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小姚 郭 婧
江西省永新縣高溪中學,江西 永新 343400
?
關于班主任管理工作與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段小姚*郭 婧*
江西省永新縣高溪中學,江西 永新 343400
在中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自身成長的必然要求,也是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如果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放松心理健康教育,可能會使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心理問題,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班主任在學校日常生活中,要將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力度,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在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所進步的同時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協調發展,從各個方面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班主任;管理工作;心理健康
班主任在學生的學校生活中,與學生接觸的最多,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的同時要密切注意學生的身心健康,確保學生的健康成長。班主任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著獨特的優勢,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本文講解了心理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性,對中學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希望能對班主任管理工作和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幫助。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今后人才素質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1]。現在的中學生大部分都是家中的獨子,由于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加、社會對人才要求的提高、人們生活加快等原因,學生在人際交往等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心理問題。不及時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不僅不利于學生的日常學習,更有可能使學生出現性格上的缺陷。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有和諧、寬松的成長環境,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時,要幫助學生掌握自己調節的方法,適當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
家長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給予了學生很大的壓力,家長希望孩子學習成績優秀,有望子成龍的心理,經常將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作對比,使學生的自尊心受到打擊,增加了學生的心理壓力。學生害怕自己沒有出息,達不到父母的要求,無法完成父母的期待,心理負擔越來越重,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大部分學生由于是家長的獨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水平較弱,不能很好地照顧自己,對父母有著很強的依賴性,這些都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在班級中,個別學生覺得自己學習成績較差,不受重視,于是對待學習的態度更加消極,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這就需要班主任整頓好班級風氣,多與學生進行交談,對學生進行心理建設,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于學生的經驗和閱歷都不夠充足,對一些較為復雜的事物難以進行評判,使學生容易在認識和情緒的反應等方面走向極端。
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有著渴望與異性交朋友的心理,希望得到異性的友誼或者是愛情。但是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發育不成熟和個人經驗的缺少,學生的交友方式也存在著很多問題,有的學生甚至把友誼當成了愛情,引起學生的心理障礙。
(一)班主任要多與學生進行溝通
班主任要對學生進行了解,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身體情況、思想品德、興趣愛好等方面,積極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變化。班主任要及時的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方便教師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班主任可以根據與學生交流獲得的信息及時的幫助學生調整自己的心理動態,使學生對學習更有動力[2]。由于班主任的工作任務繁重,學生的人數眾多,班主任不可能記住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這就需要班主任建立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記錄和整理,方便在日后的生活中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教育。
(二)根據學生的特點來教育學生
班主任在中學生活中要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學生。班級是一個集體,其中包括著不同性格、不同特點的學生。在班級中,必然存在優等生和學習較差的學生。班主任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制定不同的學習方案,讓優等生適當的對學習較差的學生進行幫助,引導學習較差的學生學習優等生身上的優點,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形成團結互助,和諧友善的班級集體。
心理教育并不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存在于學生的學習體系中,心理教育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3]。班主任在中學生教育過程中,要積極開展學科教育穿插式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教材上的知識相結合,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思想的滲透,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的心理素質。
(三)要營造和諧友愛的校園環境
班主任可以在學生的學習環境,也就是班級布置的過程中,多添加些活潑可愛的圖片和字句,比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等佳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班主任還可以定期召開與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班會,讓學生根據班會的主題積極思考和發言,活躍學生思維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學校也要加強校園環境建設,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提供優秀的教學環境,加大校園的綠化和美化程度,積極開展娛樂活動,讓學生在和諧友愛的校園壞境中健康地成長。
(四)學校和家長教師間進行配合
學生的教育工作并不是班主任一人的工作,是教師、家長和學校共同的任務。要想有效地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需要教師和家長等人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學生。班主任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召開家長會、與家長打電話等方式與學生家長進行交流,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和發展狀況。學校也要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邀請專業的人員進行演講,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教導學生了解自身的身心發展規律,學會自我調節的方法,幫助學生培養積極的心理因素,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在教育過程中,要及時的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整理和分析,將管理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切實地解決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1]卜紅娟,姜健.中學班主任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5):25-26.
[2]宋曉飛.中專班主任管理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8):159-160.
[3]張軍峰.關于班主任管理工作與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3(06):208.
段小姚(1968-),專科,江西省永新縣高溪中學,中學語文高級教師;郭婧(1991-),本科,江西省永新縣高溪中學,中學音樂教師。
G
A
1006-0049-(2017)11-01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