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年
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淺議職業院校“共享型”實訓基地的管理模式*
——以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工業與設計學院為例
陳 年
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本文以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家具生產實訓中心為例,從“共享”實訓運行現狀及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出發,研究提出“共享型”實訓基地的管理模式。
共享型;實訓基地;管理模式
目前實訓基地的使用針對必修課程的實訓項目開出率很多學校已能達到100%,滿足專業教學要求,從形式上達到了,但從場地規格、學生實訓工位、實訓耗材、實訓指導教師等方面分析,還不能完全達到真正令學生滿意的實訓。
(一)實訓基地建設規格與管理水平之間不匹配
重建設、輕管理、難管理是實訓基地的現狀。很多實訓基地建設都是政府資金建成的,建成后的運營管理還涉及到很多問題,學校在管理過程中缺乏有實效性的管理和科學的統籌協調,實訓基地的有效使用非常有限,設備閑置現象嚴重,特別有些設備的使用需要很昂貴的耗材,這筆資金學校沒有出處,已經建成的實訓基地只服務某個系部或是某個專業的實訓教學使用。
(二)實訓基地設備的共享開放性不足
實訓基地由多個實驗實訓室組成,在實際實訓教學過程中,管理部門、實訓教師對實訓基地的實訓條件和質量不熟悉,在實訓教學使用過程中沒能充分發揮作用,造成實訓基地功能單一,實訓場地和設備閑置。另外,實訓基地的實訓功能開放性不夠,實訓環境和職業氛圍營造缺乏,無法滿足職教的需求,致使實訓基地的功能不能完全實現,學校之間,學校與企業之間,學校內各相近專業之間,沒有達到資源共享,實訓基地未能發揮作用。
結合目前高職院校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實際情況,“共享型”實訓基地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四類模式:一是學校自主管理模式,二是企業管理模式,三是學校企業共同管理模式,四是個人承包管理模式。
(一)學校自主管理模式
這種管理模式,即傳統等級模式,也稱為學校自主管理模式。學校設立專門的校級實訓管理部門,任命實訓中心主任進行管理,同時對于系部實訓資產、場地、實訓內容多的也成立系部的實訓管理中心,進行兩級管理(只是在管理上還需理清關系,也是筆者在實踐中認為管理上矛盾重重的管理方式)。
學校自主管理模式,需聘用專兼職教師組成實訓教學隊伍,開展實訓教學和項目生產。具備項目生產的基地,取得經濟效益,進行重新分配,為實訓所產生的費用解決部分資金,同時,可增加實訓教師收入(但需理清關系、權力與義務)。學校自主管理模式的優點是權利集中,學校自我管理,實訓的首要目標得到保障。缺點是校級實訓管理部門領導下的各基地負責人不能專注于基地的管理,不能適應發展變化。
(二)企業管理模式
很多實訓基地本身是可以創造價值的。因此校方引進企業投資,學校提供場地或廠房。這種管理模式的優點是引進了企業的管理制度,進行真實產品的生產,在真實生產中開展實訓教學,讓學生看到規范的生產、看到規范的管理,便于學生與生產實際“零”對接。缺點是企業的生產有其自身的規律,與實訓教學的時間不能良性對接。另外,專業教師在參與度上有所限制,也不利提高教師的能力。
(三)學校企業共同管理模式
學校提供硬件條件,引進的企業提供技術、資金、管理、銷售等,兩方共同管理運營實訓基地,現實實訓與生產兩個目的。這種模式是目前很多學校探索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的途徑,通過協議協商校企雙方的權利與義務。這種模式的優點是利用學校的硬件條件,利用企業的管理制度及資金。學校可以安排教師學生參與企業的管理和產品的開發,在企業掛職鍛煉等,不足是實踐教學的安排受到生產任務的影響。
(四)個人承包管理模式
個人承包管理模式校內教職工或社會人員進行實訓基地承包管理,每年交納一定的承包金。這種管理模式優點是比較靈活,學生參與面比較廣。缺點是管理不規范,企業化程度不高,產品生產成本比較高,學生學習的內容不多。
我校的實訓基地管理模式屬于“學校自主管理模式”,即學校有專門的校級實訓管理中心,設立實訓中心主任一名,實訓中心副主任兩名,秘書若干名,同時,在資產、場地、實訓項目多的部分二級學院還成立學院級的實訓管理中心,由專職教師兼任,也聘任兼職管理員。
隨著學校的發展,實訓條件的不斷完善,實訓基地建設的投入規模越來越大,在實訓基地運行上也出現很多矛盾,比如:實訓耗材的采購問題,從校級實訓中心統一采購,下放到二級學院采購,即教師自行先采購(即教師自掏腰包)后到學校報賬,這就給廣大教師一種感覺——學校實訓中心不作為;實訓基地設備維修問題,也是一個大問題,二級學院上報維修時間長,等到維修好,可能實訓課也該結束了。
在“學校管理模式”下,我校的部分實訓基地也進行“校企共同管理模式”,比如“中銳汽車實訓中心”、“中興通訊實訓中心”、都有企業人員參與管理運營,雖然此兩個基地是不能產出產品的,但在人才培養方面,特別實訓課方面,都是由企業老師授課,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在校老師示范、培養在校師資。
實訓基地的管理模式是實訓基地良性運行的保障,理清各方面的職責,提高管理者和實訓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管理模式很重要,不能總以教師的無私奉獻來約束,不能總以愛崗的情懷來要求教師,各工作崗位都應明確的職責分工,實訓基地的管理,不是簡單的開門、關門,還有迎接各種參觀、檢查,最主要的是培養技能人才,需要設備維修、保養、更換,需要實訓耗材的采購補給,這些都需要資金的投入,管理部門是服務教師的,應該主動到實訓單位給予服務,及時解決基地設備維修問題、耗材補給問題、規范實訓上課問題,而不是高高在上,一味的指責、考核。
[1]黃錦祝.高職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管理模式與機制創新[J].教育與職業,2011(12).
[2]嚴瑛.共享型實訓基地管理模式的探討[J].染整技術,2015(02).
*2014年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課題名稱:職業院校共享型實訓基地運行機制與管理模式研究)(課題編號:JXJG-14-53-3)。
G
A
1006-0049-(2017)20-00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