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麗 左繼紅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1
?
高職汽車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劉麗麗 左繼紅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1
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在西方國家非常盛行,并對經濟發展起了積極作用。借鑒現代學徒制在國外的應用實例,針對我國高職汽車專業,研究并實踐采取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對實施條件進行分析、實施策略進行探索、實施效果進行評估。
現代學徒制;汽車專業;高職教育
現代學徒制廣泛用于西方國家高職人才培養過程中,采取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學生以學徒身份到特定工作崗位上學習,企業安排師傅指導學生,以掌握行業或崗位所需的知識技能,學徒可得到企業給予的報酬,企業可得到優質高效勞動力。國外學徒制的實施模式以德國職業教育的“雙元制”模式較出名,學徒的一半時間分配在學校,另一半時間在企業的特定崗位進行學習。采取“雙師型”教師的人才培養模式,教師和師傅通過學校和企業向學生傳授職業技能,并承擔學徒倫理道德方面社會化的責任,在倫理道德方面教化學生,培養學徒的職業技能和素養。英國則頒布《工匠學徒法》,在法律中確定學徒地位,對現代學徒制的實施制定標準,并提出了相應的要求。
目前我國高職汽車專業“現代學徒制”的應用研究較少,其中理論研究薄弱,實踐成果更是相對缺乏,還沒有一套完整的高職汽車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雖有一些學者對高職汽車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探討,但在實際過程中存在實施不夠深入、操作難度大等一系列問題。
(一)培養目標沒有突出汽車專業特點
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引導和鼓勵,以及經濟發展對高職人才的需求,高職教育非常重視教改實踐。人才培養方案也在不斷創新,但是結果往往與期望差距大,主要原因還是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出了問題,高職教育培養的汽車專業人才在行業內是專才而不是通才。行業領域范圍、崗位定位都有一定程度的偏差[1]。
(二)課程體系結構落后于崗位需求
專業技能培養目標定位較高或較寬,課程體系設置過于龐大,與市場需求有脫節現象,課程內容落后于行業內技術的更新換代,這些課程體系甚至幾年不變,課程內容遠遠落后于職業崗位技能要求。并且課程內容設置上理論與實踐比例不合理,由于學校實訓資源有限,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比例無法滿足崗位所需的黃金比例,學生的實踐技能仍然較薄弱,不利于工作能力的提升。并且長期的職業教育重知識技能學習,忽視了職業素養和道德教育[2]。
(三)校企合作不深入,流于形式
校企合作方面,企業配合不積極,缺乏國家政策的引導和鼓勵,學校的校本模式影響也比較大,導致校企合作沒有落實到位。在我國高校是培養人才的主體,對于企業來說,其主要的經營目的是謀求利益,甚至認為人才培養是高校的責任,校企合作所投入的資金不僅增加企業的成本,而且很難得到實際的效益,所以企業對于參與合作人才培養并沒有太大的積極性,在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的角色只是給高校的學生提供一個實習的場所。
(四)雙師教師隊伍薄弱
汽車新技術和新要求不斷更新,對教師的要求較高。需要專業教師能夠及時研究學科前沿技術,學校缺乏有經驗的汽車專業教師。
(一)以“開放式”教育切入,引進國外汽車行業職業標準
借鑒國內外汽車人才培養的先進經驗,明確行業內知識體系和技能要求,使汽車專業課程與國際標準對接,引進國(境)外優質教育資源和國際通用行業職業標準,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專業。
(二)對接產業、產教融合,形成定位清晰、布局合理的人才培養體系
調整并優化專業結構,使專業體系適應產業體系,人才培養規模滿足產業需求。分析汽車專業對應的崗位工作職責、專業技能及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設置課程體系,并做到理論與實踐教學比例達到科學合理,并注重學生職業道德教育,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們不僅掌握理論知識,提高實踐技能,又能提升職業道德素養。
(三)校企深度合作,拓展工學結合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
依托校內實訓平臺,鼓勵并引導企業,建成融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項目研發于一體化的校內實訓基地,并積極開拓校外實訓基地建設,與企業共同制定實習管理辦法,明確雙方的職責。
(四)通過引進和培養,打造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專業教學團隊
引進企業專家,建設成專兼職結合、結構合理的“雙師型”素質的教師團隊,實施專業教師下企業,認真參加企業的各種生產活動,完成生產任務,同時實施企業專家進課堂,提升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共同搭建汽車創新訓練實踐平臺體系。
[1]廖泉軍.我國汽車業人才現狀及對策研究[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2):63-69.
[2]段敏,張大明,申彩英.面向社會需求的車輛工程專業新能源汽車方向專業培養標準探索[J].
*2015年度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資助項目——四旋翼飛行器的建模及控制策略的研究(項目號:15C0903)。
TU
A
1006-0049-(2017)11-00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