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 浩 黃旭龍 肖婷方
河南師范大學,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7
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化對“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文化借鑒*
——以回族“槐店文獅子”為例
涂 浩**黃旭龍**肖婷方*
河南師范大學,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7
應充分發(fā)揮民族文化的優(yōu)秀內涵,為當前“一帶一路”中國際交流與合作提供價值引導及文化參考。重視挖掘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共同本質,用以指揮、引導“一帶一路”互通有無的健康、綠色、文明發(fā)展前途,提高人們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
文化互鑒;民族文化;“一帶一路”;槐店文獅子
肩負著“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使命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當今國際的發(fā)展前景中起著引領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重要作用。
在“一帶一路”發(fā)展中,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底蘊從未缺席,也為這一偉大構想的落地實施貢獻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中華民族是涵蓋56個民族的有機統(tǒng)一整體,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中,少數(shù)民族文化是獨特而璀璨的。不同文化間具有深刻的互鑒作用。基于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化,可以為當前“一帶一路”中國際交流與合作提供價值引導及文化參考。所以中國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在“一帶一路”的構建與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的作用是“有”非“無”的,值得當前社會、政府、學術屆各界廣泛考察論證。
河南東南部沈丘縣域內所特有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槐店文獅子”,是源自西域的獅舞文化與中原本土文化的文化融合,是文化精神與具體物象的情感鏈接。“文獅子”中獨角虎、麒麟、母子獅的形象以及表演的內容形式所具有的文化含義對當下社會問題、國際交流具有特殊的借鑒作用。
當下正處于“一帶一路”建設的新時期,通過借鑒不同文化中的文化內涵,為發(fā)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提供雙方可以共通的文化環(huán)境。在將文化內涵運用于國際合作過程中,也會不可避免的遭遇宗教、民族、地域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此過程中,必須要堅持發(fā)展民族共性精神內涵,構建文化互通交流區(qū)域。以下將以“文獅子”文化內涵為例,試論民族文化對國際合作的啟示所在。
(一)以文化互鑒為本,創(chuàng)經濟往來之根
“文獅子”整體體現(xiàn)了西域文化與中原本土文化的結合。它既是由海鼻耳根據(jù)中原地區(qū)舞龍習俗,結合西域舞獅創(chuàng)編而成,又是西域的獅子文化與本土麒麟文化、獬豸文化的巧妙結合。
在國際交流接觸過程中,首要的是了解該國家或地區(qū)的文化底蘊,吸收借鑒其文化精華,在交流中與中華文化相融會貫通,形成中國對外交流的文化通道。而通過文化交流,在民族文化基礎上所進行的民族特色產業(yè)發(fā)展,是多邊進行國際貿易的重要基礎。充分發(fā)揮文化經濟作用,將會實現(xiàn)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雙重收益。
(二)公正國際合作關系,加強協(xié)議契約精神
“文獅子”中的獨角虎源于獨角羊又稱獨角獸,即“廌”,又稱“解豸”或“觟傂”,是古代我國首任“大法官”皋陶用于斷案的神獸。《論衡·是應》:“觟傂者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有罪則觸,無罪則不觸”,是中國傳統(tǒng)法文化、公平公正的象征。
在“一帶一路”構建過程中,更應充分重視公正關系,加強契約協(xié)議精神。自2017年5月以來,我國又與匈牙利、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越南、智利等國家簽訂合作聯(lián)合聲明。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高級級別會議,我國發(fā)布《推進“一帶一路”貿易暢通合作倡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聯(lián)合公報》的發(fā)表更加強調倡議和各種發(fā)展戰(zhàn)略的國際合作。
(三)把握民族宗教關系,構筑多元文化格局
對于回族“文獅子”而言,回族與伊斯蘭教的關系密切,當宗教規(guī)范與藝術表演形式沖突時,我們可以從獨角虎由獬豸獨角羊的形象轉變而來一窺伊斯蘭教不設偶像的宗教規(guī)范。
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有很大部分是伊斯蘭世界。當今,我們對國內伊斯蘭教及各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有相應了解,但對域外伊斯蘭教及伊斯蘭文明相對缺乏認知。因此,我們應對域外的民族、宗教文化形成總體的理解和把握。在規(guī)劃開發(fā)過程中,把握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或不同地區(qū)相同民族的習俗風俗,堅持“文化多樣性”原則,在增進中華民族認同的同時,促進國外正確認知中國多民族國家的民族觀念。
因此,我們更應重視挖掘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共同本質,用以指揮、引導“一帶一路”互通有無的健康、綠色、文明發(fā)展前途,提高人們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
[1]王存剛.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人類文明進步方向[N].人民日報,2017-07-27.
[2]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實踐與中國的貢獻,2017-05-10.
[3]蔡武.堅持文化先行建設“一帶一路”[J].求是,2014(09):44-46.
[4]倪勝章.沈丘“文獅子”舞溯源[J].尋根,2008(01):69-73.
[5]楊韶艷.“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對民族文化影響國際貿易的理論探討[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06):38-42.
[6]雙傳學.“一帶一路”視閾下的我國文化開放戰(zhàn)略[J].東岳論叢,2016(05):25-30.
[7]趙立慶.“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文化交流的實現(xiàn)路徑研究[J].學術論壇,2016(05):144-148.
[8]郝時遠.文化多樣性與“一帶一路”[N].光明日報,2015-05-28(011).
[9]“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聯(lián)合公報[N].人民日報,2017-05-16(005).
[10]吳云貴.“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想中的宗教文化因素[J].世界宗教文化,2017(01):1-6+158.
[11]崔莉萍.基于“一路一帶”推動中華文明在歐亞大陸的再傳播[J].新聞大學,2014(05):96-101.
*河南師范大學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項目“散雜居地區(qū)的民族文化資源參與式開發(fā)策略研究——以沈丘縣回族文獅舞為例”階段性研究成果。
涂浩(1996-),男,河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2015級文化產業(yè)管理專業(yè)本科生;黃旭龍(1997-),男,河南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2015級行政管理專業(yè)本科生;肖婷方(1996-),女,河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2015級文化產業(yè)管理專業(yè)本科生。
J
A
1006-0049-(2017)20-00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