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鋒
西安培華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5
?
中國應試教育的弊端及解決思路
韓 鋒
西安培華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5
應試教育是長久以來制約中國教育水平提升的一大障礙。縱觀全國,盡管為了實現學生全面素質教育,教育體系改革已經在一部分地區開始實施,但仍有一些學校仍然采取的是之前的應試教育模式,這對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學校的發展無疑是一個極大的阻礙。本文根據中國教育實際情況對中國應試教育存在的弊端進行闡述,提出相應解決思路,以便完善我國的教育體系。
應試教育;弊端;現狀;解決思路
應試教育的方式是灌輸式的被動教育。它通過知識灌輸,把固定的規范、規則、模式以教育的頭銜強加給受教育者,甚至剝奪他們獨立的思維思考,即灌輸統一的理論知識,訓練特定的技能技巧,通過死記硬背,被動掌握。這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也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養和發展,使學生逐漸失去了想象力、個性。應試教育體制下培養出的學生創造力嚴重底下,他們適應不了當今社會激烈的市場和科技競爭,如果堅持應試教育,那么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岌岌可危。
(一)教育公平與否
以九年義務教育為例,雖有國家保障,但幾乎每個學生都會面臨擇校問題。上重點還是普通?上民辦還是公辦?主要看孩子的學習成績,但其實更看中的是孩子的家庭經濟情況。家庭條件決定了對孩子教育的投入,決定了孩子能享受到什么標準的教育資源。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導致了目前學生教育的不公。
(二)“義務教育”略顯尷尬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有關規定,學生有享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可是從近年來我們熟知的“借讀費”、“擇校費”、“學區房”等詞語,不難了解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真是拼了,“義務教育”變成了家長們的責任,“義務”又談何說起呢?
(三)“應試教育”披上“素質教育”的外殼
目前,“應試教育”的功利性日漸顯現,誤導了學生的道德觀念,價值的取向,同時也是腐敗現象的根本原因之一。對于中國多數學生,從小被要求一切只為了學習,可學什么呢?且不說人文精神,情操和修養,就連最基本的道德素質教育,都僅靠一周一節的思想品德和思修應付。真的是打著“素質教育”旗號把中國的教育拖向深淵。
第一,應試教育磨滅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應試教育體制下,中國大多數學生都不會真正對學習產生樂趣,因為他們從小就被固定在一個模式下機械性的運轉,他們對學習感到枯燥乏味,認為做作業、上輔導班是累贅和壓力,是老師和家長的逼迫,是早起晚歸的痛苦,是完不成學習任務時遭到的責備和打罵。就連興趣班的選擇也由不得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下,失去童真,失去各種各樣最寶貴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第二,應試教育打擊了多數學生的自信心。應試教育的單一發展,嚴重違背全面發展的指導方針。在這種教育模式中采取過度學習,強化訓練的手段,把學習局限在課本范圍內,致使學生無暇參與課堂以外對發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動,導致知識狹窄。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也是高分低能從而懷疑自己的能力,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卻不允許在突出的方面有所發展,更加導致自信心嚴重缺失。
第三,應試教育磨滅了學生的天賦。人的智能多達7種:文字、數學、空間、運動、音樂、人際關系和自然觀察智能。實踐證明,每一種智能在人類認識、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具有同等重要性,而應試教育顯然不是人類智能的全部。應試教育阻礙了學生個性發展,扼殺人的創造力。在應試教育中,教育手段單一,學校成為按一個模子改造人的教育機器。學生個性發展未能受到應有的重視,它為學生提供的是一個封閉的、禁錮的、狹窄的學校牢籠,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充其量只能是一些操作型人才,而不是創造型人才。
(一)全面改革考試制度。由于考試競爭日益激烈,小升初,中高考都成為各大學校和家長心中的重中之重。因此為了分數,學校不擇手段,各種各樣的補課,補習讓中小學生壓力過大,甚至對學習產生厭惡情緒。為了應付考試,學生們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分數而學習,失去了教育的本意。因此必須對考試制度進行科學有效的改革。
(二)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與對策,如,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效率很重要,這就需要教師學會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來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有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比如在上課前讓學生講一個英語故事、分享一次經歷等,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在教學過程中如感到課堂氣氛沉悶,可適當地放慢教學節奏,用一些幽默的語言或做一些夸張的表情激起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氣氛重新活躍起來,從而改善教學效率。
(三)科學地將應試教育與素質教有機結合。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是相輔相成的,應試教育并不排斥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也不排斥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必須以應試教育為手段和途徑。
(四)因材施教,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每個學生個性不同,興趣不同,各個方面的能力都不盡相同。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應給予一定的培優訓練;對于較差的學生,更應給予關心和幫助。教師要努力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加以鼓勵,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幫助每一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培養多種人才。
綜上所述,現行的應試教育已經不能體現“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教育方針,不能促進中國教育的科學,全面的發展。學校應該積極改進教學理念,將教書育人真正體現在我們的教育行業,不為了分數,為了考試而學習。教師也應轉變觀念,把教育目光放的更長遠,不以學習成績談未來,不以考試分數為目的。從而實現我國教育事業質的飛躍。
[1]陳瓊.淺談中國應試教育的弊端[J].教育,2015(41).
[2]費孝琳.解決中國“應試教育”難題的思路與方法[J].教育科學與藝術,2014(11).
[3]李浩,古云燕.淺析中國應試教育模式下的教育問題.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1.
[4]張玲.淺析當前應試教育存在的問題.中國外資(下半月),2012(8).
[5]趙乾鋒,胡文聰.淺析應試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創新教育,2014(14).
[6]徐永.中國應試教育的文化批判.西南科技大學學報,2010(4).
G
A
1006-0049-(2017)11-02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