聲樂教材的選擇范圍非常廣泛,高職院校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由地選擇屬于自己的教材。同時,教材的編排方面也更加合理,教材結構得當、教材內容適合高職學生學習。然而在看到這些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承認目前高職院校聲樂教材在教學內容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功利化和商業化特點明顯。隨著音樂教育的快速發展中國高職院校的教師人數在不斷增多,加上高職院校的不斷擴張,導致整個高職院校學生的數量也在不斷提升。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盡管教材的類型逐漸增多,但教材的質量卻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不僅如此,很多教師為了自己的利益,隨意編著了一本教材后,就利用自己學校和學生的關系銷售教材,教材質量不達標,學生很難從中學到應該掌握的基本聲樂知識。
其次,在音樂教材曲目的選擇方面,很多教材沒有經過細心的選擇,使得大多數教材都缺乏民族化與本土化的統一。聲樂教材中曲目編排與選擇關系到書本本身的質量問題,如果編排的曲目不能很好地體現民族化與本土化,也就無法讓學生掌握既定的教學內容。從這個角度來看,曲目不僅僅具有很強的藝術價值,同時還應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高職聲樂教材往往會受到歐美音樂的影響,因此很多教師喜歡在曲目的選擇過程中放置大量的歐美民族音樂。盡管這種做法能夠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國際聲樂的情況,讓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掌握基本的聲樂理論,但它對學生本身能力和對我國傳統聲樂的傳承有一定的阻礙性。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目前高職院校音樂教材存在一定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問題表現在民族化與本土化方面。要想更好地改變這一問題,我們應該從以下角度出發開展對應的修改教材工作。
長期以來,很多教師在編排教材的過程中非常喜歡將建國以后的聲樂作品放置在教材中,有時也非常喜歡將西方古典聲樂作品摻在其中。長期的實踐告訴我們,通過這種方式編排出來的教材是不適合學生學習的,也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基本心理需求。所以在編排對應的教材時,教師應該根據聲樂理論講一些古典名曲,比如《春江花月夜》、《茉莉花》等經典民族歌曲安排在教材中,從而更好地提升教材本身的可行性,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中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另外,編排者還應多選擇一些民族曲目,讓音樂教材變得更加富有民族氣息。比如可以將一些《中國古代歌曲選》和《中國戲劇、曲藝唱腔選》等內容放置在教材中,從而更好地發揮出中國傳統民間音樂的獨特藝術價值,為后期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民間音樂,提升自身對傳統民間音樂的喜愛程度打下扎實的基礎。
中國地域廣泛,不同地區的風土民情、生活習慣都有很大的差異。在這樣一個基礎之上,不同地區的人們所創作出來的聲樂藝術形式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在教材的編排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當地獨特音樂藝術形式對學生心理的影響作用。一方面,學習本土化的聲樂曲調可以讓學生對作品產生更大的親密感,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欲望;另一方面,通過反復地學習,學生能夠對當地的音樂發展有初步的認識,對更好的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為此在具體的教材編排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將本土文化更好地結合在教材之上,從而更好地提升教材本身的本土化特點。
總之,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方向的快速發展,多元文化已經給人們生活、教育帶去深遠的影響。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的高職聲樂教育要想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不僅僅要依靠國際路線,更加注重本土化和民族化的熏陶,只有通過大量的文化熏陶,才能培養出更多適合當地經濟發展的人才。因此在教材的編排過程中,高職院校的聲樂教材一定要努力向本土化和民族化方向發展,從而更好地提升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1] 向章元.探析地方高校聲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文化的融入[J].藝術評鑒,2016,03.
[2] 李想.聲樂教育的人本回歸探討[J].戲劇之家,2015,15.
[3] 蘇蘭蘭.普通高校聲樂教育有效性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