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寒松 李東艷
1.河南師范大學法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7; 2.河南師范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7
?
空戰及導彈戰中對民用航空器保護規則的國際法初步思考
李寒松1*李東艷2*
1.河南師范大學法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7; 2.河南師范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7
國際局勢日益復雜,中東的動蕩,伊斯蘭極端組織猖獗,以及我國周邊朝韓關系的不確定性,日本軍國主義苗頭的復燃。世界和平面臨著新一輪的挑戰。仿佛戰爭一觸即發。我們不是杞人憂天,更不是害怕戰爭,因為我相信隨著國家的強大民族的自強,我們有能力更有信心讓一切敢于向我國挑釁的勢力知難而退。現代戰爭形式已悄然發生變化,空軍這一軍種日益受到各國的重視。隨著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各種新型導彈,飛機層出不窮。空戰及導彈戰這一作戰方式未來也會越來越普遍。對現實中交戰各方空戰行為的規制國際社會做出了各種努力。空戰級導彈戰情況下對民用航空器的保護也是值得我們進行思考的。
空戰及導彈戰;民用航空器;國際法
空戰和導彈戰是指武裝沖突中使用所有類型飛機或導彈的軍事行動;包括防御或進攻;包括無論是否在交戰一方的領土上空進行。空中或導彈戰斗行動直至在殺傷殺死摧毀損壞俘獲或壓制目標,對此類行動的支援或對其的積極防御等空中和導彈戰行動,飛機是通過空氣反作用力(而非利用地表產生的空氣反作用力)在空中取得支撐之飛行器。
相較于其他的作戰形式,空戰和導彈戰的作戰方式更為靈活,破壞力強,殺傷范圍大兼具速殺效果。可打擊高價值目標也可進行地面地毯式攻擊,從而取得戰術或戰略上的效果。
(一)科技發展為其提供前提條件
航空航天科技水平日新月異,各國高度重視本國空軍及導彈部隊的發展建設。可以說現代化的戰爭中不可能沒有空軍或導彈部隊的參與。具備超音速巡航及隱身性能的飛機,以及具備全球打擊能力的洲際導彈層出不窮,科技水平的發展改變著戰爭作戰樣式。
(二)為取得心理威懾效果
戰爭中心理威懾也是一種常用的作戰方法。戰場上敵方大規模的空戰行動不僅會給對方造成嚴重損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敵方形成心理威懾。再有甚者可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發揮空中優勢對于勝利的取得是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的。
(三)為取得速殺效果
生物武器襲擊,化學武器襲擊等,這些都需要時間才能達到對方戰斗人員的減少的目的。戰場局勢瞬息萬變,在必要的時候需要采取一定的速殺手段。空戰及導彈戰的速殺效果最為理想。可以在短時間內達到速殺的目的。可以為戰場形勢作出改變。
(四)為減少地面參戰人員傷亡
在陣地戰中,單靠軍事參戰人員的沖鋒會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指揮官為降低人員傷亡率會派遣附近戰機執行首輪打擊行動任務,聯合導彈部隊進行導彈戰,之后隨即派出戰斗人員進行地面軍事占領以最少的人員傷亡來換取勝利。
(五)復雜戰場環境下的需要
部隊行進中遇到不可抗力的阻止和惡劣自然天氣或部隊腹背受敵支援部隊不能及時趕到等復雜戰場環境下,戰機的機動靈活性、導彈的快速打擊效力都會為部隊的進攻與防御提供火力支持。戰機與導彈具有打擊的突然性以及高突防能力。
《聯合國憲章》規定了“不得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的國際法基本原則,國際人權憲章特別強調人最基本的權利——生命權——的保護;戰爭與武裝沖突法中的目標區分原則禁止對平民和民用目標動用武器,1984年修正后的《國際民航公約》更是明文規定“必須抑制向飛行中的民用航空器訴諸使用武器,如果進行攔截,必須不危及航空器上的人員生命和航空器安全。”建立起規范的國際法保護體系對于在空戰及導彈戰下對民用航空器的保護是必要的討論。
(一)敵方民航班機保護的一般規則
民航班機應當避免進入禁(飛)區或軍事活動的鄰近區域。但是不能僅僅因為其進入此類區域而喪失保護的特殊資格。民航班機應當受到免于遭受攻擊的保護。即使無意中進入禁(飛)區或軍事活動的鄰近地區也不能被當然的擊落。
(二)中立國民航班機保護的一般規則
中立國民航班機同樣當然的具有免受攻擊的保護在民航班機之舉動屬于正常航行或非故意進入禁(飛)區或軍事活動的臨近區域,同樣并不意味著它可以被攻擊。而是首先應予以驅離,驅離后準允其在指定協議航線安全飛行。
(三)敵方民用飛機保護的一般規則
民用飛機屬于民用物體,因而他們應受免于遭受攻擊之保護。除非敵方民用飛機采取了軍事行動。敵方的民用飛機可作為戰利品被拿捕。實施拿捕必須為乘客和客機機組人員及其個人財產提供安全保障,必須保護好有關捕獲物的文件和證件。
(四)中立國民用飛機保護的一般規則
中立國民用飛機應受到雙方應有的尊重。中立國民用飛機無需接受交戰國任何一方的臨檢及搜查。但在明顯證據證明下中立國民用飛機涉及到任何一方的軍事行動時,可以攔截。因此中立國民用飛機應當恪守其中立地位。
(五)極端情況下擊落民用航空器的一般規則
只有當民用航空器構成軍事目標時,才能成為攻擊的對象。比如,落在敵方具有軍事用途的機場上,此條件便可令該飛機成為軍事目標,具備軍事性質。攔截攻擊其他飛機或為敵方提供軍事情報,或對于軍事行動具有實際意義的其它行為。
戰爭在人類歷史進程和發展中是一個人所共知的,無法根治的“惡瘤”。在戰爭中軍事行動決策者為了勝而視“人道關切”為障礙,這是錯誤的。在戰爭中我們也仍需重視人權的保護。
[1]黃德明.國際人道法若干問題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10.
[2]尹生.極端情形下擊落民用航空器的國際法研究.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12.
[3]哈佛大學,編撰,王海平,譯.空戰和導彈戰國際法手冊評注.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5.9.
李寒松(1996-),男,河南鶴壁人,河南師范大學法學院,2015級法學專業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刑法學;李東艷(1997-),女,河南駐馬店人,河南師范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2015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在讀。
D
A
1006-0049-(2017)11-02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