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可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
淺談教師行為及教育方法對幼兒的影響
王 可*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在當今社會,所有人都處于一個競爭的環境中,人的素質,能力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幼兒園老師的良好行為,言語行為也得到了社會的關注。孩子的幼兒園教育,是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是家長對孩子的重視階段,從幼兒園平穩的過度到小學校園過程中,幼兒園教師對孩子的培養是重點任務,同時也需要家長的配合。孩子在幼兒園期間與教師朝夕相處、親密無間,教師的言行時刻影響著孩子們的行為習慣,幼兒心目中的教師是最有權威的人,也是孩子們最愛模仿的對象。幼兒教師要以幼兒的健康成長為教育方向,加強自身素質修養,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對幼兒健康性成長起到良好的作用。
幼兒教師;行為教育;幼兒培養
從家長方面看,為了孩子的聰明、健康和將來的幸福生活,家長都實施了各種教育方法培養孩子,大多家長以“快馬加鞭”的教育形式“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等等,總之都是讓孩子朝著自己期望的成長方向發展,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因此人們對孩子成長教育觀念越來越強烈,其中幼兒教育在人生成長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幼兒教育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孩子的成長方向和素質的高低。人們邁進社會的方向大多取決于成長過程中的思想教育,尤其是幼兒的啟蒙教育,幼兒教育只靠家長的呵護培養是不夠的,還需要專業、高水平、高素質的幼兒教師加以引導、指導和培養,所以幼兒教師的行為直接影響著幼兒發展。
幼兒教師的行為和角色是教育行業中的焦點話題,也是人們對教育關注的熱點話題,因此對幼兒教師的作用、角色和行為進行分析,是國際性的課題。在和諧、文明、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幼兒教育受到了社會的極大重視,同時對幼兒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現狀的幼教綜合水平已解決了幼兒教育的現狀,但幼師隊伍創新改革勢在必行,要在幼兒園里開展專門從事教學計劃的活動,不斷吸取新科學知識、借鑒國內外的先進教學模式來培養孩子,用自己的高尚品質影響孩子們,做到言傳身教,以更專業的知識和行為培養孩子。
幼兒教師是一項以身作則并富有愛心的職業,一切為孩子考慮,心中時刻想著孩子,不能因為個人情緒和工作困難影響孩子的情趣。在培養孩子過程中,合格的幼兒教師在孩子面前一定要保持一份愉快的心情和微笑的面孔;熱情飽滿的精神狀態,還要了解每位學生的性格特點,根據學生的現狀情況隨時調節教學方式和教學態度,持續耐心、細心的工作狀態,合理的運用鼓勵表揚以及支持關心等教學方法,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讓孩子們在感興趣的同時學到知識,這樣才能對幼兒產生良好的正面影響,在此影響下,幼兒逐漸養成了優良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文明道德素質。據調查發現92%幼兒喜歡態度和藹面帶笑容的教師,因此教師的情緒狀態會給孩子們的心里帶來很深的認像,教師們的笑容和情緒是與幼兒近距離接觸的。和藹的細語、溫柔的目光、精神的狀態等等,都是教師必須時刻提醒自己的一種心理狀態。同時幼師還要在游戲過程中培養幼兒熱情開朗、積極向上的性格,使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園里的孩子們是剛有人生認像的年齡階段,也是初定人生性格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如果孩子心里受到傷害也就是他的自尊心遭到破壞,會給成長過程中的思想方向和心理狀態等帶來壓力,無形中變成了內向性格,它比肉體受到傷害更痛苦,內向的孩子受到傷害時不善于表達,表現出憂郁焦躁的情緒狀態,時間長了便走向了憂郁癥等心理疾病的人群中去。而外向的孩子受到挫折時會采用破壞、報復等惡作劇進行發泄。如果幼兒教師缺乏愛心、關心或以古老的威脅、恐嚇、強迫性教育,會使孩子心理上形成一種冷暴力狀態,阻止了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幼兒的心里狀態極其脆弱,一旦受傷害,在心里健康發展上會出現不可預料的消極后果。對幼兒來講,教師的為人處事、言行舉止等都會對幼兒心理造成暗示的影響,因此一位優秀的幼兒教師,要時刻關注自己的行為給幼兒帶來的影響,不斷更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遇到突發問題,教師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妥善處理,做好安撫工作,將幼兒的心里傷害降到最低。
優秀的幼兒教師能像家長對待子女一樣,在幼兒的起居飲食、游戲玩耍、傳授知識等等方面,都能做到精心呵護、形影不離,用自己行為的感染力與幼兒們親密相處,調動孩子學習知識的興趣,使幼兒養成識字閱讀的好習慣與獨立思考能力,培養他們的獨立自理和理解能力。鍛煉孩子動手能力,如折紙、泥塑等。適度的運用剪刀格尺等簡單工具,逐步完善孩子步入小學的過度任務。
幼兒教師在與孩子互動的同時,要細心觀察,及時的發現個別孩子的不良習慣,便于隨時糾正,對幼兒進行耐心的教育指導。利用幼兒的好奇心,以講故事或玩游戲形式開發他們的思維能力,促進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在孩子們的游戲互動中避免不了爭吵爭斗的場面,有哭有笑,孩子們的小性格大多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小心理,這時教師要耐心的為他們講道理,或以講故事形式引導幼兒朝寬容、善良、懂得體諒別人的心態成長。
幼兒時期是人生教育的開始階段,是幼兒健康成長的基石。養成優良的品質和正面的成長方向,需要幼兒教師積極的正面影響,不斷開發幼兒潛能,營造幼兒進取情趣,從幼兒的切身利益出發,培養孩子們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
[1]劉晶波.幼師互動行為研究[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張厚集.心里與教育統計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21).
[3]羅紅玲.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青少年發展研究綜述[J].考試周刊,2007,2:42-43.
王可(1996-),女,遼寧沈陽人,沈陽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G
A
1006-0049-(2017)11-0288-01