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薇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貴州 都勻 558000)
器樂教學對音樂教育的作用
宋 薇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貴州 都勻 558000)
音樂是一門以聽覺為基礎的藝術,音樂不僅是通過優美的歌詞和高昂的旋律讓聽眾感受到美,但在音樂教育中加入器樂教學,可以豐富音樂知識,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器樂的種類繁多,包括西洋器樂和民族器樂,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學習自己喜歡的器樂,將器樂教學融入教學實踐中,對于改變學生對音樂的觀念以及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有著積極的影響。本文將對器樂教學對音樂教育的作用進行淺析。
器樂;音樂教育
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學生可以通過對音樂的學習,掌握更多的音樂知識,抒發內心的情感,還可以提升審美情趣,有著多方面的社會功能和意義。如今器樂教學作為音樂教育中的一部分,可以提升學生對音樂能力的掌握,學生通過器樂演奏了解音樂中的奧秘,并且可以提升自我的創造能力,從而達到一舉兩得的目的。器樂教學與聲樂演唱以及音樂鑒賞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對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極大的好處。學生在了解了器樂的演奏后,可以為歌曲伴奏,并通過自己的創作改編成無數優美的旋律,在此基礎上,可以為旋律譜寫出歌詞,變成一首動聽的歌曲,從而調動起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
例如:現如今,許多學生都喜歡聽一些流行音樂,流行歌手周杰倫的歌曲,旋律優美,動感十足,可以勾起許多學生的回憶,包括對成長和愛情的向往。《甜甜的》、《聽媽媽的話》以及《青花瓷》、《屋頂》等歌曲家喻戶曉,學生們都會在課余時間哼唱,但若是通過器樂演奏的形式將美妙的旋律和動聽的歌聲搭配起來,不僅會給音樂增添許多色彩,同時還會提升學生個人的音樂素養和能力。
在音樂課堂上,若都是歌曲的演唱練習,在一段時間過后,會讓學生感到乏味無趣。所以,音樂教育并不是僅有演唱一項,同時還包括:音樂鑒賞以及音樂理論的學習等部分內容,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加入音樂鑒賞等部分,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音樂帶來的魅力。而許多著名的音樂都是通過器樂演奏出來的。學生一旦了解了器樂理論和演奏技巧,便能很快的掌握音樂技能,聽懂音樂中的內在意蘊和豐富的思想情感,更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
例如:中國著名的鋼琴家郎朗演奏過許多優秀的作品,名揚中外,并受到了許多聽眾的認可,他的演奏時而溫婉悠揚,時而高亢興奮,能夠引起聽眾的共鳴,《黃河頌》是郎朗演奏的較為成功的作品之一,他的演奏激昂跳躍,能夠完全將聽眾帶入情境之中,讓所有的聽眾為之興奮,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強大的精神力量,能夠振奮人心。學生在理解了鋼琴演奏的基礎上,欣賞這首曲子,能夠更加清楚的感受音樂散發的魅力,從而對這首曲子有著更深刻的把握,將音樂的內在含義轉化為外在動力,對國家的愛表達的更明顯。
視唱練耳是音樂教育中比較枯燥的知識內容,也是學習音樂必須要掌握的理論技巧。學生要掌握視唱練耳中最基本的音準和節奏,才能表達好一首歌曲的真正含義。解決視唱練耳教學的關鍵在于,學生要有著敏銳的聽覺,要對音樂有著一定的感知能力。而器樂教學正是視唱練耳的一個基礎,能夠訓練學生的聽覺能力,對學生音樂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作用。在視唱練耳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用器樂演奏樂譜,經過教師反復的指導以及學生不停的練習,學生可以從器樂的演奏中感受到音的高低和強弱,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演奏去吟唱歌曲,學生就會在內心形成穩定的音高和節奏的概念,增強了視唱練耳的能力,不斷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音樂教師會選擇適合學生演唱的歌曲《奔跑》,《我的未來不是夢》以及《春天里》等歌曲去作為課上主講的歌曲。而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為學生準備小型的演奏器樂,讓學生通過器樂演奏的形式找準每一個音高和節奏,更有助于學生演繹好歌曲,并能夠充分表達歌曲的內在意蘊和豐富的思想情感。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三大方面全面闡釋了器樂教學在音樂教育中的作用,分析了學生應如何通過器樂演奏表達音樂中的思想意蘊和內心情感。音樂是一門“美”的藝術,不僅需要用歌曲去表達,更需要通過內心去感受,從而達到表達與欣賞相統一的原則。學生對器樂的掌握可以直接表達在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上,從而達到一個思想層面的高度上。
[1] 張鎮.歌唱教學和器樂教學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作用[J].當代音樂,2017,15.
[2] 趙建培.淺談音樂教育中器樂教學的作用[J].音樂天地,2006,12.
[3] 梁珈.再談唱歌教學在音樂教育中的作用[J].兒童音樂,2005,12.
宋薇(1982-),苗族,貴州甕安人,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教育科學系講師,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民族音樂,兒童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